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松桃“三增”打造易地搬遷戶幸福生活新港灣

松桃苗族自治縣創新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管理方式,以“三增”打造易地搬遷戶幸福生活新港灣。

增配“物管站”。採取行政村的管理模式,將1500-2000人劃分為一個社群,根據社群黨員數量設立黨支部,由1名黨建業務熟悉的幹部擔任黨支部書記並聯系一個社群、聯絡3-5名黨員,從搬遷群眾中推選出社群樓長,履行行政村村主任職責;建立安置點物業服務中心,由1名副主任科員擔任負責人,抽調幹部及社群樓長集中辦公,並聘任社群樓長按月發放工資,由安置點物業服務中心履行“物管站”工作職責,全面負責水電管理、衛生保持、防搶防盜、園林保護等方面工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帶來優質的物業保障。

增設“後勤部”。按照“2萬人以上設黨工委及管委會,2萬人以下設黨委及綜合服務中心”的原則,設立安置點黨(工)委,由所在地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任書記;設立管委會及綜合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由所在地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兼任,綜合服務中心主任由所在地社會服務中心主任兼任;按照500名搬遷貧困戶抽調1名幹部的原則,團山安置點抽調12名幹部及背後坪安置點抽調40名幹部成立兩個“後勤部”,涉及黨建、教育醫療、就業、司法等多項工作,實現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高效便民後勤保障。

增強“服務圈”。根據“一點一站、一點一校、一點一室、一點一鋪、一點一場”的要求,在安置點建立完小、衛生室、超市、廣場及公交站臺,採取從縣城學校抽調優秀教師任校長,從搬遷人數較多的鄉鎮(街道)抽調教師,從縣醫院、中醫院抽調醫務人員,從搬遷貧困戶中按戶分配就業人員的方式,健全安置點“服務圈”,全方位保障搬遷貧困戶“吃穿住行用”的需求,確保縣城中心有的安置點都有,並且為搬遷群眾提供五點五場所300至500個不等的就業崗位,實現搬過來、穩得住,建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服務保障。(劉振斌)

【來源:貴州文明網_文明城市】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