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孟定農場螞蟥猛,老漢告知:螞蟥有兩怕,一怕小便二怕蜂蜜

大學生連記事6

1968年11月,我作為昆明師院(今雲師大)67屆畢業生,和同學

一起

赴14軍40師的農場報到。

我們

花了6天5夜,

從昆明來到

邊疆小城孟定。

到了農場駐地,

全連上下圍著吃喝拉撒睡忙活了一天,至少解除了內急時的後顧之憂,無需再由排長充當

交警

放號通行,至於怎樣把飯做好,夜間如何防蚊等

只能“統籌解決”了。

晚點名時

指導員對大家的表現給予了真誠的讚賞。他說

照理無論從哪方面說都應該讓大家稍事休息一下了,但是由於部隊換防時

正是水稻成熟待割之時,部隊只能服從命令聞風而動,丟下

200

來畝水

稻便走,那些穀子有的已經發芽,再不收割就要爛在田裡了,沒有辦法

,對不起大家了,“從明早開始

我們就要投入搶收水稻的戰鬥中”

云云。

我們為指導員的誠意打動,二話不說便去做

割稻的準備工作。其實在當年的教育方針中

,就有一句話叫

“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在這

方針的指引下,自1957年讀初中始,我們就勞動不斷,連裡大多是農家子弟,春播夏鋤秋收冬藏的農活都幹過,而且今來部隊農場的任務就是鍛鍊,要在實踐中吃大苦,耐大勞,滾一身泥巴,沾一身油汙;脫掉一層皮,煉一顆紅心。眼下水稻熟在田裡,

保護

財產乃是大義之所在,捨己為公才算得上是崇高。“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體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寧可為公前進一步死,不可為私後退半步生”

這些豪言壯語言猶在耳。秋收秋種,下田割稻,以前也幹過多次,算不上是什麼新鮮事,次日早點後,帶上鐮刀,便跟著指導員、排長去收割水稻。

稻田就在南定河畔。這孟定壩子東北高西南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橫貫孟定壩的南定河為地勢所定,一反常態地“一江春水向‘西’流”,非常任性地向西流入緬甸的薩爾溫江。而我們所在的下壩

正位於壩子的最末端,小黑河與南定河在此交匯。這裡海拔最低,溼地廣佈,兩岸大片沼澤,滿是蘆葦。

1966年

,為落實

老人家的指示,40師120團在這裡開挖水渠,造田植稻。由於工程浩大,又是倉促上馬,有的田裡排水不暢,積水很深,以至成熟了的穀穗都漂在水面。指導員率先下水,霎時田水便漫至臀部,我們也不再猶豫,紛紛下去,而個子矮小的女生差不多被淹到腰部。

剛在水中有所適應,便覺得右腿處奇痛難耐,趁著抱谷上埂的機會看了一下,但見一色彩斑斕,似泥鰍般長短的軟體動物在腿上蠕蠕而動,頓覺肉麻心悸,原來是被螞蟥叮咬上了。

憑著以往的經驗,被這廝叮上是不能拽扯的,只能在被叮咬處的周圍用力拍打才會掉下。但就在掉下那刻,被叮咬處已是血流如注,頓覺肉麻心悸。

天不分南北,地不分東西,舉凡在當年還沒有使用農藥化肥的田中作業

總是免不了會被螞蟥叮咬的,因此儘管血還在流著,還是一聲不吭地回至田中繼續收割。孰料,剛把右腿上的螞蟥拍下,左腿又被那廝叮咬上了,於是再將其拍下,而叮咬處又是血流如注,如是者三。

孟定這水田裡

多水蛇和螞蟥。水蛇膽小,見人就跑。這螞蟥卻是專門叮咬人的貨,而且它

叮人是不分親疏貴賤的,就連指導員、排長也不放過,輪到排長被叮上了,只見他把被叮咬的腿

優雅地放在田埂上,隨手將別在腰間的膠鞋緩緩抽出,對

著螞蟥叮處就那麼“啪啪”兩下,那螞蟥便應聲掉下,排長說聲“小樣

當即將其戳為肉泥後

轉身又去割谷。“

新兵蛋子,老兵油子。”新兵老兵就是不在同一個檔次上,彼此的差距立馬可見。

這孟定的螞蟥平時也就指尖大,伸開卻有半尺長,個頭之大,

為數之眾,吸血之猛還真個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當日

舉凡下田的人雙腿都被叮咬了幾處,一時間,只聽得田間驚叫聲、拍打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休息時,坐在田埂上,

看著那滿是紅斑血流不止的雙腿,幾個女生不

潸然淚下。

想著以後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

至少也是一年半載,絕非十天半月咬咬牙齒就能過去的事,若每天都要這般流血,任你身體怎樣強壯,這體內的血“

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莫說女生受不了,就是我們這些糾糾一介武夫,也難免黯然神

,英雄氣短,沮喪起來。

第一天干活

就被這賊螞蟥來了個下馬威,不由人聯想起古代的

殺威棒。古代那些個被髮配充軍的犯人到得邊疆時,監獄裡的管營、差撥

都要讓他們先吃一百殺威棒,以此殺殺他的氣焰。只見管營不容分說,大喝一聲:“左右!與我馱起來,打!”一陣亂棒下去,犯人被打得皮開肉綻,死去活來,哭爹叫娘,從此皈依伏法,百依百順,這就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殺威棒。

