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最近在追奇葩說,大張偉cue到《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大張偉的這番話,還被我同事贊為“人間清醒”。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此書是詮釋阿德勒思想的一本好書。

阿德勒是誰 ?

凡是學過心理學的都知道,心理學有三大巨頭,第一個是榮格,第二個是弗洛伊德,第三個就是阿德勒。

阿德勒說得好:

“不怕被討厭,是獲得自由和幸福的開始。”

什麼是不怕被人討厭的勇氣?王菲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記者、主持人問她問題時,她最常見的回答就是:

“ 我不知道。”

“ 我不認識。”

“ 我不想。”

“ 我沒什麼可說的。”

“ 跟你有什麼關係。”

只要王菲覺得問題很唐突,只要王菲覺得問題很冒犯,她就會這麼回答你,她從來不怕得罪人。

比如有一次,王菲和謝霆鋒在家接吻時,因為窗簾忘了拉上,就被狗仔給偷拍了。有媒體採訪王菲時問:

“ 你以後是不是應該注意點?”

王菲直接就開懟:

“ 我的窗戶是對著一座山的,所以我覺得我沒做錯事情,應該檢討的是他們。我不覺得需要去防範或者什麼,我在家接吻,關他們屁事啊。”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有一次釋出會,記者突然問道:

“ 你的離婚手續是不是已經辦妥?”

王菲立刻不爽了:

“ 跟你有什麼關係呀?”

記者:

“ 我們的讀者想知道。”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王菲立刻翻白眼:

“ 我是公眾人物,我就必須把我所有事情都告訴你嗎?

我還是那句話,跟你沒有關係,跟你的讀者也沒有關係。”

王菲跟竇唯離婚後,一個主持人問她:

“ 有沒有考慮給女兒找一個理想的父親?”

王菲聽完,一臉不高興:

“ 沒想過,我為什麼要給她找理想的父親,我女兒有自己的父親,我要找的是我的伴侶。”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我不知道王菲有沒有讀過阿德勒,但她真的是把 “被討厭的勇氣” 運用得超級好的一個人。

她從不犧牲自己去迎合別人的喜歡,從不綁架自己去達成別人的期待,從不委屈自己去為別人的情緒負責。

她把自己活成了 “ 仙 ” 。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有一次明星聚會,主持人問明星們:

“ 你們最羨慕誰?”

鄭秀文率先回答:

“ 如果說羨慕,也只有王菲一個。”

記者問:

“ 為什麼?”

鄭秀文感嘆說:

“ 我們只是藝人,而王菲是生活藝術家。她愛自己愛得深沉,活出了我們渴望卻難以達到的樣子。”

怎樣才能擁有王菲這樣不怕被人討厭的勇氣?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最重要的就是 “ 搞清楚這是誰的課題 ”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一般只有兩種課題:

一種是「自己的課題」,一種是「別人的課題」

那怎樣區分一件事是 “ 自己的課題 ” 還是 “ 別人的課題 ” ?

阿德勒說很簡單:

“ 誰為這個選擇的結果負責,那這就是誰的課題。”

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父母要求你生二胎,這是父母的課題,還是你的課題?

這當然是你的課題,因為生二胎的結果是你來負責。

阿德勒有一句名言:

“ 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干涉。”

所以一個人要想活得自由而幸福:

一是「我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二是「也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什麼是 “ 我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 ” ?

這個我就不展開說了,用一句話總結就是:

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只要不是自己的課題,無論你認為自己多麼正確,也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也不要以此為理由去責難對方。

這裡重點說一下 “ 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 ,因為這一點的重要性,要重於前者。

何為 “ 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 ?

我先講一個故事吧。

去年某天,我表妹被她同事氣哭了。

表妹是一個老好人,只要同事有求於她,不管自己有沒有時間,不管心裡是不是願意,她都會說一聲:“行” 。

當天,她老闆說:

“ 今天把該做的事都做完,明天三八節放假一天。”

於是,一位同事找到她:

“ 我事多,你幫我改改策劃案吧。”

表妹又回答:“行。”

她自己分內的活也很多,導致下班時策劃案還沒改完。

結果這位同事就生氣了:

“ 不行就別答應啊,耽擱我的下班時間。”

我表妹委屈得眼淚直打轉。

她就是沒做到 “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

王菲的“被討厭的勇氣”,大張偉也cue

所謂 “ 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 ,第一就是要確定 “ 誰為這個選擇的結果負責 ” 。

