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

在雍正王朝中,富寧安擅自出兵追討叛軍,也導致了全軍覆沒的悲劇,然而就此等情況而言,富寧安應當是受到軍法執行,更何況富寧安對於年羹堯尚未有逆反,然而卻直接遭到了射殺,這裡邊是怎麼一回事呢。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

年羹堯此舉意在增加自身的威勢,然而我們知道年羹堯此刻早已經擔任陝甘總督多年,可謂是位高權重,又何須以此等偏激之法加強自身威懾力呢,這裡邊自然需要有其他外界的緣故。

雍正初上臺,在朝堂上八爺一派還不太安生,而遠在西北的十四爺也是不小的不穩定因素,更何況青海此時羅卜藏丹津也發生了叛亂,因此年羹堯被授予重任,成了撫遠大將軍,而這一職位相對來說就沒有那般穩固了,那麼彼時的西北擁有著幾方勢力呢。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

富寧安代表著十四爺與八爺一派,在西北大軍中雖說失去了兵權卻也依舊擁有著不小的權勢,這類人對於遠道而來接替的年羹堯部自然抱著不歡迎態度,抵制甚至敵對都是正常表現。

一方面,嶽鍾琪等舊部是年羹堯管制西北四省的倚重,可謂是中堅分子。另一方面,雍正的疑心重重顯然也留有後手,伊興阿等將領雖說也是年羹堯所轄,對於大將軍敬重有加,但同時也是雍正監視西北大軍的眼線。當然,雍正作為清廷之主,任何人都有職能向其彙報情況,不過總歸來說是親疏有分的。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

因此,雖說年羹堯此前有著多年陝甘總督的治理背景,可謂是康雍之際的重臣,但是想要到尚未熟悉的西北展開工作還是有著不小的困難,畢竟十四爺一派連雍正都不大服氣,又如何能夠聽信年羹堯所言所管。然而此刻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卻急需平定,想要將手頭23萬兵馬發揮到極致,亂世用重典便是如此。

雍正初年,各方勢力交織在西北,年羹堯所要做到的就是將自己的西北的威信達到絕對的高度,如此才能夠順利的執行往後的處置。年羹堯一方人馬自然無須擔憂,而雍正人馬也會以大局為重輔助年羹堯,自然剩下的不穩定因素便是富寧安這類反對派,雖說富寧安尚未叛逆,然而卻也曾公然違抗年羹堯的命令,因此富寧安之死便是必然。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

在富寧安擅自出兵導致全軍覆滅後,年羹堯就知道自己有資格處決掉這位不聽的臭弟弟了,雖說不合理法,然而年羹堯知道雍正是站在自己一方的便足以。因此,富寧安之死就成了最好的墊腳石,且親手射殺的工作由年羹堯操辦,也彰顯了自己的權威與魄力,凡此種種都是為了西北大軍上下對於年羹堯的服從。因此,即便富寧安不死,也會被年羹堯藉機成為自己權勢上升的靶子。

事實上,無論是年羹堯還是雍正,都在等待著富寧安一派犯錯誤,甚至是可以為此製造富寧安的兵敗,這一點而言,都是做得出手的。富寧安的兵敗不僅僅代表著自己的隕落,更代表著背後十四爺八爺一派的被打擊,這在雍正初年很有必要。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

富寧安是反對派系的舊有勢力,是年羹堯此番行動最大的障礙,更是雍正初年維護穩定製造更好生計的攔路虎。雍正初年,原本接手的就是康熙後期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由於水災由於人禍,國庫相當的空虛,因此羅卜藏丹津的平定就需要快準狠,如此才可以令清廷進入下一步的準備。

此外,富寧安也是十四爺兵權掌控的可能性,假若在富寧安的阻攔下,年羹堯此行未果,十四爺重新出山的可能性也並非全然沒有,畢竟此刻的雍正根基尚不穩定。雍正初上臺,十三爺就將豐臺大營籠絡在手,而十四爺被召回京師奪了權,可以說富寧安已然成了八爺一派最後的倔強。如此一來,於公於私,富寧安都是雍正一方需要剷除的,年羹堯此番舉動是受到默許的。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

正當富寧安犯下錯誤,年羹堯知道不能給富寧安辯解的機會,因此直接便是當場射殺,換言之富寧安不能活著離開。假若給了富寧安軍法處置的機會,無疑是給了八爺一派機會,更何況精通西北軍務的十四爺或許能夠從中發現玄機,或者是倒打一耙,總而言之,死人是不會開口說話的。因此,富寧安只能夠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至於說軍法處置,想必雍正都不會希冀如此。

雍正王朝中,富寧安的結局是註定的,成了年羹堯立威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