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若是知道下一句,就不會用它來罵女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很多人都聽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這話出自我國大聖人孔子。將女子同小人放在一處類比,很多人用這句“文縐縐”的話來影射女子心性不好、很難相處,可以說是聽著讓人感覺極其不舒服了。如果是沒聽過全句的人,很可能覺得就算是孔大聖人也難以擺脫封建的思想糟粕,對女性表現出歧視,甚至用這樣的話來一本正經地形容女子。但事實上,這句話本來的意思並不是如今我們聽到的這樣,它因被斷章取義而被人誤解至今。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若是知道下一句,就不會用它來罵女人

分析這句話的含義前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我們都知道,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當時的字句經過時間的流轉早已變味,被傳成了另一種意思,因此通假字也就出現。更重要的是,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相當高的地位,他被當時的很多統治者所推崇。從漢朝開始,孔子便坐擁“萬世師表”的至高地位,加上教育被統治階級壟斷,儒家文化深深刻入知識分子腦海。這樣的背景下,孔子說過的話總被上位者潤色之後再推廣開來。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若是知道下一句,就不會用它來罵女人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話“父母在不遠游”,我們通常解釋為只要父母健在,作為孩子不應該背井離鄉,應當守在父母身邊侍奉。雖有些道理,但同樣也為很多不想出外奮鬥的人提供了藉口。這句話其實被人誤會了很多年,要理解它的意思,應該看它的全句:“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這句話意思為:父母健在時,我不會在他們不知道的情況下去遠方做遊子,如果要出遠門,一定會讓父母知道並且讓他們不要擔心。然而在後來的廣為流傳裡,人們自動忽略了後半句。其中原因不明,有可能是當時的上位者為了更好統治底層將這句話做出了改變。正如開頭那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同這句話一樣,被斷章取義,要真正理解,主要還在於它下一句話是什麼。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若是知道下一句,就不會用它來罵女人

它的完整句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句話中的女子在當時並不是指的女性,指的是品行不端、陰險無恥的小人。這句話是在說只有和內心陰險狡詐的人在一塊才很難相處,不能和這樣的人共事,和他們走得近了,他們就會對人不尊重,如果疏遠他們,又會招來他們的怨恨。這句話的本意不是用來表達對女性的偏見,而是孔聖人想告訴我們少與心術不正的人來往,所有用這句話來嘲諷女性,是滑天下之大稽。不過如果在不瞭解全句的情況下,單看字面意思,確實會將其誤解為是在嘲諷女子和小人。這樣解釋完後,似乎也並不是當時的統治階級故意把意思扭曲成這樣的。應該是在歷史上的某個時期,有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才學,或者說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有人為了鞏固男性地位,強調地位反差,才取了這半句話,將意思扭曲成了這樣。久而久之,流傳到後世,人們便真的以為這話是在抨擊女子。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若是知道下一句,就不會用它來罵女人

那麼問題來了。孔子為何表達對小人的摒棄時,要用兩個表面無甚關聯、實際含義卻非常接近的詞語呢?原來在古代,這句話中的“女子”確切來說是指陰險狡詐的人,更偏向於說對方心術不正、歪心思比較多。而“小人”則說對方性子很暴掠,偏向於指責性格獨斷粗暴。雖都是貶義,但重點不同。另外,為了語句上的工整,出於對文學性嚴格的要求,邊採用了兩個含義相近的詞來寫。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你若是知道下一句,就不會用它來罵女人

對一句古言的完整理解,應當基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從完整的角度去判斷言語的含義。不過除此以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有人認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中的“女子”雖不是指的廣泛女性,但有可能說的是古代男子家中地位低於妻子的妾室。封建社會講究三妻四妾,雖然一個男子只能有一個妻子,但卻可以有許多妾室,往往小妾間的爭風吃醋也可能導致家宅不寧。不過這些說法都只是後人猜測罷了,具體如何,只能最大地將自己代入到當時的社會習俗當中去理解,不過若是再用這句話來嘲笑女性,未免會貽笑大方,大家記得千萬不要亂用這句話。

參考資料:

《論語·陽貨篇》

《論語·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