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金庸武俠小說有“一箭雙鵰”——《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雙鵰中有五絕。這五絕不是五言絕句,而是八位絕世高手。

後五位是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前五位為東邪西毒南帝北丐。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段智興,北俠郭靖,中頑童周伯通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這八位高手,武功最高的是王重陽,混得最好的是段智興,

避虛就是地說,歷史上真正的存在也只有段智興!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段智興既是大理國的南僧又是南帝,帝是什麼?帝一般都是皇帝的縮寫,而題主所問的是什麼?是大理國幾代王,

這個問題就是屈指一數的屈指一數。大理國只有一個王,其他的都是皇帝或總管,不過這一個王,不是南帝段智興而是段興智。

一提大理,我們總能想到雲南麗江、普洱之間的大理。可您知道嗎?雲南大理有兩個大理,一個是大理州,一個是大理市,大理市則是縣級市,大理州是地級區劃。一般州的面積都比較大,而且還都是自治地區,大理也是這樣,大理是白族自治州。大理州面積比南陽市還大出兩個多香港,足足將近3萬平方公里。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在歷史上,大理國不僅比大理州大,就是今天雲南省也“自愧不如”。大理國全盛期面積是今天大理州的24倍,足足有72萬平方公里,今天雲南的面積還不到40萬平方公里呢!

937年,正值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群雄逐鹿,好不熱鬧。而在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應時而生,建立了一代王朝——大理。五代十國這些國家都是曇花一現,雲南地方政權也是如此。中原是梁唐晉漢周,雲南先後經歷了南詔、大長和國、大義寧國,到段思平建立大理才穩定起來。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902年南詔的清平官鄭買嗣,篡權自立,建立大長和國。清平官其實就是丞相,那個曲調詞牌的清平樂,就是源自清平官,最近《清平樂》電視劇得名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吧。鄭買嗣祖上是漢人,早在唐玄宗時期,其七世祖鄭回被南詔俘虜。鄭回是大唐一個七品縣令,其主政之地為西瀘縣,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西昌市,西昌市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

那時,少數民族政權對大唐推崇備至,對漢人更是青睞有加,鄭回在南詔受到重用,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清平官。鄭回的子孫可比清朝的鐵帽子王厲害多了,他們可是世襲的丞相。中原王朝的更迭都是“丞相惹的禍”,南詔同樣如此,只是後來幸運地不在丞相而是將軍,準確地說是節度使。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麼對待你。

27年後東川節度使楊幹貞弒君(鄭隆亶)擁立清平官趙善政為帝。這時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才兩歲,而這個趙善政只當了一年的皇帝就被楊幹貞幹掉了。楊幹貞建立了大義寧王朝,這個楊幹貞也沒好下場,比趙匡胤還慘。趙匡胤當了十六年的皇帝后才被趙光義取而代之,而楊幹貞和趙善政一樣到頭了,只不過一個被殺一個被廢。

七年後,大義寧王朝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高、董兩大貴族勢力起兵,逼得楊詔自殺,楊幹貞抱頭鼠竄,不曾想還是竄到段思平的手裡。段思平於937年建立了大理,前後歷22帝,其中21帝為段氏,1帝為楊氏。

大理依據時間分為前大理,後大理。其中前大理共57年(937-1094),有15帝含楊氏。別看後大理只有7帝,其跨度卻是前大理的3倍,從1096年到1254年一共有158年。聰明的您,一定很好奇。1094-1096年是怎麼回事呢?

這兩年的事兒,其實跟西漢、東漢之間有個新王朝差不多。大理的王莽,就是曾經幫助段思平奪取天下的高氏,高氏被封為嶽侯。直到1080年高氏才開啟了拜相甚至稱帝。

1080年,權臣楊義貞發動叛亂弒君(段廉義)自立,自號廣安皇帝。楊義貞趁著段廉義召開天龍八部大會而朝拜天龍八部,突襲行刺,前廢帝猝不及防,一命嗚呼。

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說的也有這些個故事。段廉義就像元英宗一樣,死得稀裡糊塗,莫名其妙,令人唏噓不已。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楊義貞跟楊幹貞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連一分錢的關係也沒有。然而,他並沒安全多久,很快就被高升泰拿下,高升泰立前廢帝段廉義之子段壽輝為帝。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這楊義貞父子太像西漢之初的淮南王父子倆了。劉邦的幼子淮南王劉長叛亂,不得善終;後來劉長的兒子劉安依然叛亂,仍不得善終。有個成語說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可劉安哪裡是得道啊?分明是作死。

楊義貞的父親楊允賢在1063年就起兵叛亂了,當時拿下楊允賢的不是別人正是高升泰的老爸高智升。高智升、高升泰父子倆碾壓楊允賢、楊義貞父子,兩次成功的勤王,奠定了高智升的地位,高智升在1080年兼任九爽(相當於尚書令),擔任清平官的布燮[xiè]。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布燮的燮很稠,難寫難認,只要給您說個人,您一下就記住了。您熟悉鄭板橋嗎?鄭板橋的名字就叫鄭燮,板橋也不是他的字,他的字叫克柔,號叫板橋。

