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慈禧過壽,放生時鳥不飛、魚不走,李蓮英靈機一動,慈禧大賞眾人

放生,是一件並不陌生的活動,而且從古至今備受歡迎,尤其在佛教不殺生的理念下,放生也是一種積德行善。

慈禧太后,晚清的“女皇帝”,雖然位高權重,但她也是佛教的一名信徒。其實,清朝的大多帝王之家都是佛教的信徒,比如雍正、乾隆等等。

慈禧信佛,連生活用品都可以看到佛教的影子,比如張之洞送給她的那把翡翠降魔杵,令她愛不釋手。降魔杵顧名思義,是用來降魔驅鬼的,是佛教的一種法器。

慈禧過壽,放生時鳥不飛、魚不走,李蓮英靈機一動,慈禧大賞眾人

慈禧不但信佛,而且信的有些不一般,她自命不凡的把自己比作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在她天馬行空的想象下,她自己都成為佛了。

她的寵信太監李蓮英深知慈禧信佛,而且她更知道慈禧喜愛權利。同治皇帝早亡,慈禧又把年幼的光緒帝推上皇位,其用意就是讓光緒帝成為傀儡,把權利再度奪回到自己手中。但礙於顏面,這種話慈禧不好自己說,再者她畢竟不是皇子皇孫,沒有合法繼承皇位的權利,所以朝中總是有人反對她再次“垂簾聽政”。

李蓮英就像慈禧肚子裡的蛔蟲,知道慈禧想再度“垂簾聽政”,但又沒人牽頭上奏摺請求慈禧出來掌權,這種“出頭鳥”的事情也就非李蓮英莫屬了。

李蓮英在萬壽寺建造了一尊慈禧模樣的觀世音菩薩塑像,然後謊稱說大雄寶殿有雙佛顯光。功課做好後,引領著慈禧太后到了觀世音塑像前,帶領文武大臣跪倒在慈禧和塑像面前,說慈禧就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大家的“老佛爺”,新帝尚幼,還要辛苦“老佛爺”再次出來執掌大局,救萬民於水火,匡大清之社稷云云。

一頓奉承,演戲之後,成功的讓慈禧太后再次“垂簾聽政”,慈禧老人家還可以裝作一臉無奈的說,你看都是大家之所求,我也不好駁了大家的情分,我就暫且委屈一下自己,再次出來執政吧。說實在的,慈禧太后和李蓮英真是一對好演員!

慈禧過壽,放生時鳥不飛、魚不走,李蓮英靈機一動,慈禧大賞眾人

光緒帝雖然年幼,但畢竟會長大,到了1889年,17歲的光緒帝和裕隆皇后成婚了,這就意味著慈禧要再次歸政了。當年二月三日,慈禧太后名義上被迫正式歸政。

當然,慈禧不會這麼老實的退居幕後的,在她歸政之前把朝中重臣的職位都換成了只效忠她本人的自己人,並且要求光緒帝在朝政上必須“稟白而後行”,也就是必須慈禧點頭,光緒才可以辦事。

1889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二月三日慈禧歸政,這一年陰曆十月初十是慈禧的五十五歲大壽;再五年後,1894年,是慈禧太后的六十歲大壽,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甲午戰爭那一年了。55歲大壽時她歸政了,60歲大壽時本想著裝逼一大把,結果甲午戰爭慘敗,她也不好再大肆鋪張,自己在寧壽宮黯然的過了六十大壽。

兩次大壽慈禧心裡都不舒服,而且在這之前都是自己面對群臣,有事面奏,自己下決定,有那種唯我獨尊的自豪感。現在總是要在光緒帝哪裡繞一道彎子,而且光緒帝還總是不聽話,總想著和慈禧較量較量。

慈禧心裡有一百個落寞感,李蓮英深知癥結所在。在慈禧過壽時遊頤和園,李蓮英安排了放生專案,不過這個放生專案李蓮英事先做了很多的功課。

慈禧過壽,放生時鳥不飛、魚不走,李蓮英靈機一動,慈禧大賞眾人

慈禧在李蓮英的引領下,打開了鳥籠,放飛小鳥翱翔天空;又開啟魚簍,放魚兒重回河流。但是奇蹟發生了,小鳥剛飛出鳥籠就自己又回到了籠子裡;魚兒也自願的回到了魚簍裡,在場的人都看傻眼了。

慈禧看到這一刻,眉頭一皺,眼看要發火,只見李蓮英迅速跪下高喊:“老佛爺洪福齊天,連魚鳥都捨不得走啊!”

慈禧一聽這話,瞬間眉開眼笑,十分高興,重賞李蓮英和其他負責放生的小太監。在李蓮英說出這句話之前,大傢伙可是嚇壞了,一看慈禧發火了,想著自己這次估計要腦袋搬家了,一個個嚇得臉色如死灰。

事後大家都感謝李蓮英救了大家一命,其實這是李蓮英使得小伎倆,他在此之前令人把鳥、魚先是餓上很久,再把食物放進鳥籠、魚簍,經過多次馴化之後,這些小動物就自然不會離開了。

慈禧過壽,放生時鳥不飛、魚不走,李蓮英靈機一動,慈禧大賞眾人

李蓮英為了討好慈禧,為了博得慈禧一樂也是費盡心機,煞費苦心啊。如果他把這份心思放在勸解慈禧為國為民上,估計清朝也不會這麼快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