如果確定我要為選擇的結果負責,那我正確的做法就應該是:

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道路。

就上面這件事情而言,我表妹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已經夠多了,所以如果要 “ 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道路 ”,那就應該直接拒絕。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季裡,藍盈瑩想讓李斯丹妮幫自己排舞,李斯丹妮不好意思拒絕,就答應了。

這時張雨綺站了出來,“ 她沒時間,我們自己組還沒搞定呢。”

張雨綺就做得特別好,想到選擇的結果要由自己組來承擔。

所以如果要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道路,那就應該果斷拒絕,這就是 “ 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 。

其他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比如父母讓你生二胎。

生二胎的結果是由你來承擔,所以這就是你自己的課題,你高興生就生,不高興生就不生。

你要選擇 “自己最開心的道路” 。

所謂 “ 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 ,第二就是在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道路時,不必為對方的情緒負責。

為什麼不必為對方的情緒負責?

三個原因。

一是無論你做得多好,無論你多委屈自己,總還是會有一些人不滿意。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 即使你是一顆最鮮嫩多汁的桃子,可世界上還是會有人不喜歡桃子啊,所以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 二是別人干涉你的課題時都沒顧及你的感受,為什麼你要顧及別人的感受。網上有一個提問:怎麼解決 “太在意別人的評價” 這個問題?一個回答很巧妙:“ 如果你死了,這些人不會傷心超過10分鐘,那你為什麼要照顧他們的感受呢?”

三是如果我們一味去尋求別人的認可,按照別人的期待去生活。

如果我們生命的意義就都是由別人所賦予的,那我們豈不是一直生活在別人的人生當中。

所以要想擁有自己的人生,我們就必須擁有不怕被人討厭的勇氣。

在選擇對自己最好的道路時,不必為他人的情緒負責。

所以阿德勒說得好:

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不要害怕別人的討厭,不要擔心別人的失望。如果不能承受以上這些代價,那你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獲得自由。

所謂自由,就是不怕被討厭。

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第一要好好做人,第二不要慣壞了別人的壞毛病。

所謂 “ 不讓別人干涉我的課題 ” ,第三就是要建立自己的處事原則。

作家劉同講過一件事。

一位朋友給他打電話:“ 我要買車,差點錢,能不能借我點?”

劉同說:“ 我有錢,但是不能借。”

朋友有點蒙。劉同解釋說:

“ 前幾年,我借錢給朋友,後來鬧得很不愉快,所以我就定下了規矩:絕對不再和朋友發生金錢關係。”

一開始,劉同怕別人說他自私,擔心因此會失去一些朋友,沒想到,沒多久大家就都理解了。

“ 自從建立不借錢這個原則後,我就再也沒有吃過借錢的虧,我也沒有因此而失去朋友。”

劉同用經歷告訴我們:

別以為曲意逢迎能換來美好結果,無底線的委屈自己只會招致更多放肆。

只有那些敢於 “ 被討厭的人 ” ,敢於用 “ 不怕被討厭 ” 建立原則的人,才能從人情世故中獲得真正的解脫。

建立原則有兩大好處:

第一:你不用開口,原則就幫你消解了很多麻煩。

第二:更有利於維持和諧長久的關係。

就像劉同一樣,大家都知道他不借錢,所以既不會找他借錢,也不會因為他不借錢就生他的氣。

在你接觸的 10 個人當中,一般有 1 個人比較討厭你,有 2 個人比較喜歡你,剩下 7 個人兩者都不是。

這時候,你該怎麼辦?

阿德勒提醒我們:

“ 我們要多靠近其他9個人,尤其是那2個喜歡你的人,而不是費力討好那1個不喜歡你的人。”

人生本來就是這樣。

有人喜歡你,就會有人討厭你。

有人在乎你,就會有人輕視你。

有人讚美你,就會有人批評你。

所以,你要學會用 “ 這個人的喜歡 ” ,去趕走 “ 那個人的討厭 ” 。

用 “ 這個人的在乎 ”,去打敗 “ 那個人的輕視 ”。

用 “ 這個人的讚美 ”,去抵消 “ 那個人的批評 ”。

正如《被討厭的勇氣》說的那樣:

如果有兩種人生讓我選擇,一種是「被所有人喜歡的人生」,一種是「有人討厭自己的人生」,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要麼得罪別人,要麼得罪自己,只要不傷天害理,就選擇前者。

祝你從新的一年開始,能夠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你越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你就會越來越接近幸福。

本文轉載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