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您貴姓?祖上姓氏圖騰啥樣呢?起源如何?假如有人問你,貴姓何來?起源在哪?你該如何回答?以下就是我國400姓氏圖騰以及姓氏起源的相關傳說。

(卷之一)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趙氏圖騰釋義

【釋義】

趙,疾行、超騰之義。

【起源】

趙姓主要源自:

嬴姓

1、漢族趙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現是因為舜帝(姚姓,後代以姚為姓)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並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雖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趙姓的具體始祖是造父。

2、周孝王傳至周幽王時,因幽王無道,造父的7世孫趙叔帶離周仕晉,從此趙氏子孫世代為晉大夫,掌握晉國大權。到戰國初年,趙氏聯合韓、魏二卿擊敗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繼而趙敬侯趙襄子聯合魏武侯、韓哀侯三家分晉,建立趙國。至他的孫子趙籍時,正式獲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認,與韓、魏兩家並列為諸侯。公元前222年,趙國為秦國所滅,趙國王室紛紛散落民間。因為造父是秦人和趙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開始姓趙,所以秦國公族也姓趙,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國公族也以趙為氏,有“諸趙”的說法。

得姓始祖:

造父

始 祖 地:山西洪洞、河南鞏義

郡望堂號:天水、潁川;天水堂、半部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8位/約286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錢氏圖騰釋義

【釋義】

錢、籛,本義是銚。古代一種農具,類似今天的鐵鏟。後來“錢”作為貨幣,特指銅錢。

【起源】

錢姓主要源自:

錢孚

據《通志·氏族略》、《姓譜》等書記載,錢氏源自彭祖籛鏗。黃帝之孫顓頊在伯父少昊去世後繼為天子,掌管中原地區。據《大戴禮記》記載,顓頊的曾孫陸終氏娶於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左脅,六人出焉。其一曰己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其三曰籛鏗,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鄶人;其五曰晏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楚之先。

《史記·楚世家》:“彭祖姓籛名鏗,堯封於彭城,為大彭國始祖”,他被後人尊稱為彭祖。籛鏗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長壽者,也是民間神話中壽星的原型。

周文王時,彭祖裔孫籛孚為周文王師,官拜泉府上士(泉府,掌管全國的稅收和錢糧;上士,周代宰夫級官階之一)。因泉通錢,而籛字恰是錢字上有個竹頭,為紀念籛鏗氏族再次復興,籛孚的子孫便去籛字竹頭簡為錢姓。在如今的魯南蘇北地區仍有少量的籛氏以及訛音簡化的尖姓生活著。

得姓始祖:

錢孚

始 祖 地:陝西西安

郡望堂號:彭城、下邳、吳興;吳越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93位/約28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2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孫氏圖騰釋義

【釋義】

孫的本義是孫子,是兒子的兒子。孫字從子、從系。

【起源】

孫姓主要源自:

子姓、姬姓、媯姓、羋姓、荀姓、姚姓

1、源於子姓。商朝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

2、源於姬姓。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武公。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後代就以孫為姓。

孫武、孫臏、孫權也是孫乙的後裔。

3、源於媯姓和姚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舜後胡公媯滿封陳,至敬仲仕齊,又為田氏。王莽封田豐為代眭侯,后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為姚氏。“《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舜因生於姚墟而姓姚,因居媯水而姓媯,故姚恢改姓為媯,媯皓又改姓為姚,知姚與媯可通……武王時有虞遏父者,以奉虞帝之祀,是為胡公”。北宋景佑年間刊本:邵思著《姓解》記載:”“虞舜生於姚,故因生地為姓,後世有以姚為氏。“《元和姓纂》載:“姚,虞帝生於姚墟,子孫以姚為氏。”《尚書·堯典》記,舜“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舜在當帝之前,四嶽(四方部族首領)曾向帝堯推薦過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記載:“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於姚墟,故因生以為姓”,舜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即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可見舜文化、虞舜文化和世界舜裔宗親聯誼會(世界舜裔聯誼會),《古今姓氏書辯證》:“春秋時齊厲公之子田完之四世孫為須無,無宇之少子名書,字子佔,為齊大夫,伐莒有功,齊景公賜姓孫氏,食採樂安,孫武為其後。”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媯躍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時,陳完四世孫是須無,須無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 惠民縣,並賜姓孫氏。

4、源於羋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

5、源於荀姓。漢朝時,因漢皇室成員劉詢當了皇帝,即漢宣帝,為了要避“詢”音之諱,他下令荀姓子孫不得再姓荀,一律改為孫氏,並將戰國時代的荀卿都改為孫卿。由是荀姓也成為漢朝“孫”姓支脈的一個源頭。

