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無風流,不才子:晚唐小杜的“青樓薄倖名”,有時也是生不逢時

杜牧自嘲“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這”青樓薄倖名“也並非名不副實,離開揚州贈別情人時——“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憶美人月下吹簫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見宮女生活孤寂幽怨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約定女子嫁為他婦時——“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陰子滿枝”。在那段放浪形骸,沉湎酒色的揚州歲月裡,或許他也曾真心待過她們。

無風流,不才子:晚唐小杜的“青樓薄倖名”,有時也是生不逢時

當時杜牧26歲進士及第後,因為杜家和沈家為世交,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杜牧召為江西團練巡官,在沈家聽歌賞舞時遇到了歌女張好好,當時杜牧尚未成家,張好好色藝雙絕,兩人一見傾心,可惜沈傳師之弟沈述師搶先一步將她納為小妾,杜牧只能做罷,據說張好好出嫁時留下此詩:“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哪得哀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詩裡有愛,愛重含愁,愁中又透著決然。張好好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杜牧亦是官位低微。

無風流,不才子:晚唐小杜的“青樓薄倖名”,有時也是生不逢時

數年後兩人在洛陽意外相逢,當年風姿綽約的張好好已經淪為他鄉之客,以當壚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分,寫了一首五言長篇《張好好詩》:“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晴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然而這些都是曇花一現,畫面急劇逆轉,如今“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直到後來杜牧在長安病重逝世,張好好聞之悲痛欲絕,瞞著家人到長安祭拜,想起相愛與別離的萬般悽楚,竟自盡於杜牧墳前。

無風流,不才子:晚唐小杜的“青樓薄倖名”,有時也是生不逢時

跟張好好有著同樣命運的還有杜秋娘,15歲時一曲《金縷衣》成了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後來李錡造反失敗,杜秋被納入宮中。後受到唐憲宗寵幸,被封為秋妃,穆宗皇帝即位後,還任命杜秋娘為皇子李湊的保姆。李湊失勢被廢,杜秋娘也被攆回老家。杜牧經過金陵時,曾經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年老色衰而孤苦無助,便提筆寫下了《杜秋娘詩》:“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老濞即山鑄,後庭千雙眉。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

無風流,不才子:晚唐小杜的“青樓薄倖名”,有時也是生不逢時

杜牧四十七歲時,經過多次請求終於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此時距離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已經過去了十四年,十四年前曾與母女約定,十年後到湖州當郡守迎娶這位十來歲絕色少女,便給了母女倆貴重的聘禮,然而那位女孩子已經出嫁三年,生了三個孩子。杜牧傷心不已寫下一首《嘆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籍,綠葉成陰子滿枝。”杜牧感慨美人不得,更感慨自己壯志難酬。

無風流,不才子:晚唐小杜的“青樓薄倖名”,有時也是生不逢時

都說“無風流,不才子”,其實這位風流才子骨子裡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文學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借古諷今,表達對統治者治國乏術和佛道誤國的憂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諷喻現實,表達了對最高統治者的窮奢極欲、荒淫誤國的無比憤慨之情;“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寓情於景,表現了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桃李無言又何在,向風偏笑豔陽人。”——置身牛李黨爭糾紛中,卻如紫薇花不趨炎附勢,獨守剛直節操。

這些也都是詩人杜牧,是與李商隱齊名的“小李杜”,也是晚唐的小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