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關羽威震華夏到授首並痛失荊州到底是命中註定呢,還是人禍?

正文共:3814字 1圖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資治通鑑·漢紀·漢紀六十》: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

《三國志·魏書二十三·趙儼傳》:羽軍既退,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而孫權襲取羽輜重,羽聞之,即走南還。仁會諸將議,鹹曰:“今因羽危懼,必可追禽也。”儼曰:“權邀羽連兵之難,欲掩制其後,顧羽還救,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乘釁因變,以觀利鈍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若深入追北,權則改虞於彼,將生患於我矣。王必以此為深慮。”仁乃解嚴。太祖聞羽走,恐諸將追之,果疾敕仁,如儼所策。

關羽威震華夏到授首並痛失荊州到底是命中註定呢,還是人禍?

從威震華夏到到敗走麥城,巔峰落深淵,只有短短三個來月(公元219年八月水淹七軍,同年冬月關羽授首)

整個三國時代,蜀漢政權唯一一次戰績斐然擴張局面力壓曹魏(據漢中,危襄樊,門戶大開致曹操幾度欲遷都躲避兵鋒)的鼎盛時期,卻曇花一現的好景不再,自此之後便龜縮川蜀之地國力耗盡也寸土不得無功而返。

那麼波瀾壯闊的當時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關羽悲劇收場到底錯在哪裡,誰是主因呢?

千百年來史學家爭論不休;刀客我也有看過太多的關於此次重大事件的文章,幾乎都是千篇一律說的是,不外乎孫吳偷襲,劉備不救,關羽大意。

孫吳偷襲不假,劉備是故意不救嗎?又救得了嗎?關羽是大意致死的嗎?

作為資治通鑑各種史料,以眾多人名和各自立場為第一人稱記錄的襄樊之戰,雖已經落幕數千載,仍然論戰不息;

關於對這場戰爭的刨根究底,事後諸葛亮的我們首先分析一下襄樊之戰前夕的格局。

曹操留下夏侯淵等人鎮守剛奪下的漢中便得隴不望蜀的撤退了。

漢中位據是益州門戶;張魯投降後,但曹操不願繼續進軍,而劉備也暗暗鬆了口氣,益州也逐步安定無擾了。此刻當謀臣法正提出先手奪取漢中時,劉備想都沒想就起兵出征。

於是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淵戰敗被殺,而曹操聞訊迅速出兵,希望重新奪回剛丟的漢中,也為兄弟報仇雪恨。

但劉備做了充分準備,佔據有利地勢,堅守不出,遠道而來的曹軍進不能戰,受困於入漢中的艱難道路,糧草補給困難。

因此雞肋當令洩憤殺了楊修,曹操究竟撤軍;重鎮漢中徹底便宜了劉備。一鼓作氣,劉備又緊接著拿下了房陵和上庸,蜀地與益州聯絡更緊密牢固,至此劉備勢力部署達到了三國時期的頂峰。佔盡地理優勢。

可隨時出動以壓迫曹操了。

處於長江中游的荊州早就被三分,劉備留關羽坐鎮其間大好疆域地盤安如磐石;

建安二十三年曹仁被任命為徵南將軍,駐紮樊城,虎視關羽。

樊城是北進戰略要地,曹魏集團被東西兩方牽制,處於中部的關羽壓力比較小,適逢天時地利等到了拔掉樊城這一牙齒的戰機。

劉備由於率領大軍剛剛打退了曹操,佔領了漢中,也就順勢問鼎至尊。

許多將領均在此次戰役中立下了大功。

比如:黃忠斬殺了曹軍大將夏侯淵、張飛在巴中擊敗了魏將張郃,馬超、趙雲也跟在劉備身邊不同程度的立了不少功。趁稱帝之際按功行賞,獎賞頗豐,人生得意須盡歡啦。載歌載舞好不逍遙。

當然沒有忘記遠在荊州的二哥關羽;

