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馬裡:俄羅斯要搶法國“生意”?

馬裡總理喊話讓“法國兵先別走”,但已然不堪重負的法國,走不走都是兩難。

▲一名法國軍人於日前在馬裡反恐行動中身亡。隨著代價越來越大,法國公開表示其在馬裡的反恐行動“不能沒完沒了延續下去”。影片/看看新聞Knews

文 | 陶短房

北美東部時間9月25日,代表西非內陸國家馬裡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言的馬裡總理馬伊加,指責“非洲憲兵”法國“完全放棄”的反恐義務,迫使馬裡“另闢蹊徑”,尋求從俄羅斯引入僱傭軍“瓦格納”。

事實上,歷史上曾是法屬西非一部分的馬裡,是幾大國際恐怖組織武裝和歷史悠久本土分離主義組織“重災區”。而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多國,長期在此進行反恐行動,尚且僅是勉力而為,即便引入“瓦格納”,又能有多大作用,不得而知。

也因此,有分析稱,此次在聯合國大會公開喊話法國,馬裡總理馬伊加的潛臺詞是“法國兵先別走”。為此承受著平均每年6億歐元巨大開銷,已然不堪重負的法國,卻走不走都是兩難。

▲此前,在2019年的馬裡反恐行動中,也有13名法國軍人身亡。持續的傷亡代價,讓法國當局面臨巨大壓力。影片/黑龍江衛視

喊話“非洲憲兵”,馬裡對法國反向施壓

馬裡位於西非內陸,歷史上曾是法屬西非的一部分。

獨立後,尤其近10年來,馬裡境內不僅有本土北部圖阿雷格人“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分離主義運動,還有“基地”系的“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伊斯蘭後衛”,“伊斯蘭國”系的“大撒哈拉地區伊斯蘭國”等國際原教旨主義恐怖武裝活動。

2012年,兩股勢力聯手建立所謂“阿扎瓦德國”,一度佔據馬裡半壁江山,並兵臨首都巴馬科城下。

所幸,號稱“非洲憲兵”、經常在非洲法語區“秀肌肉”的法國,在緊急關頭再次出手。

自2013年1月起,法國先後發動“藪貓”和“食雀鷹”軍事行動,在聯合國、西非國家和國際社會配合下,摧毀了“阿扎瓦德國”,初步遏制了原教旨恐怖組織在撒赫勒地區的進一步蔓延和擴張。

2014年8月1日,法國聯合撒赫勒地區五國,即茅利塔尼亞、馬裡、布吉納法索、尼日、查德,發動“新月沙丘”跨國反恐軍事合作。

為此,法國出動3000名士兵,裝甲戰鬥車輛、戰鬥機、無人機等,直接投入軍事行動,並負責對五國軍隊提供指導、訓練和培訓。

和聯合國馬裡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及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所遣軍隊主要從事維和等“守勢”任務不同,“新月沙丘”中的法軍經常主動出擊,並取得成效。

今年9月18日,法國國防部長帕利曾表示,自2013年以來,原教旨恐怖分子武裝在以馬裡為核心的撒赫勒地區造成當地平民大量死亡,可以說,沒有“新月沙丘”和法國軍事幹預,馬裡恐“國已不國”。

但今年6月3日,法國宣佈凍結與馬裡的軍事合作。6月10日,總統馬克龍更親自宣佈“新月沙丘”行動即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由歐洲25國共同發起的歐洲統一反恐行動“利刃”。

這對於國土遼闊、原教旨恐怖勢力猖獗,國力軍力又貧弱不堪的馬裡而言當然難以承受。上週有訊息稱,馬裡政府“倒向俄羅斯”,並尋求從俄羅斯引入“僱傭兵”。

對此,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向馬裡發出警告,歐盟高階外交代表博雷利、法國外長勒德里昂等相繼表示,馬裡尋求引入俄羅斯僱傭兵是“不可接受”的,將“嚴重影響本地局勢穩定”,並危及馬裡與上述國家、組織間關係。

