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兩次世界大戰中間二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本書為人們解答疑問

時至今日,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記憶仍引發人們不斷地追問,在一戰結束後,僅僅過了二十年,為什麼戰火又再度襲來,裹挾著民族仇恨的怒火,其殺傷力和造成的破壞要遠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來得更迅猛。人們不禁反思在這二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魏瑪共和國這個以民主為核心的政權又為什麼失敗了?這些疑惑在由美國曆史學家埃裡克·韋茨所著的《魏瑪德國:希望與悲劇》一書中,透過魏瑪德國這短短二十年的歷史為人們解答疑問,同時講述這個被人們寄予希望的民主政權又是如何被人們當做棄嬰拋棄,並被世界所遺忘的。

兩次世界大戰中間二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本書為人們解答疑問

《魏瑪德國:希望與悲劇》 [美]埃裡克·韋茨著 姚峰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

魏瑪德國自誕生之初就被人們嫌棄。1918年初,隨著德國與蘇俄《佈列斯特和約》的簽訂,德國集中兵力展開西線攻勢。但事與願違西線攻勢節節敗退。實際控制德國政權的最高陸軍指揮所已經對德國不抱希望,而他們腦中所想的問題只有一個“如何擺脫戰敗責任”。恰好此時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讓德國改組成為一個議會制民主國家並嚴懲德皇,將他列為戰爭的罪人。隨著一場水軍起義,全國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德皇被迫退位出逃德國,在社會動盪中,社會民主黨宣佈成立魏瑪共和國。由於事發突然,各黨派各勢力之間分歧眾多,微妙的平衡使得這個政權得以成立。

但是人們很快發現,這個誕生於德國小城魏瑪的新政權,無法讓工人、市民參與組建新政府,他們害怕工人們的罷工和革命;無法讓舊貴族、參謀部參與其中,因此無法動員國家力量,使得魏瑪政府的政令缺乏執行力。1919年巴黎和會的失敗,一紙《凡爾賽和約》成為德國的民族恥辱,這讓魏瑪共和國一上來就揹負著國人的唾罵和外國的羞辱。在書中描述《凡爾賽和約》的各方評價時,我們就能看到這個新政權揹負了怎樣的罪責。它揹負著凡爾賽體系下戰敗的責任,承受著戰爭賠款的經濟負擔,同時國內左右兩翼勢力都不能滿意新政府的作為。這個從誕生之初就揹負著巨大壓力的軟弱政府,註定了德國的不歸路。

恢復經濟是魏瑪德國的基礎任務,對於生活在戰敗陰雲下的德國民眾來說,恢復經濟是讓他們重新燃起建設德國的唯一希望。當時的政府為了維持上漲的開支,向外借了大量的貸款,對內宣傳使得大量德國人買了債券。為了快速擺脫債務,魏瑪政府加大貨幣發行,允許國內的惡性通脹,這雖然加速了德國擺脫債務困擾,並營造了一段經濟上揚的黃金髮展期。在戰後調整和整體復甦上,魏瑪政府領導下的德國很快地轉入了和平時期的生產模式。短暫的經濟上揚的背後是通貨膨脹帶來的巨大陷阱,同時,隨著協約國所謂的“倫敦最後通牒”的遞交,鉅額賠款直接導致了政府破產。通脹與賠款的雙重壓力終造成了德國的巨大災難。

在書中的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德國民眾和觀察者們所看到的兩幅情景。一方面通貨膨脹帶來了製造業的復甦,餐館、夜總會逐漸顧客盈門,出口貿易變得興旺發達。另一方面,德國成片的失業地區和救濟站在逐漸擴大。機會主義者在瘋狂地投機,失落者在貧窮與生死的邊緣掙扎,高漲的發展形勢和每況愈下的生活,無法及時調整計劃等問題,讓通貨膨脹失去了作用而成為了災難。

經濟的災難引發了德國階級的分裂,本該在戰後凝聚成一團的德國社會,被生生割裂開。實業家指責工人索要高薪,工人們指責商人投機牟利,城市居民攻擊鄉下人,日耳曼人開始攻擊其他民族,而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批評公務員,認為他們不作為,只是守著自己的金飯碗。這種氛圍催生了極端民粹主義的發展,政治失敗與經濟蕭條的雙重危機下,民粹主義在德國民眾中尋找到了溫床並迅速侵蝕著德國的民意。

我們再看後面的歷史,便知道納粹的上臺不是從天而降,而是這樣的社會孕育出來的。納粹黨在初期只是當時打著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的各種政黨中的一個,對於由舊官僚領導的執政黨而言,納粹的所作所為無疑是滑稽可笑的。1923年的啤酒館暴動,對於魏瑪德國來說不傷皮毛,對於希特勒來說,牢獄之災讓他失去了自由,同時他也想清楚了自己的未來,革命不能徹底地踢開保守派,他要與保守派合作,合法地進入政治中心。

如果魏瑪政府沒有遭受到經濟上的重創,希特勒這樣的人或納粹這樣的街頭政黨都沒有資格進入議會。但是經濟問題加大了政治上的難度,議會已經貌合神離,各黨派分歧叢生,權力逐漸落到總統的手裡。政黨們不得已要去尋求更廣泛的民間輿論支援,所以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在此時恰好得到了機會。

在希特勒領導下的政黨,並沒有清晰的立場,可以聯合左派打擊右派,也可以聯合右派打擊左派,藉著中間政治力量的優勢,納粹黨吞併小政黨,在左右爭鬥中,納粹黨已經逐漸成為最強勢的政黨,最後各黨派不得不聯合起來圍攻納粹黨,但已經於事無補。佔據議會大多席位的納粹黨順利地將希特勒推上了德國總理的位置。雖說德國此時的權力集中在總統興登堡的手裡,但是希特勒在民眾中的巨大影響力,使得人們相信德意志的偉大時代將要來臨。

從希特勒上臺時,魏瑪德國就已經名存實亡。書中作者埃裡克·韋茨為我們將魏瑪德國的方方面面羅列出來,既列出了德國走向極端民族的必然性,也列出了魏瑪德國時期的種種成就。魏瑪德國一前一後,前者是建立德國概念的普魯士德意志帝國,後者是讓20世紀籠罩在硝煙與血腥中的納粹德國。人們說“魏瑪德國就像第三帝國的墊腳石”,然而我們在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魏瑪德國為了挽救德國而做出的種種努力,也可以看到德國社會思想的洪流奔向令人恐懼的方向。魏瑪德國的興起建立在失敗的恥辱上,它的滅亡甚至都沒有任何的儀式、任何的悲哀,就這樣隨著新領袖的誕生被人們淡忘。

(原標題:夾縫中的魏瑪德國)

流程編輯:L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