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民間文化中,為何把運氣好的人稱為“福大命大”?有何依據?

人人生而平等,但人與人之間又不盡相同。

有的人生下來就衣食無憂,一輩子錦衣玉食;有的人胡吃海喝、日夜顛倒,卻也活到了古稀之年……

在我國的一些農村地區,一些迷信的老人會把這類人稱為“福大命大”。這裡的“命大”可不是指壽命,而是命理學中所說的“命格、命相”。

民間文化中,為何把運氣好的人稱為“福大命大”?有何依據?

同樣是人,為什麼“命”有大小之分

善於總結的朋友會發現,凡是民間認為“命格大、命相好”的人,通常都是位高權重、富貴逼人、不愁吃穿的人。

為什麼在民間習俗中,會把這些“好事”統稱為“命格大”呢?這其實是源於古代帝王將相的統治手段。

在古代封建社會,權力幾乎都是掌握在皇帝一個人手中。但正如《史記》中的陳勝所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大家都是人,憑什麼你就能當皇帝,享受至高無上的權力?”

於是,皇帝為了服眾,就會尋找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作為自己登上皇位、統治萬民的依據。

民間文化中,為何把運氣好的人稱為“福大命大”?有何依據?

古代帝王將相的統治手段

眾所周知,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時期,至今已有三千多年。

根據甲骨文記載,從商朝時期開始,凡是稱王、稱帝的人,都會說自己是“受天命而立”——也就是說,“皇帝”之所以成為四海九州的主人,是上天任命的。

古時候由於科學技術落後,“上天、天神”在百姓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既然皇帝是“上天任命”的,百姓自然也就願意歸順皇帝了。

民間文化中,為何把運氣好的人稱為“福大命大”?有何依據?

同時,“上天”擁有至高無上的威嚴,那麼“天子”自然也是一樣。因此,平頭百姓是不能輕易接近這類“命大”之人的,否則自己就會受到傷害。

按照這個邏輯,從皇帝到朝廷重臣,再到一個九品芝麻官,“命格”的大小是依次遞減的。但在古代百姓心中,即使是“芝麻官”縣太爺,同樣是自己不可接近的“命大”之人。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的橋段:

民間文化中,為何把運氣好的人稱為“福大命大”?有何依據?

縣太爺升堂辦案,命令堂下之人抬起頭來,伏在堂下的人仍然會誠惶誠恐地說:“小人不敢”。

直到縣太爺說:“恕你無罪。”平民百姓才敢抬頭去看縣太爺。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這樣的觀念在古人心中根深蒂固。

久而久之,民間百姓自然就會想:“同樣是人,為什麼我就沒有這麼好的福氣、這麼好的命呢?”於是,民間百姓就把有錢有勢、位高權重的人稱為“福大命大”。

民間文化中,為何把運氣好的人稱為“福大命大”?有何依據?

如果我們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待所謂的“福大命大”,這就是由於社會地位的高低而造成的一種封建思想。本質上,這就是古代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採取的一種手段。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古代的皇帝之所以成為皇帝,是因為抓住了時機、利用好形勢、團結了一批忠於自己的人。

倖存者偏差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衣食無憂、有的人生活不規律卻還長壽?

民間文化中,為何把運氣好的人稱為“福大命大”?有何依據?

這其實用統計學上的一個名詞就能解釋:倖存者偏差。也就是說,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小部分成功的案例,忽略了大部分失敗的事實。

世界上每天有那麼多嬰兒出生,當然有人會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世界上有那麼多人生活不規律,當然有小部分人會活得比較長久。

所以說——世上沒有所謂的“命大”,有的只是“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