五代 何光遠 《鑑戒錄·布燮朝》:“南蠻所都之地,號曰長和國 ,呼宰相為布燮。”《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 南詔 ﹞官曰坦綽、曰布燮、曰久贊,謂之清平官,所以決國事輕重,猶唐宰相也。”唐 樊綽 《蠻書·南蠻條教》:“清平官六人,每日與 南詔 參議境內大事。

坦綽、布燮、久贊哪個官職更大一些很難說的,從排序上來看應該是坦綽。也可能三者的關係是相邦、丞相、平章吧。段思平祖上擔任布燮[xiè],楊義貞挾天子以令諸侯也自稱布燮,就是高智升、高升泰及其子孫也擔任了布燮。

段思平是布燮之子而篡位奪權成為了大理王朝的開國者,楊義貞也是如此,高智升更是如此。這裡的布燮理解為丞相最為妥當,也最為貼切。到了1094年高智升的權勢之大無人能匹,他也就由布燮升了一級!

這一級可不簡單,而是改元建國,其國號也很霸氣為大中,其廟號為大中太祖文戎天佑安邦皇帝。他的操作手法也很中原化,先逼老皇帝退位,再立新皇帝,然後對新皇帝取而代之。

他廢了段壽輝,立了段正明,繼而奪了段正明地位。他這個“王莽”比王莽可“厚道”多了,很像歷史上的武則天,在去世前夕,留下遺言退位歸政。

倒不是高智升像弗朗哥一樣“良心發現”而“完璧歸趙”,實際上他和武則天一樣,都有說不出的苦衷,都是被逼的。從此,段氏世襲皇位,高氏世襲相位,權力掌握在布燮手中,很像日本的幕府時代。

高氏這一折騰,大理也就分為先後,1096後的大理史稱後大理,簡稱後理。後理的開國皇帝並不是被迫出家的段正明,而是其弟段正淳。段正淳是《天龍八部》中段譽的父親,段正明是段譽的大伯。段譽又名段和譽,是大理的憲宗宣仁皇帝,也是一代令主。

饒是如此,段譽對於高氏的專權也無可奈何。而且段譽在位,國內並不穩定,也全賴高氏平定。段譽也一度臣服於宋,可能有想利用宋來打擊高氏的想法吧。宋朝對於段譽的稱臣很開心,立即冊封他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宋朝冊封段譽為國王,但大理的國王和越南的國王一樣,他們對內稱帝對宗主國稱藩王,實際上也是可以列為皇帝的。

段譽原名段正嚴,您發現了父親和兄弟以及兒子的輩分一樣。實際上,這是段氏王朝命名的一個有趣而又獨特的特徵。三代君主“智”字輩,四代君主“正”字輩,五代君主“思”字輩,七代君主“素”字輩。“祥”字輩、“興”字輩君主各有一人。

段思平——段思英——段思良——段思聰——段素順——段素英——段素廉 ——段素隆——段素真——段素興——段思廉——段連義——段素輝——段正明 ——段正淳——段正嚴——段正興——段智興—— 段智廉——段智祥 ——段祥興——段興智

這些同輩份君主裡,他們的關係,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有的是祖孫甚至祖孫好幾代,還有隔幾代的。像段思平與段思廉,段素順與段素輝等。在這裡您會發現段興智是大理最後一個皇帝,可以數數對比前邊所說不同。

前邊說得包括楊氏有22位皇帝,現在不包括楊氏有22位皇帝 。還記得我在最前面提到的大理國唯一的國王嗎?這最後一位的大理君主段興智,就是大理唯一的國王。

說起來,

段興智也算是大理王朝最後一任皇帝,但他是亡國之君。

1254年,元軍攻入大理,布燮高泰祥誓死抵抗,被俘不降,慘遭殺害。段興智兵敗逃亡,被元軍活捉,很快投降。

忽必烈將大理設總管,大理成了一個自治區,大理王朝的民族是白族,他們本著白人治白的原則。理所當然的,總管就是段行智。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

1260年,段興智去世,元朝賜給他的諡號是向義天定賢王。這是大理唯一一個諡號為王的皇帝、總管。第二任總管是段興智的弟弟,段時又被稱為段信苴日,“信苴”就是白族語總管、王裔的意思。

1274年,忽必烈去大理化,將大理故國成立雲南等處行中書省,轄三十七路、五府。段氏還是總管,但云南等處行中書省丞相是蒙古人,雲南行省平(pián)章政事為段氏所壟斷。

不過,平章政事有兩人,像大航海家鄭和的祖先色目人賽典赤就曾擔任過雲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段氏總管傳了十三代,直到洪武十五(1382)年才被廢除,這一年馬皇后駕崩。段氏最後的總管是段氏,也就是段信苴世。

關於段氏後裔,如今大理段氏的後人,枝繁葉茂,大理喜洲文閣村還留有段氏後人,有的依然在段思平故居生活,有些已分散各地。

在歷史上存在316年的大理國,只有1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