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重陽節,重新審視老年群體的需求

又是重陽節,祝步入老年的父輩們無論節日內外,都能感受溫暖,健康幸福!

今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出爐,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65歲及以上人口占13。50%,四川甚至達到了16。93%,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關心關愛老年人,既關係到全體人民的民生福祉,也關係到未來經濟社會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應對老齡化社會,黨的十九大報告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出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更首次提出將老齡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央有部署,四川有行動,《四川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單列一章,隨後出臺《四川省便利老年人就醫實施方案》、實施新修正的《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一系列“適老”工作正在推進。

方案在紙上,需求卻存於生活中。服務老年人,應該正視老人真正的需求。只有一一對標了需求、分清輕重緩急,既掌握重點工作也覆蓋全面需求,才能讓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服務到老人心口上。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需求依次遞進,包括生理,安全,情感和歸屬,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對於老人而言,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老人也有不同的主訴求。

首先就要解決老年人生理、安全感上的訴求,這是需求量大且迫切的養老服務需求。步入老年,身體機能或多或少都會退化,失智失能老年人對護理服務的需求是最大剛需。四川建立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能否藉此契機,發揮省內生態、醫療優勢,加大養老護理型人才培養力度,促進民辦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專業化發展。除養老產業,更要注重養老事業的發展,既盯住獨居老人、農村留守老人等重點人群,進行更多的社會關照;也從年輕人那裡“除根”,推廣子女護理假、“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等措施,讓家庭有精力照料老人,也讓社會有動力助力養老事業。

其次要解決情感歸屬、尊重方面的需求。這類需求覆蓋範圍很廣。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加速推進,很多老人要麼被迫“老漂”,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照料孫兒,要麼獨守老宅,年輕人顧不上“常回家看看”,孤獨感強困擾他們。另一方面,方便年輕人溝通、購物、娛樂的移動網際網路,不少老人卻格格不入,精神和現實世界都變得空虛。應對老人這類需求,就要發展銀髮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培育智慧養老等新業態,同時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場所適老化改造,廣泛開展老年教育、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推動解決老年人智慧技術應用困難。

最後也要尊重他們自我實現的訴求。這一看似不迫切、覆蓋範圍不廣的需求,恰恰可能是一個老齡化社會最應選擇的未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也有自己的經驗和優勢,我們應該鼓勵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建立“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當下,針對退休基層幹部、老教師等高知群體,就要率先給渠道,例如透過“銀齡教師助力鄉村振興”等,讓他們在退休後也能繼續突破價值。長遠看,發展老年教育事業、樹立“英雄不問年齡”導向,也更有利於調動老年人社會參與積極性,讓創新在任何年齡段都能活力迸發。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是為了我們的父輩們,也是為了我們的未來。當下,讓過重陽節的他們“重拾話語權”,調查、摸清出本地區、本行業老年人的迫切需求,才能更好給出有針對性的對策,讓老有所養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