得姓始祖:

姬武仲 孫書傲

始 祖 地:河南濮陽、淮濱

郡望堂號:樂安、汲郡、太原;富春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12位/約194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3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李氏圖騰釋義

【釋義】

古文中李、理通用。理,古時 法官的名稱,主征伐刑戮之事。李,也 是一種樹名。

【起源】

李姓主要源自:

嬴姓、姬姓

1、源出嬴姓說。

即認為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東夷族首領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贏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為理氏,後為李氏。得姓始祖為李利,李耳為十一世。

2、李樹圖騰說。即認為李姓起源於圖騰崇拜,以李樹為圖騰。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為理,後因理徵避難以木子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為家生李樹,並以李樹為神樹,亦即圖騰樹。故凡李氏子孫,常於宅旁種李以為象徵,至今還儲存這個習慣。入李白家有桃李園,唐朝皇宮苑園多植李樹。

3、源出姬姓(虎圖騰)說。

商朝時期,有周的同姓後裔,名巴人,居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周武王滅商後,封巴人於巴(今重慶的巴南區)稱巴子國。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國,史稱成漢,這是李姓在中國所建的第一個王朝。

有一種觀點認為李氏圖騰不是李樹,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陳楚地區的圖騰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語“老虎”。巴人以虎為圖騰,巴語讀虎為李,當虎圖騰演化為姓時,巴人崇仰漢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得姓始祖:

李利 李耳

始 祖 地:河南鹿邑

郡望堂號:隴西、趙郡;隴西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2位/約1。01億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4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周氏圖騰釋義

【釋義】

周,密也。古文周字從用、從口。其原義為環繞、溝通,字像水井和水渠,相互連流,形成流水的通道。

【起源】

周姓主要源自:

周昌 姬姓

1、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時期。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姬昌。黃帝的後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

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

得姓始祖:

周昌 后稷

始 祖 地:陝西岐山周原、河南汝南、汝州

郡望堂號:汝南、陳留;愛蓮堂、細柳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10位/約268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5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吳氏圖騰釋義

【釋義】

吳的本義是大聲說話。《說文》:“吳,是姓,也作地名”。甲骨文中的吳字,是一個歪著大腦袋的人,正手舞足蹈地大聲說話的狀態。

【起源】

吳姓主要源自:

姜姓、姬姓、姚姓

與其他姓氏有所不同的,吳姓的起源稍稍有點複雜,涉炎帝、黃帝,還有少數民族。總的來說,大致有5個起源。

1、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

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為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別。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

夏朝時,吳部落遷徙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夏王少康時期,吳部落有個人叫吳賀,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后羿比射。這個姜姓吳部落的人,後來就以吳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

2、吳姓第二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人丁也最旺盛,是目前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

商朝末期,黃帝后裔古公亶父帶領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一帶)定居下來。他有3個兒子: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兒子姬昌很有才能,古公想讓季歷做他的繼承人,那樣就可傳給昌。太伯為了讓位,與仲雍帶著家眷遠走南方的吳越一帶,建立了吳國。

春秋後期,吳國崛起,後來被越國所滅,吳國的遺民就以國為姓。這支吳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歷史。太伯沒有兒子,他去世後,弟弟仲雍繼立為吳君。仲雍接任國君後,繼續開拓太伯奠定的基業。在吳姓的發展史上,仲雍的地位僅次於太伯。仲雍下傳3代到周章。周章因不忘自己是周人後裔,故名為周章。周章繼位時,周武王已滅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大封天下諸侯,派人尋找太伯、仲雍的後裔。由於周章已當上吳君,就因地正式封周章為句吳國君,周章的弟弟仲,被封在周原附近的虞(今山西平陸境內),建立虞國,仲被稱為虞仲。周武王又追封太伯為吳伯。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仲雍,被稱為吳姓傳代血緣始祖。

3、源自吳回。顓頊的孫子老童,有兩個兒子:重黎和吳回。吳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吳部落的故地。當時正處於舜的時代,舜把掌管火種的光榮使命交給重黎。後來,重黎因罪被舜殺了,讓吳回繼任祝融氏。

夏朝時,吳回的氏族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

商朝時,這支氏族遷到山東臨朐,史稱王吳。商朝末期,有個叫吳伯的人,就是吳回氏族的後裔。算下來,這支吳姓的歷史有4000多年。

4、出自姚姓。舜是地處偏遠地區的東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領,接替堯的位置後,把部落遷到古吳之地(今陝西平陸吳山旁邊的歷山),史稱有虞氏。

