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希臘列國志】亞該亞同盟(一):克里昂米尼戰爭1

亞該亞同盟(一):克里昂米尼戰爭1

亞該亞同盟(希臘語:Ἀχαϊκόν)是希臘古典時代後期最重要的城邦聯盟。在不同歷史時期,該聯盟擁有10~12個成員。

1。起源和鼎盛時代

亞該亞同盟最早是由古亞該亞人(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的一個部族)建立的城市聯盟。這個聯盟在前5世紀希臘世界的政治舞臺上幾乎不起什麼作用。前4世紀末,它與希臘的許多部分一樣被馬其頓征服。

然而在前280年,亞該亞同盟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因繼業者戰爭而一片混亂的希臘本土重新建立起來。在前251年至前229年,科林斯、阿爾戈斯、西庫昂和麥加洛波利斯先後加入,聯盟因此聲勢大壯。以後同盟的領域逐漸擴大,至公元前3世紀下半葉最盛時,已經包括伯羅奔尼撒半島和中部希臘的許多城邦。

【古希臘列國志】亞該亞同盟(一):克里昂米尼戰爭1

2。組織

亞該亞同盟的組織形式類似一個邦聯制國家,每個加盟城邦在內政方面仍然獨立自主,同盟內部各邦一律平等,內政自主,僅在外交和軍事上要求一致行動。

但是所有成員都必須參加每兩年一次的同盟大會。在大會上制定一些每個成員都應遵守的共同方針,主要是對外政策和貨幣流通問題。

亞該亞同盟的領導者稱為將軍。戰時領兵出征,平時也擁有很大權力。將軍一年一選,卸任後隔一年可重新當選。最著名的將軍包括西庫昂的阿拉圖(17次任將軍)和麥加洛波利斯的忒洛普墨尼斯(8次任將軍),後者是率領希臘人抗擊羅馬的英雄。

3。克里昂米尼戰爭

克里昂米尼戰爭(公元前229/228 –222年),是斯巴達及其盟國埃利斯對抗亞該亞同盟、馬其頓王國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馬其頓王國和亞該亞同盟的勝利告終。

公元前235年,克里昂米尼三世(前235 –前222年)繼承了斯巴達的王位,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目的是恢復傳統的斯巴達社會和制度,並削弱五督政官的勢力。作為民選官員,五督政官雖然宣誓維護斯巴達國王的統治,但他們擁有政治權利是相當大。公元前229年,五督政官派克里昂米尼佔領了位於梅格洛玻利斯邊境的一個小鎮,亞該亞同盟對此向斯巴達宣佈開戰。對此,克里昂米尼的迴應是劫掠亞該亞地區,並在呂克昂山戰役擊敗一支前去攻擊伊利斯的亞該亞軍,這支軍隊由亞該亞同盟統帥阿拉圖斯所率領。之後,克里昂米尼三世在梅格洛玻利斯附近再一次擊退亞該亞軍隊。

在戰事進展迅速的情況下,克里昂米尼掃除了阿卡迪亞地區的亞該亞駐軍,而後在赫卡託拜烏姆戰役進一步摧毀另一支亞該亞軍隊。為了應付斯巴達勢力主宰伯羅奔尼撒的威脅,亞該亞同盟統帥阿拉圖斯不得不向宿敵馬其頓王國請求協助,請求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三世介入戰爭擊敗斯巴達,並以盟主地位以及割讓科林斯和其衛城阿卡羅科林斯的條件來換取馬其頓參戰。克里昂米尼最終不僅入侵亞該亞地區,還奪取科林斯和阿爾戈斯。當安提柯三世的馬其頓軍隊進入伯羅奔尼撒,克里昂米尼不得不退回拉科尼亞。前222年,斯巴達與馬其頓、亞該亞聯軍於塞拉西亞戰役決戰,結果斯巴達遭到擊敗,克里昂米尼被迫逃亡埃及托勒密三世的宮廷尋求庇護。克里昂米尼最終在新王托勒密四世時企圖發動一場的暴動,失敗自殺。

【古希臘列國志】亞該亞同盟(一):克里昂米尼戰爭1

(1)序幕

前236年-前235年間,在廢黜了父王列奧尼達二世之後,克里昂米尼三世登上了斯巴達王位。兩個王室家族之間長達十餘年之久的衝突,也隨著他的登基終結了。在開國傳說中,斯巴達原來的征服者是雙胞胎兄弟,而他們的後代共享斯巴達王位,從而形成了後來的雙重國王的傳統。在歐里龐提德世系的國王亞基斯四世實施改革後,國內形成了強大的反對集團。前241年,反對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克里昂米尼三世的父親列奧尼達二世與斯巴達五督政官聯合發動政變。反對派推翻了改革措施並刺殺了亞基斯四世。

