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只是一個巧合,郭嘉死的那年,諸葛亮出山,不過這也說明了郭嘉的能力。郭嘉足智多謀,可惜英年早逝。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郭嘉是曹操早期的第一謀士,38歲病逝於出征途中,如果不死,與諸葛亮一較高下,三國可能又多了很多智斗的戲碼。郭嘉27歲出山,巧的是諸葛亮也是27歲出山。郭嘉首先投奔了袁紹,呆了一段時間,認為袁不是明主,遂離去。

此時曹操的大謀士戲志才英年早逝,一時間感到人才匱乏,就請高參荀彧推薦可以接替戲志才的人。荀彧推薦了郭嘉,郭嘉與曹操一見面就非常談的來,從此就成為曹操的參謀,開始施展他的足智多謀。

在歷史舞臺上,郭嘉與諸葛亮貌似擦肩而過,但是他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相同年紀出山,思想謀略成熟。二、善於選擇明主,當時大家都很看好袁紹時,郭嘉卻覺得他成不了氣候。當大家都不看好劉備時,諸葛亮卻覺得劉備是一代英雄,值得出山追隨。三、郭嘉幫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諸葛亮幫劉備實現了三國鼎立,可見兩人“功力之高”。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郭嘉不僅能謀更善斷,三國能人輩出,曹操身邊謀士自然也不少,每每商討,各有各的道理,選擇就經常會困擾著人,而郭嘉總是當機立斷,出奇制勝。

曹操三戰呂布,人馬睏乏,準備撤軍,而郭嘉力主再戰,斷言再戰必勝,如其所料呂布被擒殺。

曹操征討袁譚、袁尚,一路勢如破竹,將士們也主張一鼓作氣繼續戰鬥,而此時郭嘉站出來說要撤軍,看袁譚、袁尚互鬥,如此曹操就不費力氣的坐收魚溫之利。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曹操攻打袁紹,一部分人擔心孫策會偷襲許都,要是成功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不知道是誰了,而郭嘉胸有成竹的說不會的。曹操遠征烏丸,很多人又擔心劉表會前來偷襲許都,郭嘉一樣回覆不會。這些結果也如郭嘉所料,為什麼呢?

別人擔心孫策、劉表趁機在背後捅一刀也是有道理的,而郭嘉斷言不會,曹操也願意聽。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對陣之時,如眾人所料孫策計劃偷襲許都,迎漢帝,結果半道上被刺殺身亡。這個雖有巧合的成份,但是郭嘉對孫策早已做過判斷。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郭嘉的看法是孫策這個人輕敵傲慢,沒有戒備之心,雖有百萬大軍,和獨行俠沒有區別,只要派出一個刺客就能搞定,所以斷言孫策將來“必死於匹夫之手”。

果然,孫策還沒過江就被刺重傷而亡,此時正是官渡之戰的節骨眼上。郭嘉預言沒錯,但孫策之死太過巧合,有運氣成分。

但是遠征烏丸(烏桓),確實體現了郭嘉的能力。烏丸是北方少數民族,地處偏遠,很多人不贊成前去攻打。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烏丸之前是站在袁紹一邊,官渡之戰後,袁紹病死,袁尚和袁熙逃到烏丸,想借其勢力抗衡曹操。曹操要統一北方,就要打下烏丸,但是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打,一是因為烏丸哪裡會幫助逃亡的袁尚,用不著打;二是劉表有可能偷襲後方。

而郭嘉認為要打,而且能打贏,理由有三:一、烏丸因其地處偏遠,對我們不設防,沒有什麼戒備,如果我們突然襲擊,就可將其破滅。二、袁氏殘餘勢力不可小覷,烏丸的實力也不可低估,一旦他們聯合起來,青州和冀州不保。三、劉表只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不會聽從劉備的建議,乘虛而入。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當時劉備依附在劉表那裡,但是劉表也不敢重用他,對劉備的建議往往是充耳不聞。曹操對劉表也曾評價道:我攻呂布,表不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紹,此自守之賊也。意思就是誰打架劉表都不參與,只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老婆孩子熱炕頭。