而關羽身為劉備的第一大將,卻數年來沒有什麼顯赫的戰功,雖然劉備稱王在封官時仍把關羽排在第一位——-前將軍,假節鉞(代皇帝行使權力)。

無功不受祿嘛尤其仁義當頭,素來注重以功換祿的關二哥;於是關羽就是在立功心切的又得遇戰機(連綿不絕的大雨天氣以及關羽精銳的水軍)情況下發起了襄樊之戰。

關羽率領部隊猛攻荊州北部樊城甚急,樊城存亡旦夕,曹操派出大將於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八月,連綿大雨,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三萬兵將全被漢水淹沒,于禁、龐德找尋高處以避。

關羽親領水軍攻擊于禁、龐德,于禁等無處可逃,于禁投降,龐德不降被關羽斬殺。

陣勢恢弘戰果浩大,水淹七軍關羽威震華夏;

唯一意外的是樊城遲遲沒能打下;一百多天的攻城戰成了彼此的消耗戰;值此緊要關頭被背刺小人孫權來了個釜底抽薪,可憐關羽英雄一生,功敗垂成樂極生悲;兵潰如潮水,身死授首,也惜失荊州;

荊州易主也是直接導致蜀漢走向沒落的關鍵因素。

簡直是一個人(孤軍)的悲哀!

勝也艱辛,敗如潮水,英雄橫禍扼腕嘆息!

關羽功敗垂成悲劇收場,於刀客我的結論是:

1。在於關羽兵少,劉備不知情,沒有任何援助;

2。敗退時亂無章法,像潮水退去般的沒有節制;

3。背腹受敵,兩線夾擊?

表面波瀾壯闊,暗地裡陰謀詭計的此次大戰,想必大家都曾為之思暇恍惚嘆息不已。

事後諸葛亮的我,就個人體會作本人能認識到的,總結如下吧:

1。劉備,作為發起方的首腦職責最大;如果這只是場十天半個月的閃電戰還說得過去,可是從關羽發起到被擒身死歷時足足半年啊。

那麼為什麼劉備不對關羽進行增援,也不派任何一位將領去幫助關羽呢?

劉備在漢中和成都,距離襄樊雖然遙遠,但是信使至多十天半月就可以到達,不可能不知道關羽進攻時的戰況。

而且劉封、孟達佔領的上庸郡距離襄陽並不遠。

因此是劉備根本就沒有打算去增援關羽,也沒有下令要求劉封等人進行援助。

出於什麼原因呢?

首先是大意,新登大統沉醉譽美酒肉之享;深不以為孫權會毀盟暗襲;這是作為首腦的最關鍵的估計失誤。

劉備沒有出發援手關羽的第二個原因呢,水軍都被關羽呼叫了;身在成都的劉備認為自己沒有水軍可用,大水灌城的局面下,就算趕到了襄樊前線作用意義不大;

劉備沒有率軍行動的第三個原因可能是,剛剛拿下漢中,兵士疲敝,又被美言美酒麻痺,從而忽略了戰場的瞬息萬變;收到訊息後自以為即使在關羽拿不下樊城也可以全身而退;

估計也想借曹仁守樊城的硬骨頭讓關羽吃點小虧的意思;

偏偏意料之外的孫權不講武德耗子尾汁,打槍的不要悄悄摸摸的一刀捅到了劉備動脈上,荊州奪了關羽也死了;

劉備作為首腦,缺乏戰略規劃,遠離旋渦不注重配合度不考慮默契。作為一家之主劉備應該深知關羽兵力,前線相持難下必然關羽會調兵遣將導致荊州空虛(估計關羽調空駐防沒有通知劉備?估計關羽大好喜功虛報樊城已經拿下,會迅速回駐荊州以防孫權?)。

派得力的大將過來固守肯定是自保手段;當然即便不直接支援襄樊也還可以從漢中出兵直指許都,強行出擊逼曹操首尾不相顧,那就恰如其分的高明瞭;逐鹿中原鹿死誰手不可估量了。

總之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作為首腦的劉備,都是此次重大損失的最大責任人。

2。孫吳鼠輩,悄悄的進城威逼利誘,僅憑寥寥幾十人,兵不血刃的佔領荊州拿下傅士仁和糜芳後,大軍開進軍紀嚴明不騷擾、不劫掠,並把這種情況散佈前線到關羽軍中;

