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是何道理?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自詡肱骨之後,多年不制衡宦官,卻在死前不甘心地大喊了上面的一句話,以表達他“想制衡卻沒制衡”的遺憾和悔恨。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是何道理?

為什麼除黃皓可以理解,而後面半句就不能理解呢?其實這沒什麼不能理解的,這些話都是他愧對父親、君主的託詞,黃皓能制而他不制,姜維不應該被制,而卻被他制。對於姜維,他不是沒有制,只是不能制。

諸葛瞻當時是什麼身份,究竟能不能制姜維?

丞相當年一直在外帶兵,很少有機會見自己的兒子,所以諸葛瞻從小沒有受到父親多少教誨。等父親病死後,因為百姓、朝廷思及先賢的緣故,所以提拔他做了官。因為他這層關係,加上本身記性不錯,他經常受到人們的誇獎,於是時間一長,自己都感覺到飄了。經過幾年的積累,他後來還爬到了高位,主要負責處理朝廷政務,統領朝中各種事宜。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此時的他,其實就像是當年的孔明一樣,有調動全國軍政的大權,就只有皇帝能壓他一頭。這樣的身份和地位,究竟能不能壓制姜維呢?其實這個時候確實是可以的。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是何道理?

為什麼能制姜維?

姜維有他先天的不足,為什麼他作為孔明信任的大將,後來卻一直不得已施展才學?就是因為他羌人的身份,以及勇猛的作風,讓朝中很多人感到忌憚。所以,姜維在朝中並沒有多少支持者。更要命的是,在256年的時候,他被魏軍擊敗,朝野上下都在瘋狂地攻擊他,也就是說,姜維在後來的幾年裡,不但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在朝中也幾乎沒了根基。所以,這樣的情況下,諸葛瞻只要說句話,完全可以節制他。但是,諸葛瞻當然也知道,此時的蜀國,如果把姜維砍倒,恐怕再無人能夠統兵禦敵,所以他並沒有過多地彈劾過姜維。

也就是說,在260年左右的時候,他手中的權利,是足夠節制姜維的。但是他並沒有做絕,只是前幾年上走過一份奪其兵權的奏章,再沒有別的動作。所以,他最後高喊著“不制姜維”,並不是說自己沒有節制過,而且認為應該節制姜維,其實實際上他說這些只是為自己的不作為開脫而已。

諸葛瞻遺言“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是何道理?

為什麼說他不作為呢?這就是從黃皓身上看到的東西

諸葛亮死後,黃皓逐漸得勢,不但能夠進言,還能控制朝局。當時劉禪急於親政,想用自己的班底來控制朝局,諸葛瞻也是看出來後主的這種心思,所以一直不敢上表處置宦官,怕和皇權衝突而被殺。但是他作為當時官職最高的人,又是丞相孔明之後,哪裡能因為個人的生死而不去做這件事?也許正是因為不敢管黃皓,才索性不管姜維。但是到了最後,他不聽部將的建議,於是被魏國打得大敗,在恨自己無能的時候,又想起了姜維,怪他耗盡了國家的實力,這才胡說了那麼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