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前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歷朝歷代都會經歷戰亂,戰爭的結果無非就是成王敗寇。古之英雄好漢最大之願望莫不過為國效力馳騁沙場。故而史書中也不乏英雄驍勇之將領。像岳飛精忠報國之事便流傳至今,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之志也令人千古傳頌。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諸如此類之驍勇善戰者不在少數。明末之李洪基,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發動農民起義且自封為王建國立業。崇德十七年御駕親征,在經歷屠城後,連敗居庸關昌平直至陽和。其大軍氣勢激昂軍心振奮,李自成之軍隊便一路高歌猛進挺入了朝中腹地——-紫禁城。

一、寧武之戰地勢竟是如此

據悉,明成化年間便設立有寧武關此地,作為“九邊重地”。雖與大同太原相比,寧武關略顯單薄,但不可忽略之處便在於,寧武關乃內長城一線之一,周邊地形險峻,其所在之地更為恢河北去出山之最後關口。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李自成攻城之處便是那寧武關,寧武關當時長共四里,守軍四千餘人。李自成之軍隊一路所向披靡率領四十萬步兵與六十萬騎兵東渡黃河一路北上。途徑寧武關之時可謂雄赳赳氣昂昂,但令其無法預料之事在於,他遇到了守城將領周遇吉。我們要討論的便是這位將軍,只因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二、且看寧武之戰守方之實力

山西守城總兵乃周遇吉,他除卻此身份外,還有一個身份,那便是勇衛營之將領。若說道這勇衛營,那邊要從親衛軍說起,親衛軍乃朱元璋設立的御林軍。隨著明朝之衰弱,明末的御林軍也變成了擺設一般的存在。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但令人欣慰之事在於,御林軍之四衛營仍是驍勇善戰之軍。故而崇禎皇帝便將其改為勇衛營,營中士兵將領皆著皂布衣甲,衣服上畫著虎頭,故而又被稱為“黑虎頭軍”。此軍營雖人數不多,但其中士兵個個精通武藝,戰鬥力十足。面對八旗兵和大順兵時只勝不敗。著實令人敬佩。李自成攻城之時便遇見了此軍之防守。在經歷小小的插曲後更是與李自成之軍隊殊死搏鬥。據記載,兩方軍隊日夜交戰,數日僵持不下,大順軍更是死傷數萬,可謂戰況慘烈。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之後的故事更是令人難過。據悉,周遇吉率軍死守寧武關,同時也被大順軍逼入了絕境,在關內退守多日以至彈盡糧絕。且此時關外的李自成數日不斷的進行攻城。城牆也多次被李自成的大炮轟塌而後又進行搶修。終於,在數日之後,關內糧草盡失,難以招架大順軍之攻勢。

三、兵敗之後究竟被如何處置

周遇吉率領之軍隊終究是敗下陣來,在李自成的攻擊下他身中數箭,且因體力不支很快便被李自成俘獲,李自成對其久站不降恨之入骨,便下令將其高高掛起數箭穿心,而後將其肉割下。此過程單是想想便令人心驚。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寧武城中百姓對周將軍之大義深深感動,誓死不降。李自成大怒,令手下屠城,無論男女,無論老少,皆被其屠殺至盡。全城之人自此喪命。但自清朝順治年間便流傳出另一種說法,那便是周遇吉乃被斬殺。只因其到敵營中破口大罵,而後被李自成斬首。

還有另一種說法便是,周遇吉之所以做出如此舉動是想以自己為俘虜,讓城中百姓免遭一死。那令人疑惑之處便在於,究竟其是被斬首還是死因另有其他呢?直到近代,我們才發現了真相。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考古學家在寧武縣發現了周遇吉之墓葬,確認屍首為其本人後便對其進行考察。之後便發現此位將領之頭骨枕骨之處有長十三釐米之刀痕,此痕跡深入腦後,確認其死因為斬首。

結語

周遇吉墓葬及其屍首的發現及考核,證實了民間數百年來的傳聞,那便是周將軍乃死於斬首,只為以一己之力護全城百姓之性命。也正是如此,李自成攻城後並未屠城。故而才有了後來之景,周將軍被人收斂屍首,百年間來仍有後人將其英勇事蹟傳頌。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不可忽視之處在於,《明史》中記載為周遇吉乃力戰而亡,並非像事實那般,這是何故呢?經瞭解,此原因不過是為了醜化李自成之形象。另一方面是因為全城軍民共同禦敵之說法更令人動容。總而言之,周將軍的確為一名值得被尊敬之將領。

參考文獻

《雁門太守行》

《病起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