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原稿:為什麼孫權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而司馬炎卻追封司馬氏為皇帝?

原稿:為什麼孫權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而司馬炎卻追封司馬氏為皇帝?

孫策生於公元175年,亡於公元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的大哥。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孫策的父親孫堅被朱儁推薦為左軍司馬攻打黃巾軍,孫策與家人留在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居住。孫策十幾歲時就在壽春結交名士,名聲漸漸傳播開了,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周瑜傾慕孫策的名聲,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都是少年胸懷大志,一代英傑。因而一見如故,推誠相待。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孫堅前去討伐董卓。孫策和母親弟弟移居到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在舒縣,孫策結交了很多社會上流人物,江、淮一帶的名士都來投奔他。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因攻打荊州而被荊州牧劉表的部下黃祖所殺。孫策當時十七歲,將父親孫堅葬在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後,孫策一家舉家遷到江都(今屬江蘇省揚州市)。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守孝結束後,孫策到壽春找袁術準備討回之前他父親孫堅的原有軍隊,準備創立功業併為父報仇。袁術不想給他軍隊,就找個理由把他打發走。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孫策帶著數百人又去找袁術。袁術這才將孫堅的原有軍隊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了孫策統領。同年,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經被袁術所佔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舅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設立了治所。劉繇擔心吳景、孫賁會和袁術、孫策聯手吞併自己,就用武力把吳景、孫賁趕走。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到歷陽(今安徽和縣)。劉繇派部下樊能、於麋駐紮在橫江郡,讓張營駐紮在當利口,來與袁術對抗。袁術命吳景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攻張英。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表示願意帶兵攻打橫江郡,並且招募士兵,幫助袁術平定天下。袁術同意了,只給他配備一千多計程車卒以及相應的軍需品,戰馬只有幾十匹。孫策軍趕往歷陽時,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奔孫策,等到了吳景的駐地歷陽時,孫策的兵眾已經發展到五、六千人。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從歷陽渡江,打敗了劉繇。劉繇放棄丹徒向西逃跑。於是孫策令朱治從錢塘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抵抗朱治,朱治大敗許貢,許貢逃走依附山賊嚴白虎,朱治於是代理吳郡太守的職責。袁術在壽春得知孫策擊敗劉繇,並將劉繇趕走後,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把周尚召回壽春,並派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孫策進攻會稽。王朗戰敗後投降,於是會稽平定。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佔有傳國玉璽正式僭越稱帝,孫策給袁術寫信,勸他不能這麼做,袁術不聽,兩人於是絕交不再有往來。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孫策派徐琨趕走袁術所派的丹陽太守袁胤,平定宣城以東各地,迎接剛從袁術處回來的吳景擔任丹陽太守,之後孫策親自進攻丹陽涇縣以西。他先進攻陵陽(今安徽青陽縣東南),擒獲祖郎,又進攻永裡(今安徽涇縣西北),擒獲自封丹陽太守的太史慈。孫策平定丹陽回師吳郡後,拜太史慈為折衝中郎將,授予祖郎為門下賊曹。這時,袁術之前任命的周瑜為居巢長,魯肅為東郡長,但二人知道袁術難成大器,在孫策平定丹楊氏相繼棄官渡江來投奔孫策,孫策親往迎接周瑜,拜建威中郎將,當即給周瑜增兵二千人,馬五十匹。又給周瑜鼓吹等軍用樂隊,興建府院住處,所贈賜的東西在軍中無人能比。同年,漢朝廷任命孫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孫策正準備與曹操、董承、劉璋並立討伐劉表和袁術,軍隊已經整裝待發,但是袁術卻得病而死。同年,孫策用計騙取廬江太守劉勳帶兵攻取上繚,孫策趁機率軍繞襲劉勳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破。又在隨後打敗了救援劉勳的黃射(黃祖的兒子)。十二月八日,孫策進兵到黃祖屯兵的沙羨(今湖北嘉魚縣北)。劉表派侄子劉虎和南陽人韓晞帶領長矛隊伍五千人趕來支援黃祖。十一日,孫策率領周瑜、呂範、程普、孫權、韓當、黃蓋等同時進攻黃祖軍,最後黃祖隻身逃走,劉表援軍死傷不計其數。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初,孫策大敗黃祖後向東進軍豫章,在椒丘駐軍(江西新建縣北),讓虞翻勸降豫章太守華歆。虞翻見到華歆,陳明利害,華歆舉城投降。同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壘相持,孫策暗中盤算襲擊許昌,迎取漢獻帝,便秘密整頓軍隊、部署將領。同年四月四日,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一匹快馬,扈從騎兵被遠遠地甩到後面。這時他遇到了三名刺客,他們是被孫策所殺的吳郡太守的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三名刺客要向孫策行刺,孫策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護從騎兵尋找到孫策,將刺客全部殺死。孫策傷勢很重,自知不久於人世,就請張昭等人,託以後事。到夜間孫策便去世了,時年二十六歲。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那為什麼孫權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呢?

