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最後三刀,驚心動魄

只剩下最後三刀了。

這關鍵三刀不能車多,也不能車少。

多了,整個核心部件就報廢了;少了,達不到標準。

車床前,原公浦神情極其專注,緊盯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心臟”,旁邊的技術員則實時測量切割資料。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最後三刀,驚心動魄

原公浦還原加工第一顆原子彈時的情景

第一刀切下去,停下來,量尺寸。第二刀車完,再停下來仔細測量。在機床的切割聲中,在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原公浦手中的切割刀靠近核心部件。

終於,最後一刀車完了。負責檢測的技術員激動地大喊了一聲“行了!”原公浦一聽,當即渾身一軟,癱倒在地。

“那幾乎是用我生命刻劃的三刀。”

原公浦回憶說。

8月22日,《激情的歲月》劇中“陸三刀”的人物原型“原三刀”,曾獲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的技術工人代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操刀人原公浦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7歲。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最後三刀,驚心動魄

退休後的原公浦回顧講述創業初期故事

“到大西北去!”

1959年,原公浦25歲。他剛結完婚,是上海汽車底盤廠的技術骨幹、團總支書記,工作上精細嚴謹,刻苦用功。

北京派人來上海選拔技術好的車工,到二機部所屬企業工作。當時選中了兩個人,但一聽說是到大西北,都表示放棄,要留在上海。

原公浦並不瞭解二機部具體工作,只是覺得,

國家選拔就是國家需要,為國家做事情,沒道理不去。

儘管自己年輕,似乎“不太夠格”,但他對自己所做的技術有熱情、有信心。

於是,

他主動向上級報名說:“我願意到大西北去!”

透過反覆嚴苛的考察培訓,他坐上了前去四〇四廠(我國最早、最大的核技術生產科研基地,位於甘肅省)的車,唯一放心不下的是留在上海家中的妻子。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最後三刀,驚心動魄

年輕的原公浦與妻子

西北地區的自然環境尤為艱苦。原公浦在此前的採訪中回憶,“困難時期沒有吃的了,只能吃駱駝草籽。駱駝草都是刺,一紮會出血,我們採裡頭的籽兒來吃。它是黃羊吃的一種草,所以羊騷臭味極大,但是我們要把它喝下去,為啥?沒別的吃的,只能吃這個。”

困難時期,食物補給有限,基地想辦法運來一些土豆,原公浦他們必須節省著、相互監督著吃。每天就半臉盆水,喝、用、洗全是它,最後剩下點,還捨不得倒掉,因為氣候太乾燥了。

“當時調我的時候,問我說你有什麼要求?我說我沒什麼要求。我們當時有一句口號,叫做好青年志在四方……黨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最後三刀,驚心動魄

原公浦和夫人重返四〇四回憶創業初期故事

積跬步,以至千里

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由誰來主刀操作,是一個關鍵難題。

當時,戈壁灘上彙集來自全國各地2000多名車工進行技術比武擂臺賽。經過一系列比拼,加工的重任落在了包括原公浦在內的五個青年技術能手身上,原公浦排在第一。

在四〇四廠,原公浦每天都要站在車床前,穿著笨重的潔白防護服,戴著特製口罩和手套,操作車床,練習切削。

當時沒有自動的數控車床,原子彈中的核心部件必須依靠人工切割以滿足引發爆炸的高精度要求。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最後三刀,驚心動魄

創業初期原公浦與科技人員在帳篷中進行科研攻關(左一拿筆和本者為原公浦)

這對技術工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首先,需要透過長期的練習來提高切割精度。其次,還要耐得住寂寞,能夠進行大量重複性的練習。同時,這項任務的心理壓力也不小——核心部件材料價格昂貴,凝聚了數萬人幾年的勞動成果。一個不小心,集體的多年心血就會付諸東流。

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原公浦閉上眼睛都能摸到車床上的操作手柄和按鈕的位置,聽聲音就可以判斷出車床上哪個齒輪有毛病。

有時,原公浦連續操作訓練長達20多個小時。在他腳邊的大箱子裡,堆砌著小山般高的切削過的代用模擬部件。

1963年,組織上經過反覆研究,最終決定由原公浦主刀核心部件加工。

有關領導對他說:“原公浦同志,黨和人民信任你!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

核心部件的最後三刀

1964年4月30日上陣的時候,原公浦心裡很緊張,心理壓力很大。

開始很順利,可是突然,部件掉進切削盤內。原公浦的臉“唰”地一下白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加工暫停。

領導關切地走到原公浦面前,問他:“小原,怎麼樣?你還有信心幹完這項工作嗎?”

分廠領導對原公浦說:“對你來說,這項工作是不成問題的。由於你精神太緊張,技術優勢就沒有發揮出來……”他讓原公浦喝杯牛奶,放鬆幾分鐘,好好調整情緒。

同志們的關懷鼓勵給原公浦增加了勇氣。

重新開始,已經是深夜時分了。

原公浦振作精神,集中精力,更加小心地加工。

就像是針尖上跳舞,切割刀多進一分、少出一釐都可能導致失敗,每次車削下來的鈾屑都有嚴格的標準,不容閃失。身邊的工程師不停地計算,認真核對,確保沒有差錯。

原公浦順利完成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的加工,成為中國核工業發展史上有名的“原三刀”。

“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形容原公浦是“一顆非常重要的螺絲釘”。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最後三刀,驚心動魄

在家中的原公浦

切割完最後三刀的原公浦,時年30歲。像他一樣,在年富力強的青春時代,奔赴國防尖端技術建設一線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共同譜寫了兩彈一星精神,並將偉大的精神力量賡續流傳。

後來的一生裡,

原公浦總這麼介紹自己:原是原子彈的原,公浦是人民的“公僕”。

作者: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