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小人

文/食堂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小人

01

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攻入了南唐首都金陵城(今南京)。

此時,宋軍主帥曹彬任務只有一個,將李煜及南唐大臣完完整整抓起來,送往開封。

這個任務並不簡單。

李煜完全可以在被宋軍活捉之前殉國,為自己畫下體面的句號。。。

李煜真這麼想過。

命人在宮中堆滿了柴火,準備自焚。

當時,有一個半人,打算陪李煜一起上路,以全君臣之義。

一個是南唐宰相陳喬。

陳喬是李煜老爹李璟留給他的託孤大臣,也是南唐鐵桿鷹派領袖,一直以來都主張對宋強硬。

金陵將破之際,李煜自書降表,陳喬勸諫道:

“自古無不亡之國,降亦無由得全,徒取辱耳,請背城一戰。”

可惜,背水一戰,不過是自欺欺人。

宋唐實力懸殊,南唐敗局已定,非人力可以挽回。

陳喬決心以死殉國。

02

打算殉國的,還有中書舍人張洎(音jì)。

就是那“半”人。

因為他根本就不想死。

張洎,字偕仁,滁州全椒人。

這哥們是個天才,滿腹經綸,長得風度翩翩。

後來中了進士,成為李煜的心腹寵臣。

也是陳喬的死黨、馬前卒,堅決貫徹施行陳喬的戰略方針。

金陵城被圍,李煜想投降,張洎也大力勸阻,並起草蠟書送至城外調遣救兵。

這不,陳喬決心殉國後,叫上了他。

“偕仁,我已決心殉國,你願意和我一起去死嗎?”

張洎心裡有點慌,半天才擠出了三個字——我願意!

可心裡一群草泥馬跑過。

怎麼辦?

陳喬一心求死,自己強行去勸非但沒用,反而讓自己臉上無光。

張洎眼珠子一轉:有了。

自己不好開口,讓李煜來啊。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小人

李煜接見陳喬。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陳喬一看到李煜就說:是我辜負了陛下,我自願伏法,倘若宋朝會因為之前抵抗的事情追究責任,你就把責任推到我身上。

李煜一看陳喬已存死志,趕緊勸道:這是我運數已盡,不關你的事,卿死無益。

但陳喬不改其志:

“陛下縱不殺臣,臣亦何面目見國人乎。”

說完,自縊而死。

陳喬一死,張洎傻眼了,你死不打緊,這不是逼我也去死嗎?

張洎急中生智,對李煜說:“臣與喬共掌樞務,今國亡當俱死。又念陛下入朝,誰與陛下辨明此事,所以不死者,將有待也。”

千古艱難惟一死,有張洎隱晦的勸說,李煜柴火都準備好了,卻始終沒有勇氣點火自焚。

好死不如賴活著,既然兩人都不想死,那就苟活吧。

很快,李煜向曹彬投降。

曹彬親自去慰勞李煜,並給了李煜一個友情提示——趕緊回宮,儘量多收拾些金銀財寶,一旦這些東西收繳後登記造冊,就都屬於趙匡胤的了,趁現在能拿多少是多少。

李煜聞言感激涕零,馬上趕回皇宮拿錢。

曹彬放心了,一個想死的人是不會貪財的。

貪生怕死的李煜被曹彬算得死死的。

03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初四日,曹彬命翰林副使郭守文帶著李煜、張洎等,五十五個南唐降臣來到了開封。

李煜離開他生活了近四十年的金陵城,成了階下囚。

偌大繁華的開封城,成了他的牢房。

也不知宋朝會如何侮辱自己,以及生死未卜的命運。

幸運的是,趙匡胤沒有殺他,還給他留了一點尊嚴。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小人

但對於南唐降臣,趙匡胤就沒客氣了。

尤其是張洎。

張洎是僅次於陳喬的第二號戰犯。

趙匡胤沒有廢話,先痛罵張洎一頓:陳喬都殉國了,你張洎還有臉活著?

並把張洎親筆所寫搬救兵的蠟書拿出來。

鐵證如山,無法狡辯。

張洎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

這時,張洎想起了老同事徐鉉的遭遇。

南唐降臣裡,趙匡胤拿徐鉉第一個開的刀。

徐鉉曾兩次奉旨出使宋朝,勸說趙匡胤退兵。

徐鉉這個人,以能言善辯著稱,趙匡胤哪說得過他。

兩人越說越急,徐鉉也越來越激動。

就在徐鉉洋洋得意之時,趙匡胤直接拔劍而起:

不需多言!江南國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

所以,在張洎之前,

徐鉉很硬氣,懟了一句:

“臣為江南大臣,而國滅亡,罪固當死,不當問其他。”

趙匡胤不禁感嘆道:你是個忠臣,希望你像侍奉李煜一樣侍奉我。

。。。

想到這兒,張洎知道了,趙匡胤喜歡忠臣。

然後,他跪了下來。

但沒有求饒,而是自請一死。

大聲喝道:

“書實臣所為也。犬吠非其主,此其一耳,他尚多。今得死,臣之分也。”

——這詔書就是我寫的。我為國盡忠的事幹了很多,這只是其中之一。今天我要死了,正好盡人臣本分,死得其所,又有何懼!

真像是個烈士。

趙匡胤本來真想殺張洎,但凡張洎有一句求饒,立馬人頭落地。

但現在,趙匡胤不以為罪,反而誇獎張洎道:

卿大有膽,朕不罪卿,今事我,無替昔之忠也!

就這樣,張洎以一個忠臣的形象活了下來。

從此,張洎再也不是李煜的臣子,而是宋朝的臣子。

擔任太子中允。

04

這樣的張洎,在新公司想不發達都難。

尤其是當宋朝皇帝變成喜愛文臣的宋太宗趙光義之後,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張洎仕途進入快車道。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小人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張洎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達到仕途巔峰,是南唐降臣中官做得最大的一個。

然而,在張洎風光的同時,他暴露了自己的小人嘴臉。

身居高位,卻心腸歹毒;

喜歡打人小報告,好攻人短;

趙光義認為對的,他說好;趙光義認為錯的,他堅決反對。

寇準是他頂頭上司時,他極盡溜鬚拍馬之能事;

寇準被貶後,他馬上撇清關係,並狠狠地捅了寇準一刀。

張洎與徐鉉關係非常好,徐鉉曾以父禮事張洎,張洎也把徐鉉當晚生後輩。

但徐鉉因故被貶時,一旦論事相對立,馬上與徐鉉絕交。

於是,世人發現,趙匡胤親口讚許的大忠臣竟是個翻臉無情、心腸歹毒的小人。

而最令人不齒的,是他對李煜的態度。

降宋前,李煜帶著張洎整天“兄弟宴歡,作妓樂”。

降宋後,李煜生活過得很拮据。

看張洎發達了,想著張洎能幫幫自己。

可張洎絲毫沒顧念往日君臣之義,非但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經常向李煜索賄。

“反覆小人”。

這是史書給張洎下的短語。

沒有一段歷史,沒有小人

05

這真是一個無良文人的典範,時人鄙視之。

久而久之,趙光義也回過味兒來了,這個貳臣張洎不是什麼好鳥。

至道三年(997年),晴天一聲霹靂。

趙光義下旨,將其貶為刑部侍郎。

張洎憂懼不己,惶惶不可終日,十多天後就病逝了,享年63歲。

此時,距離李煜病逝開封已經19年,距離陳喬殉國已經22年。

張洎出賣節操,多享受了22年榮華富貴。

歷史,大部分是小人“譜寫”的。

因為當好人,是反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