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北洋新軍下轄了6個鎮,戰鬥力也很強,一個鎮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北洋常備軍基本上採用日本陸軍的編制。

他們以鎮為基本作戰單位,兩鎮合為一軍。

一軍的標準人數是:戰鬥人員19124人,非戰鬥人遠7996人。(《袁世凱奏議》)

一鎮人數,標準在13000人左右。具體因各鎮略有不同,但總體差異不大。

這是晚清軍制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北洋軍戰鬥力勝過國內其他軍隊的重要原因。

掙扎的軍制改革

晚清屢屢打敗仗,軍制落後,也是重要原因。

大清一直以營為主要作戰單位。

當初,大清為了加強對綠營的管理,將綠營“化整為散”,分散部署。

戰時,這裡從各營中,這裡抽幾十,那裡抽幾十,東拼西湊,一盤散沙。

結果,不但打英法打不過,就是太平軍、捻軍這些農民武裝都能虐他。

曾國藩操練湘軍,承襲戚繼光“舍節制不能成軍”的思想,做出了改革,效果頗佳。

北洋新軍下轄了6個鎮,戰鬥力也很強,一個鎮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因此,鎮壓太平天國後,大清決心借鑑湘淮軍制,進行改革,並且引進西方軍事裝備,編練了練軍、防軍。

然而,湘淮軍制雖然鎮壓國內起義給力,但畢竟不符合近代戰爭的需要。

打回原型

甲午一戰,大清落後的軍制暴露無遺。

1、落後的營制,已不適應火力時代。

甲午之戰中,清日雙方的火力總體差距不大。

可是,每每在決定性戰場,清軍都完全被日軍火力壓制。

其原因在於:由於建制上的原本,大清火炮配置分散。

當時清軍主要分為步營、騎營、水營。後來,李鴻章配備了一些小炮營,但實際規模僅僅相當於西方軍隊的一個連。

因此,清軍雖然火炮並不少於對手,但往往被火力集中使用的對手徹底壓制。

2、難以訓練和使用近代戰術。

儘管引進了大量西式裝備,但是,由於建制與西方迥然不同,清軍只能學會火器的操作和基本佇列,根本無法學習西方的步炮協同等各種戰術。

同時,由於清軍的基層軍官莫不是出身行伍,缺乏基本的戰術教育,從鎮壓國內起義中積累的經驗又無法在對外戰爭中使用,因此,儘管清軍配備的火槍不弱於對手,但在對決中往往不得要領,被對手搶佔有利地形,甚至被規模小於自己的對手迂迴、包抄。

3、營以上沒有固定指揮系統,不適應大規模戰爭要求。

北洋新軍下轄了6個鎮,戰鬥力也很強,一個鎮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營以上沒有固定指揮系統,使將領的指揮幅度極大。

比如,平壤之戰中,衛汝貴需要同時指揮13個營(戰時指揮10個營),左寶貴需要同時指揮6個營,還要兼顧另外2營4哨。

而且,這些所謂統領,都是沒有專門參謀機構協助的,全靠指揮員一人指揮!

在冷兵器時代,陣型密集,指揮員一眼望見全域性,尚可支應。

到熱兵器時代,隊形分散,在沒有近代通訊工具,逍遙瀰漫的戰場上,指揮完全蒙圈!

所以,臨戰時,各營往往只能按照戰前部署,各掃門前雪,往往被日軍抓住漏洞,遭遇結構性崩潰!

所以,有識之士都認識到:“雖由排程無方,實亦軍制之未善”!“欲訊期兵力之強,尤必更軍制”、非認真仿照西法,不足以禦侮之資“。

軍制改革,刻不容緩。

仿照德國,改革營制

最初,大清委任胡譎芬、張之洞進行改革。

胡譎芬認認真真操練洋操,購買西洋裝備,使用武備學堂的軍官,但是,效果不佳。

朝廷換袁世凱上!

袁世凱知道,胡譎芬練軍效果不好的關鍵在於,沒有認識到:落後的營伍制度,是妨礙新軍發展的主要絆腳石!

不使用西洋的軍事編制,你如何真正按照西洋的方法操練軍隊呢?

