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秋人物列傳:延陵季子。吳氏家族先祖

今天我們繼續講春秋名人列傳.這一期的主人公叫作季札,姬姓,是黃帝后裔,和周朝王室是一家.有朋友就問誰是季札呢?說到這裡,姓吳的朋友們得洗耳恭聽,因為季札就是吳姓的第一代祖先。他是吳國的王子,也是春秋時期比較賢良,比較有名的一個人,他的後人在吳國滅亡之後,改姓為吳.他的封地在延陵也被人稱為延陵季子,

春秋人物列傳:延陵季子。吳氏家族先祖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先聽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季札想去中原學習周禮,在去魯國的路上就路過徐國。徐國的國君早就聽說過季札,如今路過徐國,免不了要熱情款待.徐國對待季札態度十分恭敬。宴會上徐國國君想看一看,季札隨身佩戴的寶劍。因為當時江蘇一帶鑄件水平在全世界是屬於遙遙領先的。當時有名的鑄劍大師大部分都在吳國。季札的佩劍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徐國國君拿著寶劍,當下就看得愛不釋手。並且說我要是有這麼一把劍。心願足矣。季札只說了句一定會有的。季札不是不明白徐國國君的意思,但是此時季札還不能把這把劍送給徐國國君,為什麼呢?因為季札這把寶劍是屬於國禮。他要帶著這把寶劍去周遊列國。是季札代表吳國身份的象徵。所以季札表面上沒有答應,只說了一句多謝款待,等我回來再來看你。然後季札就去了中原。最後回來的時候。季札故意彎道來到徐國。

這時候,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季札大吃一驚,他來到徐國國君的墓前,把這把寶劍掛在了樹上,然後就走了,有人問季札為什麼這麼做。季札說。這是我答應送給徐國國君的。因為我得講信用。可是季札在徐國並沒有答應什麼季札這麼說的。當時我是在心裡早已經答應過國君。只是因為這一路上我需要用到這把寶劍所以已經決定回來時沒有贈送給國君。現在我已經回來了,必須做到言出必行。不能因為他死了就違揹我心裡的諾言。這就是季札的為人。

春秋人物列傳:延陵季子。吳氏家族先祖

季札本姓姬。和周朝王室是一家。相傳的周國先祖古公亶父的時候,他有三個嫡子。長子叫太伯,第二個兒子叫仲庸。小兒子叫季歷。按照周國的傳統,太伯本應該是繼承人。可是有一個問題,太伯沒有兒子。而小兒子的季歷的嫡長子姬昌聰明能幹。就是周文王的父親。

於是古公亶父就有個想法,太伯之後有姬昌繼位。可是繼昌繼位了讓他的父親季歷怎麼辦呢。如果直接讓季歷繼位。他的哥哥仲雍又怎麼辦呢。可是如果要廢了太伯和仲雍也不行,因為太伯和仲雍也是比較賢能,並且沒有犯什麼錯。為了不讓父親為難,太伯和仲雍直接向父親提出讓弟弟季歷直接繼位。

可是古公亶父也不可能同意。所以太伯和仲雍兩個人私自決定跑路。跑到了江蘇無錫這一帶。太伯和仲雍就在江南成立一個國家就是吳國。所以說吳國的謙讓賢良是有傳統的。到了仲雍的後代,吳王壽夢也有四個兒子,大兒子諸樊,小兒子餘祭三兒子餘昧四兒子就是季札。吳王壽夢最喜歡的就是季札,所以也想傳位給季札。但是季札沒同意。按照制度應該是長子諸樊繼位

等到吳王去世,諸樊也想讓位給季札,但是季札,直接跑到延陵這個地方種地去了,諸樊沒辦法只好繼位。

春秋人物列傳:延陵季子。吳氏家族先祖

過一段時期季札想周遊世界去中原學習周禮,先去了魯國,又來到齊國,齊國正好權臣慶豐剛剛被滅,新掌權的子尾子雅只顧得上侵吞慶豐家產,沒什麼太大興趣接待季札,走走過場應付了事。在齊國,只有一個人是真誠歡迎季札的,那就是賢相晏嬰。

