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蔣介石於1901年(14歲)娶奉化縣巖頭村毛氏為妻,此為元配夫人。毛氏原名毛馥梅,後來因馥字難認,鄉間人叫不慣這文縐縐的名字,便改為福梅,也有人叫她福美或福妹。毛福梅生於1882年農曆11月19日,比蔣介石大5歲。女大於男,在當時風俗很普遍。毛的父親毛鼎和在巖頭村開設祥豐南貨店,大家都叫他“祥豐老闆”,是一位封建道德觀念較深的商人。

毛氏所以能嫁到蔣家,說來還有一段小故事。原來蔣介石在榆林村學習時,常於課餘到離榆林二三里路的巖頭村堂姑家去玩。堂姑嫁到巖頭毛家,有女年齡與介石不相上下,面貌清秀。兩表兄妹時常見面,頗為親熱,蔣介石便產生了娶表妹為妻的念頭。

訊息傳開,被其堂姑得知。堂姑對蔣介石的印象並不太好,一聽此話,很不高興,就對人說:“瑞元這個無賴,他娘還當作寶貝似的,我看以後必是個不成器的敗家子,我的女兒豈肯嫁給他……。”話說得很不好聽,偏偏又傳到蔣母王採玉耳中。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王採玉問明兒子,確有此事,心中埋怨堂姑:“你是蔣家自已人,不願將女兒嫁給我兒子,倒也罷了,為何還要出言相譏?我倒非要在巖頭毛姓中擇一門戶相當、人品俱佳的閨女為媳婦不可”。當即與蔣介石的姑表伯陳春泉商量,請他到巖頭幫助物色。

陳春泉與巖頭許多人家有交往,特別是對土紳之家的情況,無不了如指掌。他經過多方斟酌,便對蔣母說:“祥豐南貨店老闆毛鼎和的幼女福梅,品貌端莊,尚未許人,只是年紀要比瑞元大幾歲。”

提到毛鼎和,王氏也知道,丈夫與他素有交往,家境殷實,很有名望。女孩年齡大幾歲,也正合自己心意。她認為早娶一個比較老練的大媳婦,既可為家務分勞,又可幫助自己管教頑劣的兒子,還可早日抱孫子,一舉三得,有啥不好?於是請陳春泉做媒,雙方交換八字,排算相合,然後過書下聘,議定翌年冬迎娶新人過門完婚。

毛福梅拜堂成親那天,小女婿鬧出一場大笑話。自從蔣父去世,蔣家雖大不如前,但蔣母王採玉還是要支撐門面,為兒子大辦喜事。迎親之日,故居懸燈結彩,賓客盈門。新郎蔣介石身穿長袍馬褂,頭截紅結子瓜皮小帽,腳穿白底元色綢面的新鞋、興高采烈,招待賓客。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下午4時許,新娘花轎到達門前,這時按例鳴放喜爆(竹),一群隨轎看熱鬧的孩童和跟大人前來吃喜酒的小客人,都擁到天井去搶拾爆竹蒂頭。年方14歲的蔣介石,見此情景,頓時忘乎所以,也急忙奔出,擠在其他孩童之中,搶拾爆竹蒂頭,引得親友鬨堂大笑。

奉化向有“新郎拾蒂頭,夫妻難到頭”的俗話,人們都忌諱此事,認為它預兆新婚夫婦可能不合。正坐在轎中的新娘毛福梅聽到此事,其痛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蔣母氣得蹬腳大罵。新郎、新娘拜堂獻茶儀式完畢,蔣母又將兒子叫到自己房中,痛加訓責。

毛福梅嫁給蔣介石,是由兩家老人做主包辦的舊式封建婚姻,毛氏又是一個纏足的舊式家庭婦女,因此結婚以後,夫妻兩人感情一般。1905年,蔣到寧波文昌街陳家祠堂讀書,王氏命他將毛福梅帶去伴談,賃屋居住於植物園,照料生活。