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後,封舜的兒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為方國虞國。虞國的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還幫少康復興夏朝。

商朝建立後,虞國衰落滅亡,虞國的遺民以吳為氏。秦末農民起義的首領之一吳廣,就是姚姓吳姓的後裔。這支吳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歷史。

得姓始祖:

太伯 仲雍

始 祖 地:江蘇蘇州、河南濮陽

郡望堂號:濮陽、陳留;延陵堂、渤海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9位/約278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6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鄭氏圖騰釋義

【釋義】

鄭《說文》:“奠字,古文以為鄭字”,凡鐘鼎古文皆借奠為鄭字。其本義是設定祭祀。甲骨文中奠字的形狀是案几上放一把酒壺,祭奉神靈。

【起源】

鄭姓主要源自:

姬姓、子姓、姜姓

1、源於姬姓,以國號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鄭國,遠祖為鄭桓公。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鄭國滅亡後,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等地,為紀念故國,鄭國人相繼改姓為鄭,自此,鄭姓誕生。

2、源自子姓。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後,子奠也稱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為商朝一方國。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子姓鄭國也隨之滅亡,周人遷子姓鄭人到渭水上游,約在今陝西寶雞附近。

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後。周滅商後,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於鄭,以統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陝西鳳翔縣。周穆王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滅亡。國人姓奠井氏,或為鄭井氏,亦即鄭氏。

4、源於地名,以居邑名稱為氏。出自古褒國附庸之邑南鄭。韓哀侯滅了鄭國後,鄭國王族、國民逃遷至陝西漢中地區,以故國之名再建了一個小方國,史稱南鄭,並以故國名為姓氏,稱鄭氏。

得姓始祖:

鄭桓公

始 祖 地:河南滎陽

郡望堂號:滎陽、洛陽;博經堂、隴西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21位/約128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7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王氏圖騰釋義

【釋義】

王,“天下所歸望也”。王,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種斧狀的兵器 形狀,這種兵器稱“鉞”,古代帝王和 諸侯用它來指揮軍隊,掠地攻城,是權 力的象徵。

【起源】

王姓主要源自:

姬姓、子姓、媯姓

1、源出姬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稱王子晉,因值諫而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時人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為“王家”,這支族人遂以王為氏。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避戰亂分別遷徙至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個分支

①源出東周畢公之後。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其裔孫畢萬任晉國司徒,受封於魏,戰國時魏、韓、趙三家瓜分晉國。秦滅魏後,後裔魏無忌之孫魏卑子逃入山東泰山,漢初,魏卑子奉詔做官,被封於蘭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後,故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後。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史稱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猗氏王姓。

③源出週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古城在今洛陽王城公園。其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史稱其為西周桓公。國亡之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後來稱為王城王氏。

2、出自子姓之王形成較早,是比干的後代。

得姓始祖:

太子晉、比干王子

始 祖 地:河南洛陽、衛輝

郡望堂號:太原、琅琊;三槐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1位/約1。02億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8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馮氏圖騰釋義

【釋義】

馮,馬疾行也。其本義是駿馬奔騰、踏地有聲的象形字。

【起源】

馮姓主要源自:

歸姓、姬姓

1、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帶居住著以白頭翁為圖騰的歸夷氏族。歸姓的一旁支遷徙到今山東菏澤地區,形成河伯族。進入夏朝帝芒時代,河伯族首領馮夷後人在馮地(今陝西大荔縣)建立了馮夷國,歷經夏商周三朝。周初,馮夷國分裂為馮、河宗、邯三國。春秋時期,鄭國大夫簡子(歸姓)被鄭簡公封於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為該支馮姓第一人。

2、出自姬姓,為姬昌之後,系承畢公高,始祖馮文孫。據《元和姓纂》和《廣韻》記載,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畢萬之子追隨晉文公立國,封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魏家為諸侯,其後人魏長卿一支受封於馮城(一說今河南省滎陽縣,一說今陝西省大荔縣)。於是這一支子孫逐步放棄了畢、魏之姓,以邑為氏而改姓馮,史稱馮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孫則氏魏,故馮、魏兩姓實為同一脈族。

得姓始祖:

馮簡子、馮文孫(魏長卿)

始 祖 地:河南滎陽、新鄭

郡望堂號:潁川、上黨、京兆;弘農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29位/約86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9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陳氏圖騰釋義

