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才是真正的八旗鐵騎,電視上的號衣大斗笠是假的!

現在滿天飛的辮子戲,裡邊的清軍官兵,除了將領有得一身像樣的綿甲穿上之外,其餘計程車兵和基層軍官,都是清一色的號衣和馬甲,身前身後一個圓圈子,寫著“兵”或者“勇”,拎著牛尾刀,披著號衣,戴著大笠帽或者紅纓帽,幾乎成了清軍的標準制式。

這才是真正的八旗鐵騎,電視上的號衣大斗笠是假的!

事實是這樣麼?不是!

這完全是現在的快餐影視業文化,在誤導觀眾。其實,清軍不但穿盔甲,而且還是制式的,正規的清軍,也就是八旗兵,都是家族性質的職業兵,男子世代從軍,以當兵領餉為終生生計,不準自行謀生。八旗軍內部,其盔甲都是世代相傳的,因為是職業兵,其裝備、武器、盔甲、馬匹,都是由國家負責置辦,直接配發給個人的。

這才是真正的八旗鐵騎,電視上的號衣大斗笠是假的!

清軍的盔甲,按影視劇中所描述的,都是佈滿泡釘繪著五顏六色圖案的布面甲,事實是這樣麼?不是,這也是影視劇在誤導觀眾。

其實,清軍在關外和入關戰爭時期,其裝備的盔甲,都是清一色的鐵甲,個別如精銳的索倫重騎兵,還穿著三層鐵甲,嚴密程度,可以說是全所未有。清兵每次作戰,都有意識的大量擄掠漢族的工匠,尤其是鐵匠,因為滿洲本身冶煉技術並不高。

這才是真正的八旗鐵騎,電視上的號衣大斗笠是假的!

所以,清軍內部有很多隨軍的鐵匠,別說人,連馬匹的要害部位都有精鐵防具。明軍士兵只是前胸後背有甲。交戰時清兵專射明兵的臉以及左右兩側,中者必死。而那種佈滿泡釘的布面甲,其實是清軍的軍服,也就是戎服,不是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時穿的,而是在平時校閱訓練乃至重大典禮時,才穿著的。

由於清軍入關以後,進行了長期的擴張戰爭,佔領的版圖太大,八旗軍人數太少,不敷支用,雖然滿蒙八旗加在一起有二十萬人,但兵力仍遠遠不夠,根本無法控制遼闊的清朝版圖。

因此,清軍大量招募和收編投降的前明軍隊和農民軍,脅從自己進行作戰,這支部隊,作戰時打綠旗,以營為單位,以後成了清朝軍隊的主體,也就是綠營。

這才是真正的八旗鐵騎,電視上的號衣大斗笠是假的!

綠營兵由於是清軍的脅從軍,政府只提供軍器和軍餉,裝備和軍服,則需綠營兵自己提供,是屬於臨時性質的招募兵,所以不配備盔甲,戰時穿著都以號衣為主,前胸後背的大圓圈裡邊的字是“兵”。

他們也屬於清廷的常備軍,只是清軍一向都以八旗為根本,視綠營為脅從軍,因此,綠營的主要任務,是在關內原漢族區域,維持治安,防止農民暴動,鎮壓農民起義,邊疆的戰事,一向都是交給滿蒙八旗來負責的。

這才是真正的八旗鐵騎,電視上的號衣大斗笠是假的!

入關戰爭和三番叛亂結束後,國內大體安定,170餘年內無大戰事,國人不知戰爭為何物,滿蒙八旗和綠營,在長期的和平之中,文恬武嬉,墮落成性,很快就成了不堪一擊的廢物軍。而且,隨著火器技術的越來越發達,使得盔甲越來越不受重視。

因此清代的鎧甲在前期還用於作戰,中期以後純粹成了擺設,只有在閱兵典禮上有時還使用,作戰時只穿戎服或綿甲,根本不穿鎧甲。

再加上固步自封、閉關自守的封建意識作祟,居然堅持“騎術乃滿洲之根本”的愚蠢政策,放棄對現代科學技術和兵器的研製,使國防力量迅速衰弱。當西方列強的大炮轟開清帝國的大門時,滿清軍隊幾乎無還手之力。中國成了西方的半殖民地,幾千年來的文化和科學優勢喪失殆盡。

這才是真正的八旗鐵騎,電視上的號衣大斗笠是假的!

在這種情況下,滿清統治集團中出現的“洋務派”,倡導按照西方軍隊的樣式編練新軍,這些新軍的建制和訓練、武器和裝備、兵種和軍服都參照歐洲各國。新軍軍服雖然仍然參雜很多舊色戎服,但無疑是中國近代軍服的開始。舊式戎服從歷史舞臺上完全消失,則是在滿清皇朝被推翻以後。

這才是明末真正的滿洲八旗,全身披甲,嚴絲合縫,非勁弓利刃無法穿透,防護力極強。那跟電視上一樣,穿這個號衣,拎著個牛尾刀,拿著個圓盾,就那麼行軍打仗,那是清朝後期綠營和鄉勇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