這一時期,蔣對毛感情較好,僱用一個梳頭孃姨供毛氏使喚,又聘請同學林紹楷的妹妹林瑞蓮教毛福梅讀書。但時間只有六七個月,蔣就把毛氏送回溪口。此後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再進保定軍校,又赴日本留學,學習軍事,很少有回家聚居之日。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蔣母王採玉為蔣介石娶年齡大一些的媳婦,原有早日抱孫之心,但多年不見生育,未免有些心焦。後來知道毛氏終於有孕了,她喜形於色,關懷備至。那時蔣介石在日本留學,寒假歸來探親,夫妻之間偶爾因故爭吵,毛氏頂撞幾句,他一時興起竟舉起皮鞋腳向毛氏腹部踢去。

當時毛氏懷胎已七八個月,被踢之後悲傷已極,倒在床上哭泣,開始不覺十分疼痛,片刻之後加劇了。王氏聞聲趕來,大罵兒子,命他儘快請醫生診治,服藥安胎,但已無效,當夜就小產了。王氏啼哭痛罵,重述家庭痛史,責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道理。蔣介石素來對母親孝順,便跪下聽訓。

1909年暑假,蔣介石由日本回國,滯留上海。王氏親自送媳婦前往,為了促使其夫妻和塍共處,痛哭訓子,鬧著要到黃浦江投水,以死相勸。蔣介石跪地求饒,說今後誓不再與妻子爭吵,並激好友張靜江、戴季陶同來勸解,留毛氏在滬居住。

王氏回鄉前夕,還去託付在滬鄉親隨時探詢兒子與媳婦相處情況。後來得悉媳婦再次懷孕,又親自前往,延醫診脈,說是男胎。這時蔣介石已返校受訓,婆媳就一同回鄉。到翌年(1910)農曆三月十八日毛氏分娩,生下個兒子,乳名建豐,譜名經國。經國的面貌很像他母親。這時,王氏46歲,蔣介石23歲,毛氏28歲。結婚將近10年,得一經國,婆媳喜悅異常,十分疼愛。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1911年以後,蔣介石在上海花天酒地,娶孃姨出身的姚怡誠為側室,從此對毛福梅冷淡了。毛氏和婆婆王氏終日以唸佛度其餘生。豐鎬房樓上經堂內供奉觀音大士像,農曆初一、十五均為齋期。江口白雀寺的當家靜語、雪竇寺方丈大勝、靜培,都是豐鎬房齋期的常客。

婆媳倆常到雪竇寺朝山進香。該寺住持朗清和尚迎奉權貴,對他們婆媳倆大獻殷勤,特地在雪實寺後院佈置一間清靜的客房,作為憩息之所。毛福梅還出大洋800元,修築入山亭到雪竇寺長達5華里的崎嶇山路。

1921年11月,蔣介石曾給大舅哥毛懋卿信,提出與毛福梅離婚,內有:“聞步聲,見人影,即成刺激”等語。但未辦法律手續。

1927年,蔣介石去日本之前,致函奉化縣長:“請許可與夫人離婚。”並回溪口強迫毛福梅辦理離婚手續。但毛氏為蔣母王採玉主持的明媒正娶的蔣介石元配夫人,平時恬靜自律,吃齋唸佛,與世無爭,蔣與毛氏離婚,與情理上說不通,鄉里親戚故舊均不認可。毛氏也堅決表示不離蔣家老宅,況且長子經國是毛氏所生,尚在蘇聯留學,正宗嫡嗣,毛氏自然是豐鎬房主婦。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事情鬧成僵局。後來還是蔣介石的孫家舅舅琴鳳考慮蔣宋結合有利蔣今後政治前途,便將毛福梅和蔣介石的側室姚怡誠接到肖王廟鎮哲住,預設離婚。辦一個表面登報離婚手續,並在奉化縣政府備案,將蔣毛同署名的“協議離婚書”一份轉交宋家,這也等於一個官樣文章。

待蔣宋在上海舉行過宗教和世俗兩個婚禮後,姚怡誠帶緯國去蘇州,陳志堅作為家庭教師相偕同去。毛福梅仍回豐鎬房,生活由蔣介石供給。逢年過節,親友往來,一應鄉俗依舊以毛氏為正宗。

