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晉文公稱霸標誌著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開端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為唐侯,都於唐(今山西太原市北)。叔虞子燮父也改國號為晉。晉人不斷向南開拓,西周末年,遷都於汾水下游的絳(今山西翼城縣)。平王東遷時,晉文侯派兵護衛,有功於王室。

晉文公稱霸標誌著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開端

前745年,晉君昭侯封其叔成師於絳都西南百餘里的曲沃,建立一個強宗。此後,曲沃日漸強大,晉國實際分裂為二。前679年,曲沃武公滅晉,並透過賄賂的辦法獲得周室的冊封,以小宗篡晉而成為晉君。

武公的兒子獻公繼位後,開始向外兼併,先後滅霍、耿、魏、虞、虢等國,統一汾河流域,將國土擴充套件至黃河南岸,初建大國規模。在國內,獻公消滅同姓公族,自己的兒子夷吾、重耳也被放逐國外。晚年後,獻公沉迷女色,逐漸昏憒,廢嫡立庶,釀成內亂。

晉文公稱霸標誌著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開端

獻公死後,子夷吾在秦國的幫助下復國繼位,是謂惠公。惠公死後,子懷公立,但昏庸無能,國內不安。此時,公子重耳已在外漂流了十九年了,備嘗艱辛。秦穆公想乘晉國內亂之機操縱其內政,便幫助重耳返國。晉人聽聞重耳復國的訊息,便殺掉懷公,迎立重耳,是謂晉文公。其時,文公已經六十二歲了。

晉文公在外周遊列國19年,政治經驗十分豐富,追隨他的文臣武將又都富有才能,這都為晉國霸業的成就提供了先決條件。晉文公繼位時,正值宋襄公圖霸失敗,楚國積極北上,北方的狄人不斷南下,中原各國又受到嚴重威脅,急切需要新的霸主出現來凝聚各國力量與戎狄作鬥爭。

晉文公稱霸標誌著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開端

晉文公繼位的第二年,周王室發生了王子帶之亂,周襄王出逃。晉文公出兵勤王,殺王子帶,並護送襄王歸國。這件事深為各諸侯國讚許,為晉文公在諸侯中樹立了強大的威信。前632年,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與楚、陳、蔡三國聯軍在城濮大戰,大敗楚軍,從此成為中原霸主。城濮之戰後,晉文公召集八個諸侯國國君參加踐土之盟,這次盟會上,周襄王也被召來,並策封文公為侯伯。

晉文公以諸侯的身份召見周王來相見,嚴重違背了周禮,這意味著霸主“尊王”只不過是一個政治手段,靠實力說話才是硬道理。周禮的地位降低,不斷被篡越和踐踏,違禮越制的現象層出不窮。霸主制定出自己的規則,用於處理與諸侯國之間的關係,規範霸主國與諸侯國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制定新的交際禮儀和朝聘、納貢的制度。周禮則逐漸被拋棄和遺忘,這就是孔子所講的“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狀況吧。

晉文公稱霸標誌著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開端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