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康有為曾提議遷都西安,以避日禍。

康有為曾提議遷都西安,以避日禍。

康有為曾提議遷都西安,以避日禍。

1895年,清王朝在與日本的戰爭中戰敗,李鴻章被迫與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但是,條約需要兩國皇帝批准、加璽之後才能生效。在條約沒有寄回國內的時候,訊息就已經傳進來了,於是便有了著名的“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是指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與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

康有為在上書中說:“竊聞與日本議和,有割奉天沿邊及臺灣一省,補兵餉二萬萬兩,及通商蘇杭,聽機器、洋貨流行內地,免其釐稅等款,此外尚有繳械、獻俘、遷民之說。”“聞日本索償二萬萬是使我臣民上下三歲不食乃能給之。若借洋債,合以利息折扣,百年亦無償理,是自斃之道也。與其以二萬萬償日本,何如以二萬萬外修戰備,內變法度哉!”需“遷都”“練兵”,以備日後“不必割地”、“可以言戰”。

康有為的意思是說,兩個億太多了,我們上至皇帝老佛爺,下到貧民老百姓,得三年不吃不喝賺的錢才夠給他們的,這個錢給他們幹啥?還不如我們拿這2個億來練兵,把國都遷到西安,那裡離大海又遠,又有崇山峻嶺,再加上用2個億練出的精兵,小日本鐵定打不到這裡來。

雖然康有為的提議沒有被採用,但是康有為的名聲卻打了出去,他帶頭組織的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的標誌,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