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始皇駕崩,二世胡亥借這個工具得以上位

2016年,有一位河南公務員的辭職信曾火遍全國,其中有一句話“薪酬計區區幾萬耳,何以安車以代步。”這裡的“安車”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車,今天我們就此來談一談古人的交通工具。

“安車”是古代的一種一匹馬拉的車。

在上古時代,古人乘車一般是站立在車廂裡,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軾”意思是“車前的橫木”就是供人們在乘車時抓扶倚靠使用的,有了“軾”,人們乘坐馬車時就安全多了,不會從顛簸的馬車上掉下來。

秦始皇駕崩,二世胡亥借這個工具得以上位

“安車”是一種可以安坐的車,所以因此而得名。安車一般用一匹馬來拉,也有用四匹馬拉的,這是表示對坐車人的極大尊重。在《史記·儒林列傳》中有這樣的記載:“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四碼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軺傳從。”(於是天子派使臣帶著絲帛和玉璧,駕著四匹馬的安車去迎接申公,並派弟子二人乘著輕便的小車跟從。)

這裡記載的是漢武帝用駟馬安車的最高規格,迎接儒學大家申公的故事,申公本來已經年事過高,據說已經八十多歲,不願意折騰了,但是看到一一國天子如此禮遇自己,就不好推辭,只好隨車前往。

在《禮記·曲禮上》也有記載:“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行役以婦人。適四方,乘安車。”(大夫年七十就辭去差事,如果不能夠辭去,就一定要賜給他作幾和手杖,行走時要有婦人攙扶,到四方各地區,要坐安車。)

在古代,官員告老,或者徵召德高望重的人,統治者往往賜予乘坐安車,表示禮遇及對對方的尊重。

所以,安車是代表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車。

秦始皇駕崩,二世胡亥借這個工具得以上位

除了安車,古代還有一種更為豪華的車,稱為轀輬車,這是一種臥車,裡面設有賬幔,上面還有窗戶,可以開關調節車廂內的溫度。

秦國統一六國後,規定了這一車輛由四匹馬駕馭,車輪的車距定為203釐米。這種車因為寬大,所以乘車的人可以選擇坐或臥。

秦始皇在巡視選擇的就是這種交通工具,但卻途中因病逝世,為了防止京城發生變亂,趙高等人就把屍體藏在轀輬車中,封鎖訊息,直到返回咸陽,最後假詔擁胡亥即位。

所以說,如果沒有轀輬車的掩蓋,歷史可能會被改寫。

後來,轀輬車就用作喪車。《漢書·霍光傳》也曾有記載:“載光屍柩以轀輬車。”

秦始皇駕崩,二世胡亥借這個工具得以上位

古人除了用車來代步以外,常用的代步工具還有轎子。這種工具解決了車輛不能爬坡上坎的問題。

開始轎子被稱作“肩輿”。初期的肩輿是兩尺長的竹竿中間安放一把椅子,有點像我們今天的滑竿。這種肩輿,太陽太大、颳風下雨天坐著都不太方便,加上大戶人家太太小姐出門,也不太願意被人隨隨便便的觀看,於是,在肩輿的基礎上增加了遮蓋物,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轎子了。

秦始皇駕崩,二世胡亥借這個工具得以上位

這種轎子乘坐舒適,裝飾華美,出現於唐宋時期。

在封建社會,轎子的乘坐是有嚴格規定的,違規是要受到懲罰的。在《明會要·輿服上》有記載:“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內外鎮守、守備及公、侯、伯、都督等,不問老少,皆不得乘轎。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

清代的禮制也規定,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員,轎頂用銀轎蓋,轎帷用皂色,在京城轎伕四人,出京時可以用轎伕八人。四品以下的文職官員用轎伕兩人,轎頂用錫色等。

以上是官用轎的備制,民用轎一般分為自備轎與營業轎兩種。

秦始皇駕崩,二世胡亥借這個工具得以上位

自備轎是富紳之家出入的工具,分為涼轎和暖轎。涼轎較輕、簡潔,暖轎較大,帷幔較厚,可以在轎子中安放火盆。

營業轎顧名思義是用來經營的轎子,供平時百姓家有事租用,如娶媳婦用的花轎。

除了以上兩種,還有專門供女性乘坐的女轎,式樣小巧玲瓏,裝飾考究精美,漂亮典雅,垂幔紅緞,有濃厚的閨閣氣息。

所以四品以下和民間官紳只能用“二人小轎”,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古代人娶親,講究排場,就允許使用“八抬大轎”迎娶新娘,以表示對新娘的尊重。

以上的車和轎就是古人出行時常用的代步工具,但是這始終只是達官貴人才可以享用的殊遇,平常百姓是不可能消受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