【釋義】

陳,本義是陳列。陳字,由阜和東組成。阜為土山、土丘。東是日在木中。

【起源】

陳姓主要源自:

姚姓、媯姓

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得姓始祖:

胡公滿

始 祖 地:河南淮陽

郡望堂號:潁川、廣陵;三恪堂、德星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5位/約633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0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褚氏圖騰釋義

【釋義】

褚同赫,本義是指顏色,紅褐色。就字形而言,褚從衣、從者。專指古代計程車兵,他們以穿紅褐色的衣服行軍打仗,被稱為“褚”。

【起源】

褚姓主要源自:

姬姓、子姓

1、源於官位,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吏褚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褚師,亦稱市令,是春秋時期周王室設定的一種官位,專職負責掌管集市和貿易,兼有今商務部長和工商管理局局長的職能。後來宋國、衛國、鄭國等諸侯國都設有褚師之官。在史籍《左傳·昭公二年》中就記載:“鄭公孫黑請以印為褚師。”這裡說的“印”,就是指鄭國大夫印段,曾作著名的《蟋蟀》。褚師,就是市官,因此又稱褚師印段、褚師印等。周景王姬貴五年(鄭簡公姬嘉二十六年,公元前540年),鄭穆公姬子蘭之孫公孫黑曾試圖作亂,被子產(公孫僑)發覺,予以制止。公孫黑自知不免一死,遂請求讓印段出任褚師之職。由於印段確然十分有才華,子產便批准了公孫黑的請求,然後令公孫黑自縊而死,免得由司徒來論罪,那樣會株連許多別的人。

在褚師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褚師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褚氏,世代相傳至今。

2、源於姬姓,出自周王朝邑地褚,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姓氏尋源》記載,西周時期,有一個叫“褚”的地方(今河南洛陽),在史籍《左傳》中更明確地提到洛陽縣南部有一處褚氏亭,在史籍《後漢·郡國志》上也記載著洛陽有褚氏渠,兩書同時認定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為氏”。

在褚地居住之著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褚氏。

3、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宋國恭公之子段之後的封地,屬於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記載,褚氏出自子姓,本為殷商王族後裔。春秋時期,宋恭公(宋共公)子瑕有個兒子叫子段,字子石,食採於褚邑(今河南洛陽),因“其德可師”,故時人稱之為褚師。

在子段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褚氏;亦有以先祖稱號為姓氏者,稱褚師氏,後也省文簡化為單姓褚氏、師氏,還有以先祖之字為姓氏者,稱石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褚氏被史稱為褚氏正宗。褚氏族人大多尊奉子段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子瑕(宋恭公之子)

始 祖 地:河南洛陽

郡望堂號:河南;河南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231位/約47萬

宋朝百家姓排序:第11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衛氏圖騰釋義

【釋義】

衛,“宿衛也”。指值宿守衛之人。“衛”是會意字,由韋、幣、行組成。“韋”表示圍守之義;“幣”表示巡行之義;“行”表示士兵的行列。甲骨文中的衛字是兩隻腳加一個口組成,表示城邑或部落駐地。

【起源】

衛姓主要源自:

姬姓

衛(Wèi 衞)出自姬姓,來源於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後,以周國封地國名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於衛(今河南省淇縣),接管舊殷都朝歌七族的遺民,建立了衛國。到春秋戰國時,衛國被秦國兼併。衛國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衛。據《辭源》記載:衛,古國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為狄所滅。戴公野處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統一。全國獨置衛郡,為附庸。至二世元年廢;衛,姓。周文王子康叔封於衛,子孫以國為氏。漢有丞相衛綰,見《元和姓篡》。

衛國滅亡之後,其公族子孫以及國民中有以故國名為姓氏者,稱衛氏,世代相傳至今。衛氏族人大多尊奉衛康叔(姬封)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康叔

始 祖 地:河南淇縣

郡望堂號:陳留、河東

當今排序/人口:第189位/約71萬

宋朝百家姓排序:第12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蔣氏圖騰釋義

【釋義】

蔣是合體象形字。甲骨文下半部像雙手託舉形狀,上半部是茅草。有資料顯示,蔣就是菰草,是一種水生植物,其果實是茭白,可食,生於南方,這是蔣字的本義。

【起源】

蔣姓主要源自:

姬姓、子姓

1、蔣氏姓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統與來源與西周皇族有關。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以國名命氏。據《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蔣國滅亡之後,姬伯齡的後裔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蔣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蔣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期思縣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濱縣城東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鄰死河,系春秋時期楚國滅蔣國後所置,屬於古汝南郡,魏、晉兩朝時期改屬弋陽郡。蔣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齡為得姓始祖。

