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據說愛斯基摩人語言中,表示雪的詞語就有幾十種,諸如aput (“雪在地面”), qana(下落的雪), piqsirpoq (堆積的雪),和 qimuqsuq (飄動的雪),mauyak (軟的雪)等等。 語言學家、人類學家弗朗茨·博厄斯於1911年出版的《北美洲印第安手冊》中向世人揭示了這個有趣的現象。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而在中文中,雪就只有一個詞語表達,如果算上對雪的描述的話,搜腸刮肚的也只能找到“鵝毛大雪”這樣的內容。在我們的語言環境中,需要用形容詞來對雪進行修飾才能讓人瞭解到下雪的情況,而愛斯基摩人就完全沒有這個困擾,他們創造的詞語完全可以覆蓋到雪的各種形式。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沃爾特·李普曼在他的傳播學領域奠基之作《公眾輿論》中提到“語言絕不是一個完美的達意工具。詞語和貨幣一樣是要反覆流通的,它今天會激發一種想象,明天又會激發出另一種想象。”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越是具體的詞彙,如愛斯基摩人的不同種雪,所能激發人的共同想象就越準確。而那些諸如愛、社會、發展等很寬泛的詞彙就會導致那個著名的結論——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如果為了溝通順暢,理想的情況就是創造出足夠多的詞語,供人們精確交流使用。但按照我國的基礎教育標準,成年人掌握6000箇中文詞彙就已經足以應付一輩子的生活。而一項國外研究表明2000個最常用單詞就覆蓋了79。7%的英文文字內容,當詞彙量增加到5000時,覆蓋率可以達到88。6%。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由此可見,在精確的表達和語言的效率之間,不同的文化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後者。那麼在精簡的詞彙表中人們又是如何保證能夠精準的溝通呢?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如果我們看見菜市場上一個大哥賣著茄子、西紅柿,我們只會覺得他是單純的在賣菜。但如果他把檸檬、西瓜、苦瓜、辣椒四樣東西堆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大腦內部的一種特殊的意義系統就被激活了,這酸甜苦辣,不就是構成了我們人生的百味麼?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就像我們雖然沒辦法像愛斯基摩人一樣窮盡雪的形態,但我們依然可以彼此交流對雪的感受。“鵝毛大雪”就是開啟我們這套意義系統的“芝麻開門”口訣,這背後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賴以生存的——隱喻。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在《公眾輿論》裡,李普曼寫道“語言就是一部暗淡的隱喻組成的辭典”。亞里士多德在《詩學》是這樣描述隱喻的——“以他物之名名此物。”也就是說一個東西,是或者像另一個並不是他自己的東西。與詩歌和哲學一樣,隱喻是一種古老的智力活動。

在美國的兩位語言學家喬治·萊考夫和馬克· 約翰遜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他們明確地提出了,“不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思想和行動中,日常生活中隱喻無所不在,我們思想和行為所依據的概念系統本身是以隱喻為基礎。”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隱喻——就是我們不用發明幾十種分別描繪雨雪雷電愛恨情仇的詞語,僅僅用上千個詞彙就能夠彼此有效溝通的秘密所在。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據說日本文學大師夏目漱石在當英文教師時,一次帶著學生翻譯“I Love You”這句話。大部分同學都是直接的用日語翻譯出表白示愛,但夏目漱石卻一邊搖著頭一邊說道:“日本人是不會這樣說的。”“那應該怎麼譯?”學生問道,“應該譯作:月が綺麗ですね(今夜,月色真美啊)。”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就像鄧麗君唱到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在東方文化中,月亮是一個極具魅力的隱喻。有明月寄相思的千里共嬋娟,有慨嘆際遇的莫使金樽空對月,更有哲學思考的江月何年初照人。也正是如此,共享漢文化的亞洲地區,會在月亮的基礎上,引申出美好、思念等情感隱喻。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如果對著一個美國人,大談月亮的感受,可能美國人的第一反應是,“我們第一個登上了月球”,“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在複雜的隱喻系統裡,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歷史長河裡的文化積澱,這種隱喻會給不同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交流帶來很大的麻煩。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就如東方的龍是祥瑞,但西方的龍就略有邪惡;重視發展的民族會認同“時間就是金錢”,但對於一些慵懶的部落,就完全無法理解這些現代的隱喻;甚至還有一些行為上的隱喻比如大多數的民族點頭都表示認同,但也有一些民族點頭就是表示反對的意思。所以當我們使用這一類隱喻的時候,一定要考察的是對方是否有同樣文化的積累,是不是足以對這些隱喻產生共鳴。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還有一部分隱喻是源自於一些人們的共同感受,比如酸甜苦辣的味道,在全世界的隱喻中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我們說“含辛茹苦”,也說“酸甜可口”,而在英文中也會說“you are so sweet”。這種味覺給人帶來的直觀經驗,會轉化為一種情緒的通感,只要是人類所在的地方,用這些交流都會讓我們暢通無阻。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很多時候,隱喻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只有在對我們所說的話語特別注意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比如我們形容一場辯論:你的觀點無法

防禦

;他攻擊我觀點中的

弱點

;我

粉碎

了他的論點;他從來沒

贏過

;你不同意?那就

反擊

吧;如果你採用那個

策略

,他會

消滅

你。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這些話我們會不假思索地講出來,但仔細的分析,其實我們在用了一整套戰爭的隱喻,來講人們爭論的過程形象的表達出來。當然,我們再這麼說的時候,並不是說一場真正的戰爭,而是抽取出大家可以共同理解的戰爭意義,來去構建一個頭腦中的觀念、一個意義的場景,以便兩個獨立的頭腦和人格,可以在同一個語境下互相的理解。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為什麼就這麼難溝通呢?”“為什麼怎麼說她都是不懂?”“為什麼我說的話他都沒反應呢?”

溝通的奧秘,是在酸甜苦辣中,蘊藏著那些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在這個時候,就要想想,我們是否用了一些對方無法理解的隱喻,如果有,將這種隱喻換作一種人類共通的諸如酸甜苦辣這些味覺帶來的情感共鳴也許會讓溝通更加有效。

蘇珊·桑塔格在她的《疾病的隱喻》中提出過“兩種文化”:試圖創造一個只有事實的世界的竭力清除歧義的科學性思維,和試圖以一個意義世界(宗教、道德、文學等)來取代這個事實世界的竭力尋找意義的隱喻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