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貝兒爸爸聊伴讀3:伴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重要通知

NEW

建了個群,然後開了個互動分享的活動“貝學匯”,不定期邀請一些和育兒相關領域的朋友進群分享。

第一期邀請的是資深教師徐徐老師

上一次分享課之後,有家長反饋,對英語幼兒教育非常關注。

第二期貝兒爸爸邀請了幼教英語專家ALly和大家分享關於孩子學習英語該如何規劃。

或掃碼進群:

貝兒爸爸聊伴讀3

伴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貝兒爸爸聊伴讀3:伴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達爾文曾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中等人之上。”達爾文這裡指的能力是觀察力。可見,觀察力對於成就學業和事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家長,引導孩子透過閱讀活動來多觀察、勤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孩子通常在面對一些比較感興趣的、陌生的、新鮮的或者奇特的東西時,才會認真觀察。這時候,家長們該做的就是多花一些時間,和他們一起去觀察,以此來引導他們,讓他們學會觀察,並逐漸養成觀察的好習慣。

比如說,一些幼小的孩子,開始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字有了認識當他們認識了“人”這個字的時候,在帶他們外出時,看到寫有“出入請下車”的牌子時,他們會指著那個“入”,高興地念著“人,人”。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不要沒好氣地說“那不是‘人’,那是‘入’”,因為家長的這種糾正方式,很可能打擊他們認字的積極性。

這時候,實際上是家長培養孩子觀察能力的最好時機。家長可以先表揚他們,給他們一個親吻,對他們說:“寶貝真乖!會認字了!”接著就溫和地告訴他們“人”和“入”不是一個字,並讓他們自己找出差異,如果找不到,家長們就要耐心地告訴他們這兩個字的區別了。這樣,他們也就能敏銳地捕捉文字形象了。這個過程,就是培養觀察力的過程。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它包含著理解、記憶與思維的先導,是想象、創造的源泉,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這麼說,孩子的重要智力結構就是觀察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有比較強的觀察力,那麼他(她)就能在觀察的同時獲得很多知識。相反,如果觀察力比較弱的話,儘管他們瞪大一雙眼睛去看,獲得的知識也是很有限的。廣泛的閱讀,能夠很好地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因為能否對生活進行細緻入微的觀察,並從中獲取有用的資訊,和頭腦中有沒有儲存更多的知識有關。

貝兒爸爸聊伴讀3:伴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比如說,當我們讓孩子形容一個蘋果的時候,有些孩子看到的只是蘋果大概的樣子,只會說蘋果是圓的;有些則不僅能說出蘋果是圓的,而且還能說它是光光的。這種觀察就更細緻了。更有一些孩子會說出蘋果和他(她)曾經見到的某樣東西一樣,比如說很像他(她)玩的一個圓球,還會說出有些蘋果是紅的,有些是青的,紅的甜、青的酸等。

孩子之間的這些差異就是因為孩子觀察力不同造成的。觀察是知覺的高階形式,觀察力強的人不僅能發現事物的多種外表特徵,而且還善於發現事物的本質,典型卻不太顯著的特徵。

除此之外,孩子觀察力的強弱,還對他們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影響。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就要讓他們多看、多認識一些東西,以此在大腦中儲存更多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觀察力。

對於孩子來說,觀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在對書籍的閱讀過程中,最主要的、基本的因素就是知覺,也就是與外部世界的直接聯絡。

貝兒爸爸聊伴讀3:伴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我們知道,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有更好的感知。沒有相應的知識準備,即使有再明確的觀察目的,孩子觀察的效果也不一定好。尤其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事物是很難引起孩子強烈的興趣和積極的思考的。所以對一些比較小的孩子,在他們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們選擇一些文字配圖的書,讓他們透過畫面喚醒意識,進而更深刻地瞭解文字的內容。

這樣當他們在別的地方閱讀到相同或相似的內容時,就能很快在腦海裡浮現出這個物體,也許腦海裡浮現出的形象有些模糊,但在他們再看到這個物體的時候,就會加倍地去關注,認真觀察,注意到它們所獨有的一些特徵,直到這個物體清晰地印入腦海裡為止。

由此可以說,閱讀和觀察能力,實際上是一種互相促進、互相迴圈的關係。

不過,很多孩子在剛開始閱讀時還不能夠做到看清看懂,不能夠對書本中描繪的物體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更談不上上升到一個理解、領悟的高度。那麼,這就需要家長們陪著他們讀書,幫他們分析所讀到的內容了。

那家長們又要如何在孩子閱讀中指導們觀察,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呢?

首先,父母要幫孩子捕捉興趣,引導他們去觀察,並喜歡上觀察。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最好形式”。孩子觀察的前提就是“注意”,但由於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通常只會對感興趣的事物集中注意力,所以對一件事物的觀察,也往往是受興趣支配的。

比如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因為他們喜歡觀察顏色鮮豔、大而清晰、逼真並熟悉的畫面。而稍大一些的孩子則喜歡觀察畫面豐富、有情節、有挑戰的書本。父母要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點。

孩子們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然他們的興趣也會隨著年齡、同伴、環境、突發事件等外界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只要我們掌握了他們的年齡特點、興趣特點,把握時機,選擇一些比較適合他們觀察需求的書本讓他們來閱讀,孩子們自然會慢慢喜歡上觀察的。

其次,在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後,就要明確目的,教會孩子觀察了。

觀察本身是一種有目的的知覺活動。越小的孩子越喜歡注意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比如說,圖畫中原本的內容是喜羊羊大戰灰太狼,但幼小的孩子很可能首先注意到的就是背景中一棵樹上的小鳥,抑或是草地上有一隻毛毛蟲,並很興奮地告訴家長: “小鳥,小鳥!”“毛毛蟲,毛毛蟲!”

貝兒爸爸聊伴讀3:伴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家長面對這種情況,肯定會覺得哭笑不得吧,因為讓他們看的東西,他們看不到,不讓他們看的,他們反而注意到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幼小的孩子更樂意享受發現的喜悅,而且還希望別人和自己一起分享他們認為有趣的事物。這時候,他們並不太在意圖書中的故事是否完整、流暢了。這時,作為父母,就要利用孩子的這些細微觀察,引導他們形成初步的觀察目的。比如說可以順著他們的思路,再問他們,小鳥是什麼顏色的?嘴巴長成什麼樣子?或者小鳥在那裡幹什麼?等等。

而對於一些稍大點兒的孩子,隨著閱讀經驗的積累,他們觀察的目的性也會日漸突出,他們逐漸學會了圍繞故事情節的發展來組織自己的觀察。甚至還可以根據文字的提示,觀察一些與情節發展有關的圖案,並能根據人物的表情、動作來理解故事,發現故事的線索,讀出文字以外的一些意趣。

總之,不管孩子們抱著一種什麼樣的目的來觀察,只要他們開始了觀察,就應該予以鼓勵和肯定,進而引導他們更準確、更持久地觀察與思考。

貝兒爸爸

出版人,媒體人,圖書推介人,講故事的人。著有《再忙也要陪孩子讀讀書》《嘿!曼巴 科比·布萊恩特傳》等。

做有趣·有料·有態度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