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餿主意”

在悠久漫長的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讓人不禁拍案叫絕的絕妙計策,如戰國時期孫臏採用的圍魏救趙之計、楚漢相爭時劉邦採用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以及東漢末年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之計等等。這些計策不管成功與否,都體現出了設計者的高瞻遠矚和精妙構思,因此歷來為人津津樂道。

與這些妙計相對的還有許多蹩腳的餿主意,顧名思義,它指的就是那些手段不太高明、缺乏慎重思考的計策。在我國曆史上,確實有過許多可以用“聰明反被聰明誤”、“偷雞不成蝕把米”等語句來形容的餿主意,它們有的缺乏實際上的可行性,有的則造成了巨大且惡劣的影響。那麼,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餿主意呢?

歷史上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餿主意”

首先,要談論古代的著名餿主意,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東漢末年幫助曹操以弱勝強擊敗袁紹的“功臣”——郭圖。作為袁紹帳下的主要智囊人物,郭圖與曹操帳下的優秀謀士郭嘉擁有著同樣的姓氏,也都是潁川郡人,或許出自同族。然而,和智計百出的郭嘉相比,郭圖簡直就是一個餿主意製造機。

歷史上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餿主意”

眾所周知,梟雄曹操曾經靠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取得了很多便利,如可以以朝廷的名義對諸侯進行賞罰、可以打著討逆的旗號進行征伐等等。其實,原本雄踞河北的袁紹更有機會實現這一點。據《後漢書》記載,當初獻帝四處流離,沮授見狀建議袁紹將其迎到鄴城,從而獲得大義的名分。然而,正當袁紹打算欣然照做時,郭圖卻站了出來。

歷史上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餿主意”

郭圖表示,如果迎來獻帝,那麼一舉一動都要向其彙報請示,這樣會導致事事受限,喪失自由。袁紹一聽,立刻打消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念頭,放任曹操將獻帝迎到了許都。事實證明,曹操挾持漢帝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利大於弊,《三國志》對此表述為:“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中皆附。”

到了這個時候,袁紹終於開始感到後悔,但他向曹操提出把獻帝遷到離自己更近的甄城時,卻遭到了後者乾脆利落的拒絕。對此,即使袁紹是當時北方毫無疑問的霸主,也只能欲哭無淚。被曹操駁了面子後,袁紹當即整頓兵馬打算南征,但此時沮授、田豐等人都表示反對,認為曹操已經控制了獻帝,如果現在前去征討,便會落下不義之名。另一方面,他們也認為如今北方的百姓還需要休養生息,不如一邊對曹操進行小規模的襲擾,一邊安心發展,進行持久作戰。

歷史上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餿主意”

毫無疑問,沮授、田豐的計謀十分明智,在發揮自身長處的同時還有利於削弱敵人。然而,郭圖卻又在此時表示應該儘早南下、速戰速決。當時袁紹勢力遠遠強於曹操,本可以靠長期對峙獲得勝利,但袁紹採納郭圖之計貿然出兵,這才導致了後來官渡之戰的一系列失利。袁紹去世後,郭圖很快便投入到了繼承人的鬥爭中,並最終與自己支援的袁譚一同被曹操所殺。

郭圖先是靠接連不斷的餿主意讓袁紹錯失良機,還遭遇了巨大的失利,後來輔佐袁譚,又讓袁譚被曹操消滅。可以說,他的存在對於曹操拿下北方、吞併袁家勢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們也不能只抓著郭圖不放,其實早在他之前數百年,韓國的水利專家鄭國就也出過一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餿主意。

歷史上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餿主意”

時值戰國末年,為了削弱強大而富有野心的秦國,鄭國受韓國國君之命入秦遊說,希望透過說服秦王修建一條規模龐大的水渠來消耗秦國國力,從而延長韓國的壽命。在鄭國的主持下,一項溝通涇水、洛水的工程開始修建。最終,得益於這座水渠,關中四萬餘頃的土地得到灌溉,從沼澤鹽鹼之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對此,《史記》記載道:“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

鄭國最初的打算只是分散秦國的注意力,讓秦人為了修建水渠而耗費精力。不過,後來他便改變了主意,開始希望透過這一工程惠及更多百姓,從而為千秋萬代做出貢獻。最終,鄭國修建的水渠讓秦國國力大增,也讓關中之地成為了最初獲得“天府之國”美譽的地區,他自己也得以名垂青史。當然,鄭國渠儘管功在千秋,但對於韓國而言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餿主意。

歷史上那些造成巨大損失的“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