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01地大暴雨!聊城今年多雨原因找到了!要破紀錄……

馬上進入10月了,聊城的雨不停的下,大家都好奇,今年聊城降雨為何這麼多?

從日曆看明明進入秋季,卻有了南方雨季的感覺。聊城市氣象局的一項資料顯示,2021年1月1日至9月1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26。2毫米,

較常年同期(476.1毫米)偏多52.5%

,而且很快,聊城這兩天又下了

大暴雨

。大家不由地好奇:這到底怎麼了?

101地大暴雨!聊城今年多雨原因找到了!要破紀錄……

剛剛,聊城氣象局資料

101個鄉鎮降下大暴雨

聊城市入秋以來遭遇多輪暴雨到大暴雨天氣,降水列車效應凸顯,陰雨天氣將持續至28日前後,請注意防範~

101地大暴雨!聊城今年多雨原因找到了!要破紀錄……

降水報告(單位毫米):2021年09月24日12時至2021年09月26日18時全市平均降水量133。3(摺合水量約11。6億方),排在前3位的是莘縣櫻桃園氣象觀測站200。1陽穀金斗營氣象觀測站187。6莘縣古云氣象觀測站177。8,降水量統計:

大暴雨(100~250)鄉鎮101個

,暴雨(50~99。9)鄉鎮11個,各縣(市、區)平均降水量城區147。6度假區133。5高新區153。6開發區153。8東昌府區140。6臨清113。6冠縣135。0陽穀150。4莘縣144。6高唐86。5茌平132。0東阿147。1。預計今天夜間陰有小雨,明天白天陰轉多雲,北風3~4級,最低氣溫19℃。26日18時釋出

上週的資料顯示:2021年1月1日至9月1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26。2毫米,

較常年同期(476.1毫米)偏多52.5%

;6月1日至9月19日全市平均降水量624。4毫米,較常年同期(372。4毫米)偏多67。7 %。

101地大暴雨!聊城今年多雨原因找到了!要破紀錄……

為何今年雨水這麼多?

何時會減弱變少?

今年氣候背景是否異常?北方的雨水怎麼這麼多?專家進行了解讀: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張娟解釋,這與副熱帶高壓的異常有很大關係。6月強降水主要出現在南方,到了7月,副熱帶高壓北抬要偏早於常年同期,且強度偏強,其外圍引導的東南暖溼氣流輸送至北方,導致華北雨季提前開啟。由於副熱帶高壓偏北偏強,配合高空槽東移以及低層的低渦系統等原因,導致北方7月份出現兩次特強降水過程。進入8月,副熱帶高壓偏強偏西,中高緯度西風帶環流小波動頻繁,引起連續降雨,對流性天氣多,導致北方多地8月降水仍然偏多。到了8月下旬,副熱帶高壓有所南退,華西秋雨提前開場,且來勢洶洶。

縱觀後期,預計這輪降雨過後,27至28日四川盆地、華北南部、黃淮還會有一輪降水過程,強度比這一輪弱。

10月以後,降雨整體強度會逐漸減弱,但仍需防範次生災害。

今年我國的雨水極端性確實更突出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高工顧薇表示,夏季以來,從全國平均來看,雨量是和多年平均基本持平的。但不同地區的降水情況不一樣,地區分佈不均勻。比如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區,降水過程相較於多年平均來看明顯偏多,雨量也大。但也有一些地區,比如廣東、廣西,它們的降水明顯偏少。

不過,從極端性來看,今年確實是比較突出的一年。尤其是7月份河南破紀錄的極端強降水事件,小時雨強、日降水量、降水過程的強度都突破了歷史極值,極端性是比較突出的。

氣候資料頻頻打破紀錄可能變成新常態

顧薇表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未來極端強降水發生的可能性是增大的,以後也有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

不僅是降雨量

今年入秋時間可能要破紀錄

近些年秋天來得晚,長度也在變短

快到9月尾巴了,你以為已經在秋天了,其實並沒有:

聊城仍在夏天,今年啥時候入秋呢?

101地大暴雨!聊城今年多雨原因找到了!要破紀錄……

常年秋分節氣開始時,我國秋季的前沿已經跨過淮河,抵達安徽中部、江蘇中部、湖北中部一帶,但今年入秋程序偏晚,直到秋分前夕,秋天的腳步仍在華北徘徊,河北南部等地仍未入秋。相比常年,今年北京、河北的部分割槽域入秋時間偏晚,河南中東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湖北、山東的部分地區秋天已經遲到。

在氣象上,秋季的劃分標準是滿足日平均氣溫或滑動平均氣溫小於22℃且大於或等於10℃。當常年滑動平均氣溫序列連續5天小於22℃,則以其所對應的常年氣溫序列中第一個小於22℃的日期就是秋季的起始日。

目前來看,聊城今年入秋時間是比較遲的,有很大可能會接近或破歷史紀錄。

其實,1991年至今,我國多地的秋季都在推遲。入秋時間推遲與氣候變暖關係密切。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王偉躍介紹,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氣溫逐漸升高已經成為一個不爭事實,並影響到農業生產、社會經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氣溫升高,必然對以平均氣溫來衡量的氣候季節產生影響。

秋天不僅來得晚了,長度也在逐步縮短。

101地大暴雨!聊城今年多雨原因找到了!要破紀錄……

不少科學家對我國季節變化進行研究發現,很多地的入秋時間和入冬時間推遲,而且冬季、春季和秋季的長度均變短;從區域來看,北方地區比南方地區明顯,東部地區變化比西部地區明顯。

秋分時節寒意漸濃

科學“秋凍”有講究

我國古人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說的是秋分時節雷聲逐漸終結,暑氣消退、秋寒開始;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天氣逐漸乾燥,水汽蒸發快,河流和湖泊的水量變少。

遵循秋分時節的特點,防秋寒和秋燥是這個時候的養生要點。可以多食用一些甘潤生津和潤肺的新鮮果蔬,比如秋梨、百合等;還可以做一些慢跑、瑜伽等舒緩的運動專案來鍛鍊身體、抵禦秋寒。

俗話說“春捂秋凍”,但“秋凍”也要講究科學。在剛進入秋季的地區,可以根據天氣變化,逐漸增加衣物,不要急於換上過厚的衣服,同時注意鍛鍊,適當鍛鍊有助於提高身體耐寒能力,增強免疫力。

但是,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和小孩,有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骨關節疾病的人群不太適合“秋凍”,一定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添衣加被;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秋凍”尺度、順應天地之氣,科學禦寒。

往期新聞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