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冥界主宰原本只有一個閻王,為何後來變成了十個?

閻羅王一開始只有一殿,是冥界唯一的死神之王。後來,人們將冥界擴編為十殿,每殿有一王,共有十殿閻王。這十殿分別是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轉輪王。

冥界主宰原本只有一個閻王,為何後來變成了十個?

我們現在所說的就是第五殿的閻羅王。

這閻羅王就是閻羅王包,其人物原型就是宋朝的包拯。包拯在歷史上的地位並不顯赫,最早才做到了樞密副使,但是在民間,尤其是戲曲、說唱文學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為什麼大家喜歡包拯呢?

冥界主宰原本只有一個閻王,為何後來變成了十個?

因為包拯立朝剛毅、不懼權貴、敢言直諫,甚至還要替百姓申不平。民眾憧憬正義,主張善惡必報,便將包拯抬到了一定的高度。所謂“有冤必告清官,清官必找包公”,包拯就是正義的化身。

當然,民眾並不滿足包拯只是清官,還將其神化,入了神道。人們賦予他“活閻王”的身份,並給予他一定的“法力”,比如出入陰陽,掌控生死,幾乎無所不能。關於這一點,我們在老版的《包青天》中也能窺探一二。

所以,以包拯為原型的閻羅王在民間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大眾認可的結果。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古代原本沒有陰間之主的觀念,更沒有閻羅王之說。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東嶽大帝”——泰山神。

泰山神是本土道教信仰的神仙,不僅主生,還主死。《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就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靈之府也!”

佛教傳入我國後一切發生了改變。佛教中有個叫閻摩的神明,他掌管死亡及審判亡靈。閻摩與我國傳統信仰相結合便產生了閻羅王。

在早期的佛教神話中,閻羅王原本只有一個,也是冥界唯一的主宰。這樣一來,地獄的統治權就被佛教壟斷了。

但道教並不甘於這種現狀,於是將冥界拓展為一個全新的地下世界。這個地下世界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有閻羅王,有陰帥判官,也有眾多獄卒,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

在這套體系裡,閻羅王就有十個,而且他們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各有原型。

第一殿的秦廣王蔣,就是蔣歆。蔣歆為漢末秣陵尉,曾追逐強盜至鐘山腳下,死後就葬在南里;第二殿的楚江王歷,一說為屈原死後化身,一說為周厲王所化,考慮到周厲王生前就暴虐無比,大多數人認為楚江王生前是周厲王;第三殿的宋帝王餘,其原型也有兩種說法,一說唐僖宗時洪州刺史餘良,一說南北朝的劉宋皇帝劉裕;第四殿的仵官王呂,就是三國時期的吳國重臣呂岱;第五殿的閻羅王包就是包拯。

第六殿的卞城王畢就是北朝名將畢眾敬之子畢元賓;第七殿的泰山王董,就是東漢末年劉備手下官員董和;第八殿的都市王黃,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黃中庸;第九殿的平等王陸,就是南宋的愛國詩人陸游;第十殿的輪迴王薛,就是唐朝初年名將薛仁貴。

在佛教本土化的過程中,逐步與道教結合,閻王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來世俗。百姓比較認可的官員或者將領,都可以在陰間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