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中國的很多大智慧都在歷史裡,而且歷史從未改變,歷史只是不斷的輪迴。

歷史中,諸葛亮羽扇綸巾輕易地就以空城計騙過了司馬懿,真是如此嗎?

殊不知在“空城計”中,司馬懿與諸葛亮的空城之上的博弈,卻是精彩紛呈的,那是一場關乎唇亡齒寒、因對手而存在的較量,可謂精妙絕倫。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山外有山,計外有計。

憑司馬懿機智謀略,怎能不瞭解15萬大軍與小小西城所形成的軍事態勢?馬謖的前鋒精兵已被殲滅,又乘勝連下三城,蜀軍其餘各部都受到重創,此時的西城已在司馬懿的“甕中”,勝券在握。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總兵力和大概部署也早已心中有數,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十面埋伏”,充其量也不會超過一二萬人,是“空城”也罷,是“實城”也好,先派幾千名先遣小分隊攻打西城的四門,其虛實便立見分曉,還用得著豎起耳朵“聽琴聲”嗎?

這是連中等智商的下級軍官都懂得的軍事常識,何況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所謂唇亡齒寒:諸葛亮料定司馬懿不敢進城。

因為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懂得中國祖傳“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血的古訓,也熟知歷代“卸磨殺驢”的帝王故技。生怕此役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魏明帝曹睿玩弄“推完磨殺驢吃”的小伎倆,所以才故意放走與自己“旗鼓相當”的敵手諸葛亮。再稍微調研一下司馬懿的充滿艱險的“官運圖”,就會迎刃而解了。

曹操在世時,深知司馬懿的才智,但總是對他存有戒心,曾對華歆說:“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並多次告誡,說司馬懿野心勃勃,久必為患,不可重用,因此只讓他作了個小小相府文學掾,後轉為丞相主簿(行政秘書)。

司馬懿對此也心領神會,為避免殺身之禍,就採取韜光養晦辦法,不急在曹操在世時建功立業,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曹操死後,曹丕篡漢稱帝,因為曹丕為太子時,司馬懿是太子中庶子,為丕所倚重,所以曹丕很賞識司馬懿的才能,所以開始提拔重用,累遷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等職;曹丕死,曹睿繼位後,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總督雍州西涼重兵,坐鎮長安,位高權重,朝野忌憚。

諸葛亮兵出祁山,連連獲勝,勢如破竹,曹魏諸將未人敢攖其鋒,朝野震恐。在危亡之秋,曹睿不得已又重新啟用司馬懿,封為平西都督,領兵與諸葛亮對壘,藉以挽救危局。司馬懿心裡明白,能得到這個“平西都督”頭銜,完全是諸葛亮的功勞。它應當感謝的不是魏帝曹睿,而是自己的宿敵諸葛亮。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從某種意義上講,諸葛亮才是決定司馬懿能否掌握權力的人物。

司馬懿自然老早就明白,自己是曹魏政權的獵兔之犬角色,當然也明白諸葛亮存在與自身存在的關係。

矛盾的對立雙方是對立的統一,相輔相成的,曹魏一方能制衡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馬懿一人而已,沒有了蜀漢的諸葛亮,也就沒有了曹魏的司馬懿存在的“獨特”價值!如果在西城活捉或殺掉諸葛亮,蜀軍就會全面線崩潰,蜀漢也就會隨即滅亡,羽翼未豐的司馬氏就難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厄運。

這是當時的司馬懿不願看到的局面,司馬懿還需要繼續為曹魏“推磨”,只要有推不完的“磨”,就不會遭到“卸磨殺驢”的慘局。繼續“推磨”的前提,就是諸葛亮必須繼續存在,以此來爭取時間培植勢力,等待時機,施展自己的宏圖大志。

因此,司馬懿在明知是空空如也的小小西城下,故意裝呆犯傻,以怕“中了諸葛亮的埋伏”為藉口而退兵。

司馬懿的超級智慧:明知是空城卻不捉諸葛亮!

有獵物:獵狗暫不能烹;“磨”沒推完:驢還不能殺。

這樣,司馬懿就給自己創造了生存空間和發展餘地。等到把諸葛亮“磨死”之後不久,他就退居幕後就裝起病來,似乎不久於人世了,藉以麻痺政敵減少猜忌,暗中密謀、等待時機、發動政變,最終奪取了曹魏的大權。

“三國歸晉”的歷史結局,就足以證明,司馬懿在“空城”下所表現出來的超高智商,絕非咱等閒之輩所能望其塵。

縱觀歷史,“三國”中光明磊落、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只不過是慣於韜光養晦、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的歷史配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