愛伊米

匹夫自有興亡責——讀李秀成軼詩

太平天國的優秀將領李秀成也頗有文才,稱得上一位儒將呢。

太平天國後期,天京受到長久圍困。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等率數十萬太平軍在天京城外雨花臺畔,向圍城的湘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血戰46天,也未能解天京之圍,李秀成只得率部退據蘇州。月明之夜,他經常泛舟於虎丘之下,引杯覓句,西望天京,不勝嘆息,憂鬱之狀,溢於形色。有人勸他道:天王昏庸,信用奸佞,任人唯親,致使人心解體。閣下威名遠揚,群情悅服,何不自立為天國之主?李秀成一臉怒色,斷然拒絕,為抒胸中之志,他又揮毫寫下了兩首七言律詩。讓我們先看第一首:

“舉觴對客且揮毫,逐鹿中原亦自豪。

湖上明月青箬笠,帳中霜冷赫連刀。

英雄自古披肝膽,志士何嘗惜羽毛。

我欲乘風歸去也,卿雲橫亙鬥牛高。”

匹夫自有興亡責——讀李秀成軼詩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

此詩的前兩聯都通俗易懂。第三聯的“羽毛”代指人的外表、名聲等。太平天國早已被清廷及一大批文人學士稱之為“長毛”、“發逆”,名聲並不佳。而李秀成則聲稱:願為天國披肝瀝膽,並不在乎什麼“名聲”不“名聲”。末聯中的“卿雲”為古代歌曲名,相傳為虞舜所作。“乘風歸去”、“卿雲橫亙”則說明詩人慾登高而歌,以抒發胸中那股直薄雲天之豪氣也。

再看第二首:

“鼙鼓軒軒動未休,關心楚尾與吳頭。

豈知劍氣升騰後,猶是胡塵擾攘秋。

萬里江山多築壘,百年身世獨登樓。

匹夫自有興亡責,肯把功名付水流?”

“楚尾吳頭”本來指地當吳、楚之間,這兒泛指太平軍正與清軍激烈鏖戰的江西、安徽、江蘇等處戰場。“胡塵”原指異族統治者,這兒自然指滿清王朝了。“功名”與岳飛詞中“三十功名塵與土”(《滿江紅》)、“白首為功名”(《小重山》)的“功名”是一個意思,即驅除胡虜,為國建功立業。“豈知”、“猶是”一聯雖有激烈搏戰之後,仍然未能推翻清廷統治的無奈,然而末聯則堅定地表示: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李秀成決不會忘記這興亡之責,將建功立業的志向付諸流水。

這兩首詩大氣磅礴,豪氣干雲,怎不令人一唱三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