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生每一刻都在告別:分享“要事第一”的一些感悟!

歷史和現實社會中,有著卓越成就的人身上,有沒有成功的共同性?

有研究者指出,成功的決定因素不是辛勞勤奮、出眾的運氣、良好的人際關係,雖然這些因素也都至關重要,但都比不上“要事第一”的習慣。

成功者就是能克服各方面的障礙,特別是自己的心理障礙,持續堅持的做最重要的事情的人。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要事第一”是卓有成效的成功者和普通勤奮者的本質區別。

“要事第一”是有前提的,需要知識鋪墊,智慧開路,良知保底,自主意識為主體,沒有這些是難於意識到人生每時每刻都在選擇,更別說認識到“要事”。

週末的這一刻,我們可以賴在床上多睡一會,可以躺在床上看會新聞,可以起來和家人散散步,可以去公司加個班,這都是可能存在的狀態。

無論選擇那一項,都要清醒的認識到這是自己選擇過後的結果,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後果。

例如,我週末都會比平時晚起一兩個小時,這可以說是偷懶,但這是有選擇的偷懶,因為工作在週一到週五都辦妥當了,不需要加班;因為寫作訓練能保持一樣的長時間高水準;更因為緊繃的身體需要休息。

每一個舉動,自己都要有清醒的理由在支援,這樣才能每時每刻都在感受到人生無時無刻不在選擇。

一直這樣有意識的思考、選擇,慢慢養成習慣,人生也就會變得積極主動起來,每刻都做到“要事第一”才有可能。

培養起了積極主動的習慣,還是不一定能做到“要事第一”的,為什麼?

因為你還沒有正確分辨什麼事情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什麼事情是看著重要,實際上並不重要的事情。

不能分辨,就很容易將緊急的事情和重要的事情搞混淆,讓自己一直陷入忙碌的踏實感中。

要分辨這些,除了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外,還需要有規劃人生目標的能力。

誰都知道,人生目標很重要,那它應該如何設定?

這需要有想象力,也需要有技巧。

比較通常的技巧就是給習以為常的資源做一些限制,看看這種境況下,自己會如何選擇?

靜下心來,想一想,假如生命只剩下一週時間了,那我會去什麼地方,會去見什麼人,會去這僅有的一點時間做些什麼?

代入心境的去設想,就會發現最想去的地方,可能就有你實現夢想的機會,你最想見的人就蘊含著對人生的理解,最想去做的事情,可能就是人生目標的縮影。

以我近幾年的經歷來說,自己對死亡和生命的意義有著些許的體悟。

幾位長者離世,我都恰好前去送別了。

在那肅穆的場合,在那送別的場合,人很容易追思過往,思考人存在的意義所在。

“一期一會”,這一世走完就永無再來了,會過這一期就再無來期了,有些人一別離就再也不見了。

每思考到這一刻,才能真正明白每個瞬間都是人生的告別,每一處都是人間的別離。

也只有這一刻,才明白這一世,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什麼,真正能做的事情是什麼。

人生原則和目標,也在這些別離的思考中漸漸清晰。

有了這些原則和目標,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也就一目瞭然了。

到了這一步,終於有了分辨要事的能力,持續堅持,認真的應對自己的人生目標,終究會形成習慣,幫助自己平衡生活、工作,過上想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