我們初到孟定,這螞蟥不問青紅皂白見人就咬,張口就叮,叮了左腳叮右腳,血流不止,

頭皮發麻,

實在叫人膽寒,一時間竟沒了底氣,這見人就咬的螞蟥多少就有些個酷似監獄裡的那殺威棒。

這田中之水所以如此之毒,應該與這裡高溫的氣候和地勢的低

有關。

這下壩村地處北迴歸線,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600毫米,海拔低至485米(省會昆明

市中心海拔為

1

891

地勢低凹處,排水不暢,天長日久,便成了一塘塘死水,再經太陽的暴曬,“死水”變成了“毒水”。“毒水”中的富營養物質增多,便為類似

螞蟥

、蛇一類的軟體動物提供了繁殖生長的環境。因此壩子裡許多塘中之水乍看去十分清澈,其實它比田中之水更毒。

由於缺乏這方面的常識,我與家驊兄曾幹過至今想來還後怕的一件蠢事。

那時

我們犁田用的水牛是向邊防團借來的

按部隊的作風,但凡借來的東西用完後都要打整乾淨,完好無損地還給人家。耕田結束,排長派我倆去把牛送還,我倆見那牛身上滿是泥土,欲將牛們趕進塘中洗淨,誰知那一向溫順的牛們竟死活不肯下水,我倆只得高舉竹棍

用強制手段將它們趕將下去,自己也脫了衣服準備下水洗牛。孰料

衣褲還未及脫盡,牛們便躍出水塘,一個個像發了瘋似

向灌木叢中鑽去。我倆好生奇怪,待追至叢中,見牛們都在密枝上來回

摩擦

,定睛一看,原來牛身上有

螞蟥

無數,其狀目不忍睹,我倆忙著用樹枝將

螞蟥

逐一挑下,牛們方安靜下來。

所幸當日我倆還未及下水,若是也光著身子下至塘中,被

螞蟥

叮個半死當不足為奇。多年後說及此事家驊兄還呈驚恐之狀,有他寫的詩為證:

老牛入塘遇

螞蟥

,溫順頃刻變瘋狂。

荊棘叢中頻打滾,血流如注遍體傷。

這螞蟥尚且連牛皮都能咬破,何況人皮!

先前我們見牛身上有許多個疙瘩,總覺得怪怪的,村民說:“螞蟥在裡面。”我們是半信半疑,今經此事,相信了。不但相信,而且出於

牛道主義

,又幹了件蠢事。

1969年春耕大忙時,正是用牛之際,犁田耙地最得力的一頭水牛

竟死於非命,直把連長氣得臉色發青。原來

是雲大一

具有樸素感情而且責任心極強的同學見這水牛被牛虻、螞蟥叮咬得煩躁不安,便心發慈悲,

將敵敵畏塗抹於牛身上,意在毒死牛虻、螞蟥,他也不想想

牛向來就有舔舐面板的習慣,這頭壯牛就因舔舐了面板上過量的敵敵畏而中毒身亡!

事後

寨子一老漢說螞蟥有兩怕,一是怕小便,二是怕蜂蜜。

牛肚裡長了疙瘩有了螞蟥,讓牛喝上幾次蜂蜜水,螞蟥就會化成肉色的糞便被排出,有的牛一拉就是大半盆。可惜牛已經駕鶴西去,再說蜂蜜水怎樣有效的話

就純屬馬後炮。但一次薅秧時被螞蟥叮上了,趁著

沒有女生

,情急之下轉過身去朝著螞蟥叮處撒了一泡尿,頓時立竿見影,那螞蟥果然掙扎著立馬掉了下來

真個是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民間有的土方還是管用的。

這孟定不唯田間水中有水

螞蟥

,山間林中還有善於弓身飛躍的旱

螞蟥

,同樣兇狠歹毒,不同之處是水螞蟥不分青紅皂白見人就叮,

山螞蟥還會講一點先來後到,獎勤罰懶

它不叮走在前面的人,專叮後面的人。

自打知道了它這一特點後,不用揚鞭自奮蹄,每有上山幹活的差事,那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當然,這都是剛開始的事,後來由必然王國進入到了自由王國了,只需折一樹枝一路搖打著緩緩而行,那廝也就近身不得了。

記得耿馬縣有村寨是以螞蟥命名的,比如

螞蟥

箐、

螞蟥

溝,該不是與螞蟥多而兇猛有關吧。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五

十多年過去,掀起褲管,當年在田中插秧、收稻時被

螞蟥

叮咬過的

滿布在小腿上的

疤痕猶現,撫疤追昔,怎不令人感慨

噓。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