1。孫策英年早逝,死得太早,才二十六歲就去世了,打下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只是展現了孫策的軍事才能,但沒有來得及展現孫策的治國才能、政治才能。

2。由於孫策死得太早,孫策打下的江東六郡八十一州非常不穩固,人心很浮動。孫權繼位後,又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安撫人心,鞏固地盤,才把江東穩固下來,也就是說,孫策沒有創業完成,就去世了。

3。孫策被追諡為“長沙桓王”是最合適的封號,因為“長沙”二字,代表他們的父親孫堅是從長沙開始起兵的;“桓”字代表孫策勇猛,用武力打下了江東。但是,孫策創業沒有完成,沒有展現他的其他才能,所以只能封“王”。

司馬師出生於公元208年,亡於公元255年3月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人(今河南溫縣西)。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的奠基者之一。

司馬師沉著堅強,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齊名。雖言齊名,但司馬師不論帶兵作戰或政治能力都遠勝上述二人。一開始,司馬師迎娶夏侯尚的女兒夏侯徽,兩人生了五個女兒。夏侯徽知道司馬師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馬師也對出生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顧忌。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司馬氏毒殺夏侯徽。

魏景初年間,司馬師擔任散騎常侍,多次升遷後擔任中護軍。他設定選用人才的法規,推舉人才不超越其功勞,官吏無從徇私。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師親自率兵佔據司馬門,控制京都。事變成功後,論功封為長平鄉侯,升遷到衛將軍之職。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去世,司馬師成為撫軍大將軍,執掌魏國軍政大權。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司馬師升為大將軍。同年,司馬師想要攻取東吳新建的堤壩。十二月,發兵攻打東興,並聽取了諸葛誕的作戰方案。可是東興之戰卻被東吳諸葛恪所擊敗,司馬師把戰敗歸咎於自己,其他武將都沒有過大的懲罰,只是將防區對調而已。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五月,吳國太傅諸葛恪派遣二十萬大軍包圍合肥新城,司馬師料到諸葛恪會把兵力全都集中在合肥新城,就派司馬孚督率二十萬軍隊前去防禦,鎮東將軍毋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等請戰。司馬師沒有允許,命令各將領深溝高壘,與諸葛恪相持。幾個月後,諸葛恪的軍隊開始疲憊,攻城的部隊死傷過半。這時,司馬師命文欽率領精銳部隊,切斷諸葛恪的退路,讓毋丘儉等將領做掩護。諸葛恪很害怕就迅速撤退,文欽立刻帶兵上前大敗敵軍,斬首萬餘人。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二月,曹芳打算令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光祿大夫張濟等人發動政變。廢除司馬師,想要改立太常夏侯玄為大將軍,但是計劃洩漏,三人被司馬師所殺,夷滅三族,廢掉張皇后,魏國一時很混亂。同年,司馬師廢曹芳為齊王,立曹髦為帝,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繼續掌握大權。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鎮東將軍毋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並把自己的四個兒子當成人質送到東吳,向孫亮示好,但是並沒有得到東吳的大力支援。正月,毋丘儉、文欽渡過淮河從壽春向西進發,沒有辦法進攻洛陽和佔領許昌,大軍走到了項縣就停住了。司馬師吩咐監軍王基帶領前鋒部隊駐紮在“南頓”,對毋丘儉、文欽監視,另派諸葛誕帶領豫州兵,進攻壽春;派胡遵帶領青州、徐州兵,斜插譙縣和今日的商丘之間的路線,斷絕毋丘儉、文欽從項縣迴歸壽春的路。司馬師自己親率主力部隊,屯聚在汝陽。另外又叫鄧艾帶領一萬多名“泰山諸軍”部隊到樂嘉縣,做出不堪一擊的樣子,引誘毋丘儉、文欽出擊。毋丘儉果然就叫文欽來打鄧艾,司馬師就指揮大股騎兵,從後面襲擊文欽,文欽大敗。毋丘儉在項縣城裡聽到訊息,慌忙棄城而走。毋丘儉走到慎縣以後,躲在河旁的草叢裡被老百姓射死。文欽一口氣逃往了東吳。毋丘氏與文氏兩家的人,凡是留在魏國的,都一起被斬殺。

在這次平叛中,文欽之子文鴦曾經帶兵襲擊司馬師的營地,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於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正月二十八(3月23日)同死於許昌,終年四十八歲。

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稱帝,尊司馬師為景帝,廟號世宗。

那麼為什麼司馬炎追封司馬師為皇帝呢?

1。司馬氏掌權後,制定選拔官吏的法規,命百官推薦賢才,整頓綱紀,使其各自職掌,朝野肅然。

2。軍事上,司馬師也有卓越的才能,他曾用計在新城之戰擊敗吳國諸葛恪的大軍。並指揮平定吳丘儉、文欽之亂。

3。司馬師為人沉穩,司馬懿將“高平陵之變”計劃告訴司馬師與司馬昭後,司馬昭擔心得整晚都睡不著,而司馬師卻像平常一樣安睡。擁有處變不驚的大氣。

今天的內容到此為止,我是赤手空拳向前走,歡迎關注、點贊、收藏本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