毛氏與蔣“離婚”之後,仍然不離蔣家,這當然不是蔣介石的寬宏與恩賜,而是毛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蔣家爭得了不可動搖的地位。毛氏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她也得到了兒子的支援。當經國聞知父親遺棄生母,便寫信給母親,百般慰藉。

毛氏也得到蔣氏族人和鄉里故老的普遍同情與讚揚。自從1921年婆婆去世,毛氏便成了豐鎬房的主婦、當家人,並沒有因“離婚”而改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在溪口人的眼目中,仍認為毛氏是元配,一般人都稱她“大師母”。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蔣氏宗譜中,多處稱毛氏為蔣介石元配,如載:“1901年,公(指蔣介石)十五歲,赴畸山下村讀於皇甫氏,始作策論,與元配毛氏結婚。”

毛氏治家嚴謹,性好整潔,臥房裡所有傢俱用品,都有生財冊登記,都有一定擺設,不許亂加移動或亂放。有一個自幼跟隨她的侍婢叫蔣聰玲,每天打掃揩抹,忙個不停。

蔣每次回溪口,事先都有通知。毛氏對蔣介石尊敬有禮,數十年如一日。得到蔣介石回鄉通知後,總是打發蔣聰玲到鎮上叫幾個臨時工,幫助徹底打掃衛生,將豐鎬房大廳內外沖洗一番。大廳外面小明堂的石板,也要用水洗刷,做到窗明几淨,一塵不染。

豐鎬房平時對傭人是不供給伙食的,但蔣介石回溪口時則例外,除找人幫忙為蔣及其侍從備辦菜飯之外,總要增加兒席客飯,供車鎬房帳房、總管等用膳。毛氏也照例要下廚房,親手為蔣做幾樣家鄉菜。蔣每次回來,也總要抽暇到豐鎬房與毛氏敘談。

有時蔣偕宋美齡一同回溪口,住在“樂享”別墅。宋美齡一向有睡早覺的習慣,蔣介石起床後,相隔一個半小時,她才起床盥洗。蔣即利用這段時間,帶著衛士步行到豐鎬房老宅。毛氏知蔣回籍,早做好艾青粗子一類點心,供蔣享用。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蔣用過早點後,迴轉樂亭,宋美齡往往還在蒙被大睡。蔣特別喜歡吃奉化式的雞汁烤芋艿頭,毛氏每年要送幾十斤奉化芋艿頭、鹹菜到南京給蔣吃。毛氏因為懷念在蘇聯的兒子蔣經國,有時與蔣爭吵,要他把兒子叫回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與蔣能和睦相處。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蔣介石回溪口休養,毛氏護理他,照料他的生活。一天,蔣介石和顏悅色地對她說:“你這麼多年來的委屈、痛苦,我都明白。現在你有哪些事要辦?需要些什麼東西?只管說,我一定替你辦到。”

蔣介石這時在毛氏面前所表示的內疚、歉意,是真誠的。毛氏不加思索地回答說:“我什麼也不要,只要你還我經國!”蔣介石點頭應允。她的全部寄託和希望都放在愛子經國身上,經國留學,長期不歸,她日夜懸念,成為一大心病。

蔣介石為娶宋美齡,要跟原配毛氏離婚,老家的鄉親怎麼看待這事

毛氏經常為鄉里族人做善事,如修橋、補路、救濟貧困、平糶賑災等。1938年夏,因溪口一帶糧食不夠吃,毛氏和溪口鎮鎮長蔣立祥商量辦平糶。這時蔣經國已經回國,在江西任職。毛氏與鎮公所分別派人,一起去江西辦米,並寫信囑咐蔣經國,好好招待,大力支援。

在蔣經國幫助下,辦來1500石米,豐鎬房與鎮公所各一半,辦理平糶。次年,在毛氏吩咐下,豐鎬房又辦來平糶米1000石,單獨辦理平糶。由此種種,毛氏在溪口很受鄉鄰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