關羽素來以威名、義氣待士;必然缺乏嚴肅令行禁止的軍紀;佔大部分的新兵是荊州當地人(之前精銳有被劉備帶去四川了);當聽說老窩被佔,各自心繫其家人。呂蒙故意散佈訊息就是想到並利用軍心這一點(好比垓下之圍的四面楚歌),思歸心切的兵士由於家人尚存的訊息就無心作戰,潰如潮水各自還家。

呂蒙的攻心計就和初次佔領荊州時一樣;守衛荊州的傅士仁不知白衣渡江是寥寥無幾,不查虛實;看到勸降信上的“奸細之說”以為真有安危自身性命的暗線在眼皮底下,只在乎自我的輕易就被呂蒙獲取了接管了荊州防務。

3。關羽本身;未做充足規劃安排就貿然擇機而發——-幾乎是騎驢看劇本——-走到哪裡看到哪裡;打到僵持階段不通報劉備就抽取乾淨了荊州駐防,傾巢出動。

輕敵之心,以為孫吳不敢或不齒做卑鄙背刺之舉;也輕視曹操,自以為靠兵力接濟後,樊城就能唾手可得了,結果仍然是互相消耗的圍而不破;

本來在拿下於禁後人手就嚴重缺乏(運送囚徒)、糧草消耗過大(囚徒也要吃糧),又驕又急,礙著臉皮擅自定奪的調盡了荊州守備力量支援襄樊;

可能遷怒於劉備稱帝,所以憋著一口怨氣在心也不想主動去求援成都;

也未考慮到徐晃會大軍旋至來救,曹操盡出的親臨前線壓陣;關羽牽一髮動全身的形勢危急,退必捱打,事已至此要再想抽身必然死無葬身之地。即便呂蒙不來要命,也是敗局已定。

當然敗局和荊州丟失迴天乏力已定,可是關羽快速的授首身死,也是士兵驕躁、不聽節制的潰敗得太快了,不抗打啊;好比孩子倚在樹上摘核桃,吃的正歡,等家長聽到樹枝斷裂再起身去救已經來不及了;由勝轉敗太快了,劉備沒有翅膀,即便電話接到也沒有飛機可以飛過來;張飛倒是想飛,可惜關羽死後,也飛得太急的陰溝裡翻船,窩窩囊囊的夢中斷頭;禍不單行啊。

根據刀客我的覆盤釐清,關羽應該發起時做好這樣的安排部署;

首先許諾孫權以交接和安撫;如果順利拿下襄樊後可恰當時間歸還荊州;不管是否空頭支票先穩住孫權,讓他成為自己拿下襄樊的助力,即使不是助力也不可能會成為敵手;

第二,容曹仁逃脫,只以佔領樊城為戰略目的;

因為曹操多次發兵來救就是由於曹仁是自己的宗族兄弟的緣故,起先曹操幾度打算遷都暫避關羽兵鋒就是不計一城一池得失;拼死來救就是被圍的是曹仁。如果關羽只圍三面,放曹仁走,然後穩固襄樊二城不至於輸得底褲都不留了。

總之最終遺恨千古,徒留威名震華夏卻坐受身亡業敗之實。

最後再說一下曹操,關羽退軍時他本來可以趁機追擊痛打落水狗的,卻放關羽去與孫吳做困獸之鬥;後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曹丕也還是作壁上觀,任劉備燒的鬍子眉毛都不剩夷陵之戰。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從來生命只有一次,再貴也買不來後悔藥吃,其實很多時候能忍住爭名奪利之心,守成不失就是最大的功勞;可惜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千百年來故事不同情節未改罷了。

輪迴浮沉還不如參透道德經和莊子思想修身養性。

感謝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援陪伴,持續輸出還請多多點贊、在看、轉發和關注!

啟發自己、智慧他人——同氣連枝、息息相關,我們呼吸在同一片天空下!更多的感召力量才會有明天的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