前229年,克里昂米尼佔領了阿卡迪亞地區的幾個重要城市,包括帖該亞(Tegea)、曼丁尼亞(Mantinea)、卡菲伊(Caphyae)和俄爾科墨諾斯(Orchomenus),這些城市原本是與希臘中部地區另一個強大的希臘聯盟埃託利亞同盟結盟。古希臘歷史學家波利比奧斯和近代歷史學家威廉·史密斯認為克里昂米尼透過背叛來佔領了這些城市;然而理察·塔爾伯特(Richard Talbert)翻譯了普魯塔克有關斯巴達記述,他的和現代歷史學家N。G。L。 Hammond認為是克里昂米尼是依照他們自己的要求佔領了該城市。同一年,五督政官派克里昂米尼奪取貝比納(Belbina)附近的雅典娜神廟。貝比納是進入拉科尼亞的一個出入點,在當時一直被斯巴達和梅格洛玻利斯爭奪擁有領土所有權。於此同時,亞該亞同盟對於斯巴達擴張召見公民大會,並向斯巴達宣戰。而克里昂米尼則加強了這些城市的防守。

亞該亞同盟統帥(strategos)西庫昂的阿拉圖斯,試圖倚靠內應者來發動一次夜襲,好來奪取帖該亞和俄爾科墨諾斯。但是,透過該城市內應者來奪取城池的計劃最終失敗了。儘管阿拉圖斯悄悄地迅速撤退,希望這次行動沒有被發現。但克里昂米尼還是發覺了這個行動,並且寫信詢問了阿拉圖斯以及他的夜間行動企圖。阿拉圖斯回覆說,他是來阻止克里昂米尼,因此來為貝比納構築防禦工事的。克里昂米尼回覆道“假如真的是如你說的那樣,那麼告訴我為什麼你還帶了火把和梯子”,來挖苦阿拉圖斯,他是知道阿拉圖斯是來攻城的。

(2)戰爭初期和斯巴達的勝利

接著,克里昂米尼帶領3000名步兵和少量騎兵進入了阿卡狄亞駐防。然而五督政官不願戰事擴大,把克里昂米尼召回國內。就趁克里昂米尼回到拉科尼亞的時候,阿拉圖斯乘機奪取了卡菲伊。當這個訊息傳到斯巴達時,五督政官又一次派克里昂米尼對外出擊,這次他設法奪取了梅格洛玻利斯人的一個城市麥提德里昂(Methydrium),並劫掠阿爾戈斯周圍的領土。

在這期間,亞該亞同盟派出另一支軍隊,由當年前228年5月當選的新統帥阿里斯托馬科斯(Aristomachos)率領,前去與克里昂米尼進行戰鬥。亞該亞軍由20,000名步兵和1,000名騎兵組成,在帕拉斯姆(Pallantium)與不到5,000名的斯巴達軍對陣,克里昂米尼要求雙方進行會戰,但阿拉圖斯強烈建議阿里斯托馬科斯撤退避其鋒頭,於是亞該亞軍難堪地撤退了,這件事讓亞該亞人譴責阿拉圖斯懦弱,且克里昂米尼和斯巴達人也對逼退人數眾多的亞該亞軍隊相當自豪。

原本托勒密埃及國王托勒密三世在先前對抗馬其頓王國的戰爭中曾與亞加亞同盟聯盟,此時卻轉而開始對斯巴達進行財力支援。托勒密三世認為相比正在衰退的亞該亞同盟,他評估正在復興的斯巴達將是更有價值的同盟,好來對抗馬其頓,因此做出了這個的決策

公元前227年五月,阿拉圖斯再次當選統帥,並率兵進攻斯巴達盟友伊利斯。伊利斯人向斯巴達尋求援助,當亞該亞軍從伊利斯返回的途中,克里昂米尼在呂克昂山戰役大破了整個亞該亞軍隊,俘虜許多士兵。阿拉圖斯派人散佈謠言說他已經在這場戰役中陣亡,並趁其不備,趁機佔領了曼丁尼亞。這次失利使得五督政官開始想談和。

同時,斯巴達的歐里龐提德世系的國王歐達米達斯三世去世,他是亞基斯四世的兒子。古希臘作家保薩尼亞斯認為是克里昂米尼毒死了歐達米達斯三世,這是因為克里昂米尼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來對抗反對他的五督政官,畢竟五督政官反對他的擴張政策。克里昂米尼召回流亡到美塞尼亞的阿希達穆斯五世,他是亞基斯四世的弟弟,來繼承歐里龐提德的王位,但是當阿希達穆斯五世一回斯巴達就被暗殺了。並不清楚克里昂米尼是否涉及這起案件,因為古代史料相互矛盾,波利比奧斯聲稱克里昂米尼安排好了這場謀殺行動,但是普魯塔克認為兇手另有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