2、可能源於子姓,殷商之後。《左傳·成公十六年》中記載宋國有蔣鋤。因宋國為殷商之後的封地,所以這一支可能為子姓蔣氏。

得姓始祖:

蔣伯齡(周公旦三子)

始 祖 地:河南淮濱

郡望堂號:安樂、東萊;鐘山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39位/約66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3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沈氏圖騰釋義

【釋義】

沈在甲骨文中如同牛羊沉入水中之狀。纂書改為從水、“冘”聲,“冘”是人行走的樣子。

【起源】

沈姓主要源自:

姬姓、羋姓、姒姓、嬴姓

1、出自姬姓,以國為姓,是黃帝的後裔。沈本是上古國名,最早是夏禹子孫的封國。周初時,武王死後,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三監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旦所滅。季載(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後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於沈國,又名聃國。季載又稱冉季載。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之後子逞逃奔楚國,其後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沈氏。

2、出自羋姓,是顓頊帝的後裔,屬於以居邑名為氏。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今湖北省荊門市鍾祥區一帶),其後遂以封邑名命姓,稱沈姓。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楚有沈邑。楚莊王之子公子貞封於沈鹿,故為沈氏。”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沈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門沈氏。

3、出自姒姓:春秋時沈子之後,以祖名為氏。

4、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國為氏。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

5、源於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據《左傳·昭公元年》、《姓氏考略》等記載,少昊金天氏的裔孫中有臺駘氏(臺胎氏),臺駘氏之後建立了古沈國。古沈國於夏、商時期,一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汾河流域一帶活動。到西周初期,古沈國之地被初建的晉國霸佔,第二任晉國君主姬燮父乾脆吞併了古沈國,其臺駘氏遺族即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沈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是為汾陽沈氏。

得姓始祖:

季載(周文王之子)

始 祖 地:河南沈丘、平輿、安徽臨泉

郡望堂號:吳興、汝南;夢溪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52位/約60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4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韓氏圖騰釋義

【釋義】

韓的原字形是由倝和韋組成。倝,是形容太陽昇起時光輝閃耀之狀,是一個會意字。韋的本義是獸皮之韋可以束。“韓”古時又作“函”,水井周圍欄圈。

【起源】

韓姓主要源自:

姬姓。

黃帝第二十九代韓侯:霜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韓獻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韓侯至平王時失國,其裔韓厥事晉復封韓原,凡二十四世,而滅於秦後有,韓氏、何氏、橫氏、俠人、罌氏、言氏、賈氏、褐氏、李氏、呂氏、韓侯氏、無忌氏、公族氏、韓褐氏、韓藉氏、韓嬰氏、韓信氏【見姓纂。】信都氏。韓厥氏之元系康,釆於趙,藺為藺氏,哀侯少子婼,採於平,為平氏、婼氏、張氏、灌氏;信之派又有,韓餘氏。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郡望。

得姓始祖:

姬萬

始 祖 地:河南新鄭、山西河津

郡望堂號:南陽、潁川;昌黎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28位/約88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5位

中華400多姓氏圖騰及發源地大全,快看您姓氏圖騰是怎樣的(一)

                      楊氏圖騰釋義

【釋義】

楊,太陽之意。楊字從木、從易。木稱扶桑樹,特指神木,據說扶桑 樹專門生長在東方大海上的湯谷,也稱 陽穀。“易”就是“日升湯谷”之意。

【起源】

楊姓主要源自:

姬姓、揚姓

1、源自姬姓:

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有三種說法,其源均為周朝王室。

①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2、漢字演變

②源於周宣王子長父。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後裔以楊為姓。

③源於晉武公子伯僑。晉滅楊後,封楊地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於姬姓,因晉武公次子伯僑之孫突當時食邑於羊舌,故以羊舌為姓。至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晉滅羊舌氏,食我的兒子楊道逃到華山,居住在弘農華陰,以祖宗封地楊為姓,其後代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

3、源自揚姓

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為氏。

得姓始祖:

楊伯僑 楊侯

始 祖 地:山西洪洞

郡望堂號:弘農、天水、河內;關西堂

當今排序/人口:第6位/約4620萬

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6位

“姓氏圖騰和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姓氏的歷史和發展歷程,雖不能完全當真,但可以從中學得不少知識。

感謝家人們的支援關注,小編將更加努力查閱相關文獻,為家人們持續更新中華400多個姓氏圖騰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