就在馬伊加聯大發言前一天,13個歐洲國家還發表聯合宣告,重申馬裡引入俄羅斯僱傭軍是“不可接受”的。其中,參與“利刃”的法、德、愛沙尼亞三國更表示,“俄羅斯僱傭軍來,我們就退出”。

面對重壓,馬裡政府最初矢口否認“俄羅斯僱傭兵”的存在。但9月25日,就在馬裡總理發言前幾分鐘,代表俄羅斯發言的外長拉夫羅夫卻承認“馬裡政府正和俄羅斯私人保安公司洽談”。

拉夫羅夫一方面稱此“與俄聯邦政府無關”,一方面也諷刺法國“自己跑路還不讓別人替補”,向法、歐喊話,“大家最好在馬裡協商討論一下怎麼共同反恐,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互相拆臺”。

拉夫羅夫這番話,無疑讓此前“闢謠”的馬裡政府十分尷尬。馬裡總理隨後在同一場合對法國“完全放棄”的猛烈抨擊,既是以攻為守的自辯,也是一種反向施壓——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非洲憲兵”也好,歐洲“利刃”也罷,何去何從,自己掂量著辦吧。

▲2020年8月,德法英防長會晤聚焦馬裡局勢,同意繼續攜手反恐。馬裡反恐牽扯了歐洲不少精力。影片/廣東衛視

“地主家沒餘糧”,

法國走不走都很難

所謂“私人保安公司”和俄羅斯僱傭軍,其實是名為“瓦格納”、由俄羅斯人普里哥季內負責的僱傭兵團。

在非洲,“瓦格納”曾先後捲入利比亞和中非內戰,尤其在利比亞幫著“國民軍”領導人哈夫塔爾對抗有聯合國承認、土耳其軍隊支援的“民族團結政府”,受到不小爭議,多個國際組織均公開要求其從非洲離開。

很顯然,法國和其他歐洲大國並非僅僅擔心“私人保安公司”搶了它們在非洲的“生意”,更擔心他國勢力在非洲擴張,影響其利益。

問題在於,法國自身國力、財力早已不堪重負,無法承受平均每年6億歐元的巨大開銷,而且兵力牽扯越來越多、傷亡也越來越高。加上馬裡國內政局不穩,正如帕利所言,“‘新月沙丘’總不能沒完沒了延續下去”。

不過,有熟悉當地情勢的分析家指出,馬裡是幾大國際恐怖組織武裝和歷史悠久本土分離主義組織“重災區”,強大如法國也打得吃力,“瓦格納”僱少了沒用,僱多了,馬裡這個全球著名貧困國僱得起嗎?

所以,在他們看來,馬裡總理看似強硬的表態,潛臺詞卻是“法國兵先別走”。

儘管馬裡的維和部隊總兵力高達1。5萬以上,但如前所述,他們主要是來“維和”的,並不負責反恐,對馬裡境內依舊猖獗的原教旨恐怖勢力束手無策。

至於歐洲“利刃”,如果不演算法國兵,總計24個參加國,兵力湊起來一共不過600多,在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馬裡合已不算多、分則更見少。

法國的“新月沙丘”結束計劃,是在2021年12月前退出位於北部前線的基達爾、泰薩利特和廷巴克圖基地,2023年將部署在整個撒赫勒地區的法軍總兵力由高峰時的5100,減少到2500-3000。

不過,為安撫躁動的馬里人,法國方面似乎也在鬆口,9月20日到訪馬裡首都巴馬科的帕利就表示,法國“不會離開馬裡,且決心和馬裡軍隊共同反恐”。如無意外,馬伊加紐約“喊話”後,法國也會繼續有所表示。

問題是“地主家也沒餘糧”,包括法國在內,參與馬裡事務的各方,未來都不會捨得在馬裡和撒赫勒地區下重本,去博取有限的回報。因此,“口惠而實不至”,恐怕才是巴馬科今後最常見的“國際收穫”。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 | 何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