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典故主人翁,刺客豫讓有多悲壯

太史公筆下寫的先秦時期有五大刺客,春秋時期兩個,曹沫和專諸,戰國時代也是兩個,聶政和荊軻,還有一個就是豫讓,他是夾在三分分晉,春秋和戰國的分水嶺時代。他是非常敬業的刺客,雖然極其敬業但沒有成功,那種精神可歌可泣。他為後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年典故和“斬衣三躍”的成語。被人尊為“死士”,“俠士”,以死來替主人報仇,報答主人對他的知遇之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典故主人翁,刺客豫讓有多悲壯

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士在那個時代是個特殊的存在,在那種貴族領主才能擁有自己的領土時代,士是很難爬到那種高度的,幾乎沒有希望,他們只是社會的底層,只能寄託在貴族家裡做門客之類的幕僚。其他很難選擇,畢竟上升途徑很難。豫讓就是這一類人—士。

豫讓開始是在範氏做家臣,後來又給中行氏做家臣,一直默默無聞。最後轉投智伯瑤門下,智伯對他很是重視,君臣關係很融洽,豫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過。其實晉國公室在春秋後期越來越式微,權利和土地基本被六大貴族給瓜分了,這六姓就是範氏,中行氏,智氏,還有後來的韓趙魏。他們不僅瓜分晉國,六姓之間也不消停,相互攻伐。智家的智伯瑤先後滅了範氏和中行氏,準備對其他三家動手,韓趙魏三家聯手把智伯給打敗了,也瓜分了他的土地。最後三家乾脆把晉國公室給廢了,自己建立國家,這就是韓趙魏三分分晉的過程。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典故主人翁,刺客豫讓有多悲壯

智伯非常自信,志得意滿,準備收拾剩下的三家。在進攻趙襄子的時候被他聯合韓魏兩家來了一個反擊,結果智伯不僅被殺,領土也被三家給瓜分了。趙襄子當年沒少被智伯給壓著欺負,當時實力不允許,現在把智伯給滅了,那叫一個解恨,就把他的頭蓋骨漆成飲具。豫讓才剛過上幾天好日子,智伯又完了,他只能逃跑啊,躲得遠遠的。他越想越恨啊,他本來只是一個普通計程車,幸得智伯對他很好,才讓他有個安穩的地方呆,剛準備好好工作來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結果被趙襄子給殺了,還把他頭顱做成漆器來侮辱他,豫讓不能再忍了,決定替主人報仇。

豫讓經過一番謀劃,易容成受過刑的人,混進趙襄子家裡幫他粉刷廁所。身上揣著匕首,尋找機會刺殺趙襄子。這天,趙襄子準備如廁,心裡一驚,感覺有問題,可能感受到了豫讓那滔天的仇恨,於是下令搜查可疑人員,結果豫讓露餡了,匕首被搜出來了。豫讓也是個漢子,當場承認。屬下準備殺死豫讓,趙襄子阻止了,說豫讓是個義士,把他放了,何況智伯已經被滅了,也沒有繼承人,不怕他,豫讓作為家臣替主報仇,這是賢士所為,我不能殺賢人,於是把豫讓給放了。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典故主人翁,刺客豫讓有多悲壯

經過這次刺殺失敗事件,撿了一條命的豫讓並沒有放棄,而是在蟄伏,另找機會,總之誓死要替智伯報仇。這次失敗要總結經驗,好好謀劃一番,下次一定要找準機會,不能再失手了,不然下次肯定沒機會了。

經過一番自殘式的喬裝打扮,以達到報仇的意圖,他不惜把漆塗在身上,使面板爛得像癩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喬裝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認,裝成乞丐討飯。他現在這個樣子連妻子都沒有認出來,他感覺易容很成功,但是朋友認出來了。朋友給他看到他這個樣子也心痛的流淚,跟他說,你這是何必這樣自殘呢!以你的才華,親近趙襄子很容易,他肯定能重用你,你伺機行事肯定能刺殺趙襄子替智伯報仇。豫讓辯駁說,我不能那樣做,委身於人得到重用又要刺殺主人,這樣有悖君臣道義,我不能那樣做,我要光明正大的刺殺報仇,讓那些有異心的人感到慚愧。朋友看說不動於讓只能一聲嘆息。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典故主人翁,刺客豫讓有多悲壯

之後,豫讓天天刺探情況,終於摸清楚了趙襄子的出行路線。這一天,趙襄子帶著隨從出行,豫讓早已埋伏在一座橋下。為了紀念豫讓,後人將這座橋稱為赤橋,還有一種說法叫豫讓橋。趙襄子子也是命大,好像有神靈相助,總是在有生命危險的時候能感受到,這次也不例外。當趙襄子走到橋頭的時候,他的馬受驚了,他感到不得勁,好像有人要行刺,第一時間想到可能又是豫讓要刺殺他,馬上讓屬下盤查搜尋。果不其然,這次豫讓又被抓住了。趙襄子問豫讓:先生不是以前侍奉過範氏和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滅了,你怎麼不替他們報仇反倒委身於智伯?現在智伯已經死了,為什麼還要如此不惜一切代價替他報仇刺殺於我呢?豫讓回答到:臣侍奉範氏和中行氏,他們都以普通人一樣對待我,所以我也只以普通人待他們。智伯跟他們不同,他以國士一樣看待我,我也應當像國士那樣回報他。豫讓也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趙襄子聽了非常感到,雖然覺得豫讓是賢士,但還是不能放他走,因為他已經鐵了心要替智伯報仇,感化不了他,於是讓人把他圍起來。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典故主人翁,刺客豫讓有多悲壯

豫讓知道這次無論如何也活不成了,再也無法替智伯報仇了。於是請求趙襄子把一件穿的衣服給他,象徵性的刺衣服報仇。趙襄子同意,讓人拿著自己的衣服送給豫讓。豫讓拔劍多次跳起來刺向衣服,彷彿有滿腔的仇恨憤怒。隨後仰天長嘆:“吾可以下報智伯矣”,接著拔劍自盡。給後人留下“斬衣三躍”的成語。

豫讓這種死士精神也是春秋時期的大義,有人反對,也有人贊同他這種精神。反對者的意思是愚忠,不可取,人人都向他一樣,這個社會就不太平了。支援他的人就說,這是可取的,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民族大義,都需要獻身精神。先秦時期的那些士和俠客都非常重承諾,一諾千金。專諸刺吳王僚,荊軻刺秦都是拿自己的命在完成任務,知道必死還是一往無前的去完成。島國的武士道精神和剖腹自盡感覺就是學的豫讓等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