建安十二年,曹操決定遠征烏丸,不出所料,劉備向劉表建議攻擊曹操後方,劉表不幹,等到曹操踏平烏丸班師回來時,劉表才後悔當時沒有聽劉備的建議。

其實遠征烏丸也是驚險萬分,歷史上郭嘉愛走險棋,用險招,而諸葛亮是非常謹慎。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根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大軍出發,途中行軍兩百里,天寒地凍,荒無人煙,不見滴水,軍糧所剩無幾,曹操下令殺了數千匹馬充飢並鑿地30多丈才有水喝。長途奔襲,一旦被敵人察覺就危險了,郭嘉建議丟下輜重,輕裝上陣,抄小路。距離只有200裡時,烏丸王踏頓才發現曹軍,倉促應戰,兵敗被殺。袁尚和袁熙也只好遠走遼東,投奔公孫康。

遠征烏丸是險勝,回來後曹操也是捏了一把汗,獎賞了當時反對他遠征的人。

郭嘉的謀劃每每成功,還是歸功於他會看人,他看懂了袁紹,呂布,孫策、劉表等等棋局上的人。曹操說他:“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歸根結底還是精於人事。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回師途中,郭嘉就病逝了,身體不好,應該跟他的生活習慣有關係。

《三國志·郭嘉傳》:不治行檢

《三國志》記載郭嘉被另一謀士陳群當曹操面,不止一次指責其行為不檢點(不治行檢)。生活習慣不好都被提到上級面前,可見一方面是嚴重影響了郭嘉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可見郭嘉之於曹魏大局的重要性。

郭嘉死後,曹操非常傷心甚至痛哭,遇到挫折更是想起故人,赤壁之戰敗退時感慨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當初曹操遇到郭嘉時便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郭嘉為曹操工作了十一年,可以說這十年間曹操捷報頻傳,之後曹操的軍事成就就只是對付馬騰、韓遂這樣的小軍閥,對孫權、劉備就力不從心了。

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或許更驚奇,慣用險招的他遇上謹慎周全的孔明,可能爆出不一樣的火花。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公元207年,年僅38歲的郭嘉因病去世,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27歲的諸葛亮出山。

郭嘉大諸葛亮11歲,38歲的郭嘉身為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而名滿天下,而此時的諸葛亮卻名不見經傳,僅圈內幾名好友知悉,如徐庶。不僅身在荊州本土的劉表,沒有把諸葛亮當做人才,連公元201年投奔荊州的劉備直到公元207年才請諸葛亮出山,很顯然這6年劉備也沒把諸葛亮當人才或壓根就不知道。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三國傳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我想說的是:郭嘉死不死,臥龍都會出。或者後面再加上一句:臥龍既出、天下三分。顯然諸葛亮是最大的潛力股,而郭嘉一直都是績優股。

郭嘉,字奉孝,出自汝南潁州士人集團。21歲曾投奔袁紹,一眼看出袁紹非成事之人,便離開袁紹閒賦在家。26歲時經同為潁州士人的荀彧推薦給曹操,郭嘉與曹操見面交談後,均相見恨晚,於是曹操封郭嘉為司空軍祭酒,就是作戰參謀的意思,從此郭嘉便追隨曹操四處征戰。

郭嘉助曹操徵呂布,準確預測孫策之死,提‘’十勝十敗論‘’,助曹操在指導思想上戰勝袁紹,平定袁紹殘餘勢力,神速破烏丸,用自己的謀略奠定了自己在曹操手下首席謀士的地位。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郭嘉有三個特點:

1、長於人物性格分析。郭嘉對於曹操的對手研究非常深入,分析非常到位。如對袁紹的十勝十敗論,指出袁紹想法多卻無法實施,喜謀算卻不能決斷。如孫策,指出孫策輕率剛猛而不防備,必死在匹夫之手,準確預測孫策之死。

2、善奇謀險策、神機妙算。郭嘉說服曹操徵烏丸,要求兵貴神速,輕裝進軍,敵必無防備,一舉可破。其它人擔心曹操遠征劉備會偷襲許昌,郭嘉力排眾議一針見血指出,劉備投降了劉表,劉表會猜忌劉備,必會阻止劉備偷襲,事情完全如郭嘉所說。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正史上的郭嘉是什麼樣的?

3、郭嘉獻策能說服曹操採納。這個很重要,謀士獻策再好,領導不採納,等於無用。但郭嘉很懂曹操,兩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能夠設身處地的為曹操的利益著想,每次都能說服曹操採納,這是曹操手下其它謀士所不及的。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有一句很有名的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比。意思是:若郭奉孝還在,我怎能到這個地步。

是啊,若是郭嘉多活幾年,赤壁之戰有可能曹操就會勝出,那句三國傳說應該是:郭嘉不死,天下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