於是,袁世凱開始了營制改革。

北洋新軍下轄了6個鎮,戰鬥力也很強,一個鎮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袁世凱參照德國的軍隊組織結構,把軍隊分為步兵、炮兵、騎兵、工程兵4個兵種,各自獨立成營。

如此,新建陸軍逐漸成為多兵種合同作戰的近代化軍隊。

一段時間內,袁世凱、張之洞等人,操練了若干以營為單位的軍隊。

不過,由於袁世凱練兵確實還是靠譜一些,因此,漸漸,新的重要武裝,紛紛歸他訓練(如京旗新軍),許多原本由別人建立的軍隊,也歸他訓練(如張之洞、劉坤一的自強軍)。

袁世凱影響開始膨脹。

呼之欲出的“鎮”

營制整理取得成效後,大清將軍制改革推入第二階段:創立常備軍。

甲午戰爭中,日軍以師團為主要作戰單位,令袁世凱等人印象深刻。

同時,袁世凱認為:歐美太遠,日本近,軍官赴日學習比較方便,因此,極力主張學習日本。

因此,北洋常備軍的編制,與日本師團比較接近。

北洋新軍下轄了6個鎮,戰鬥力也很強,一個鎮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北洋一鎮的標準兵額是:戰鬥人員10436人,伕役等戰鬥人員1328人,共12520人。(此為標準額度,實際人數因各鎮實際情況略有差異,但差異不大)。

北洋的一鎮,基本上相當於日本陸軍的一個師團。

但是,由於當時國情,軍隊中的護兵、伕役等非戰鬥人員較多,所以,總人數比日本的標準師團多了3000多人。

這是近代中國的一次大嘗試。

大清軍隊第一次突破了傳統營制的束縛,完成了向步騎炮工輜合同作戰的轉化。

北洋六鎮

1903年7月,袁世凱以王士珍等人招募的6000常備軍為基礎,另增募兩營,共12營,分為4標,又增加馬、炮隊各1標,在保定成鎮。

這是全國最早的,以鎮為單位的新式陸軍。

不久,又以馬隊4營為基礎,新募新兵,組成了北洋常備軍第二鎮。

日俄戰爭爆發後,袁世凱又擴大北洋軍。

北洋新軍下轄了6個鎮,戰鬥力也很強,一個鎮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1904年,他以當初在保定的“巡警營北段”為基礎,操練了第三鎮。

1905年2月,袁世凱將武衛右軍主力和自強軍主力,及第三鎮精銳,合編成第四鎮。

武衛右軍,是袁世凱小站練兵開始打造的底細,自強軍,是當初張之洞、劉坤一集盡全力打造的精華,強強聯手,使該鎮成為當時國內最強大的一鎮。

當年5月,袁世開又從第4鎮抽點部分部隊,與自己另外一支嫡系(擔任山東巡撫時期操練的)武衛右軍先鋒隊,加上從山東招募的新兵,組成了第五鎮。

同年秋,“京旗常備軍”擴建成了一鎮。

同時,北洋常備軍改稱陸軍。

儘管京旗常備軍建鎮最晚,但人家畢竟是“京師禁旅”,當然要天字第一號!

因此,京旗常備軍為陸軍第一鎮。

原先的北洋常備軍第一鎮改成第四鎮,原先的北洋常備軍第四鎮改成第六鎮。

北洋六鎮,由此形成。

後續

好東西當然要推廣!

大清推廣北洋六鎮的經驗,企圖在全國操練36鎮常備軍!

可是,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到武昌起義前,總共才練成了14鎮、18個混成協、4標和一支禁衛軍(兩協)。

為了制衡袁世凱,滿清權貴大力任用了留日學生為士官。

北洋新軍下轄了6個鎮,戰鬥力也很強,一個鎮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結果···南方新軍,反而成了辛亥革命的主要軍事力量····

雖然滿清權貴一度壓制了袁世凱,但是,畢竟缺乏統領人才,軍隊不是袁世凱的人就是革命黨的人···

那還有什麼客氣的···

不可否認的是:北洋六鎮,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隊。

無論南方革命軍,還是其他地方軍隊,其戰鬥力與北洋六鎮尚有明顯差距。

但是,北洋六鎮不但挽救不了大清,甚至還參與埋葬了大清。

只改革軍制,是不夠的。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