晏子設宴請季札,還忘不了幫齊國圓個場。說:公子,不好意思,國家剛剛結束內亂,所以有點怠慢貴客了

“在齊國能認識你就滿足了,其他人都無所謂。不過,你剛才說內亂完了,這一點我不敢同意啊。”季札倒並不在意在齊國受到的冷遇,他很喜歡晏子,兩個人針對齊國局勢做了一定交流。

“齊國現在是子雅子尾當權,兩家驕橫奢侈,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實際上崔家和慶家沒有什麼區別。可是,我看陳家和鮑家似平都在收買人心,齊國終究免不了另一場內亂。說實話,我有些為你擔心。”

“公子,你所說的就是我所擔心的,我應該怎麼辦?”晏嬰一下子緊張起來,

春秋人物列傳:延陵季子。吳氏家族先祖

“我建議你把封邑退掉,把官辭掉,這樣就可以倖免於難。”季札出了這麼個主意,現在這就叫“裸退”。

“好主意。”晏嬰叫好,其實,他早就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有下定決心。

季札走後,晏嬰透過陳常向齊景公申請裸退,齊景公還有些挽留的意思,找子雅子尾一商量,這兩位異口同聲:“好啊好啊,他退回來了,我們哥倆平分。齊景公鬱悶了。

離開了齊國,季札來到了鄭國。

季札和鄭國執政之一的子產一見如故,季札贈送子產一匹白絹大帶,子產則送給季札一件麻布衣服。

這一天,子產單獨宴請季札。好像那會比較流行就國家大事互相交流。子產和季札針對鄭國展開一場溝通。

“子產,我看子皮倒是個不錯的人,只是良霄有些奢修狂妄,似乎大家對他都不滿,包括子皮也是在忍他。我估計,他的結局不是流亡就是被殺,到時候,就該你來管理國家了。你可一定要依照禮法來管理阿,否則鄭國還要亂。”酒過三巡,季談出自己對鄭國的看法。

子產對季札話深表同意,兩個人惺惺相惜,不覺喝酒喝到天亮。子產後來獨領國政,被稱為鄭國最後一位賢良的明相。

季札離開鄭國來到晉國。晉國人也早就聽說了季札的傳奇故事,因此晉國賢臣叔向陪著上卿趙武親自接待,韓起和魏舒也都恭恭敬敬地請教,而另外三個卿覺得沒有必要對這個南蠻子這麼客氣。所以不理不睬。

季札早就聽說過叔向的大名,此次兩人相見,也是惺惺相惜。季札離開晉國之前,叔向特地去拜會了季札。“公子,想請教你怎樣看晉國的局勢。”叔向真心請教。

“晉國公室衰落,政出多門。越是這個時候就越要低調謙虛,否則就有滅亡的危險。趙武、韓起和魏舒都很謙虛,我估計,晉國今後恐怕要歸於這三家了。季機看得明白,分析得也很清楚。

“那,我應該怎麼辦?”叔向有些緊張。“你盡你的本分就行了,不過你為人耿直,要避免捲入權利爭鬥才能避免災難。季札給出了答案。

叔向知道季札的話都是金玉良言。所以叔向在晉國六卿爭鬥的時候保住了自己的家族。但是很可惜,叔向死後,家族也是不可避免地被吞併。

在齊國,季札指點晏子;在鄭國,指點子產;在晉國指點叔向,對於季札來說,這三個人都是他喜歡並且願意相交的人,而這三位也都是各國的賢臣能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季札 是真正的高人,看問題一針見血,提建議直達要害。歷史的演變也證實了季札的眼光。

十幾年後,季札再次出訪中原,這個時期,吳國,公子光和伍子胥合謀刺殺了吳王僚,季札回到吳國,辭去所有官職,回到延陵封地,再也不問國家大事。

春秋人物列傳:延陵季子。吳氏家族先祖

歷史上對季札的評價非常高,他對權力和財富的超然態度深刻影響後世

他的智謀、見識和人品已經不需後人評價

後來吳國滅亡,夫差的太子吳鴻被流放到江西,其後代以吳為姓。不過吳姓的大部分是季札的後人,因此吳姓公認的得姓始祖就是季札,史稱延陵吳氏。

吳氏家族的三讓堂也成了吳氏子孫祭拜祖先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