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對速度苛求背後的代價F1賽車的安全性成長

對速度苛求背後的代價F1賽車的安全性成長

F1巴林站哈斯車隊的一場事故讓很多觀眾心有餘悸,對於一些老F1迷來說,腦海中曾經那些重大事故的場面又湧現出來,值得慶幸的是這次事故並沒有對這位法國車手羅曼·格羅斯讓造成太多身體上傷害,他曾經表示不喜歡的Halo系統(俗稱:人字拖)這次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實單獨的Halo系統還不足以讓格羅斯讓倖存下來,那麼咱這次就來說說F1歷史中那些關於安全的事。

1950年F1建立,其實大家都明白賽車的意義是什麼,沒錯,那就是速度,一味追求速度的廠商被衝昏頭腦,那時對於賽車安全問題並不在意,速度比什麼都重要,所以那時候的賽車手真的是“亡命徒”,上了賽場就不一定下得了賽場,有可能再見面就是在追悼會上了,幾乎沒有什麼安全措施的賽車時速可達到200多公里/小時,加上當時的技術、輪胎等方面,真的體會不到當時車手們的心情。

對速度苛求背後的代價F1賽車的安全性成長

而整個50年代喪生的車手很多,但所有人的關注點並不在這方面,太多人被速度衝昏頭,沉浸在一次次速度提升的慾望中,對於車手/觀眾喪生,有些觀眾更是“看熱鬧的不怕事大”,因為他們感覺非常刺激,這就好比現在的體育專案:冰球運動,經常會有運動員現場相互“對毆”,比賽時球員更為直接的對抗性讓場外觀眾一片譁然。

對速度苛求背後的代價F1賽車的安全性成長

而當時因為車速過快,一旦發生事故很大機率會起火,因此去世的車手也是大有人在,1967年有車手向上級提出了這類安全問題,卻被駁回,“怕死,就慢點開”這是上級反饋的一句話。

1968年因為這項運動的危險性實在太高,所以身為車手的傑基-斯圖爾特帶頭成立了車手協會,眾多車手加入後一起呼籲防火服、合格頭盔、安全帶等,對於賽道也要求防護牆以及防護網,畢竟傷亡的觀眾也不佔少數,在當時一名車手的事故是能牽連幾十上百觀眾性命。

為了抵制“亡命賽車”繼續下去傑基-斯圖爾特聯名車手們抵制賽車協會,經過重重困難,最後得到了重視,1973年退役後就一直在為賽車安全做貢獻。

漢斯系統

HANS:Head and Neck Support,中文:頭頸支撐系統,其實漢斯系統最初是在80年代設計出來的產物,最初成品並沒有現在這麼小巧舒適,所以很多F1車手拒絕使用,21世紀後國際汽聯意識到漢斯系統的重要性,最後強制使用。

與醫學的頸部固定器有些相似,目的都是給你的頸部進行支撐,減少活動半徑,賽用的這套系統在碰撞時能將衝擊力分散到肩膀部位,抑制頭部慣性向前的撞擊,防止強烈碰撞後的頸部斷裂,如果說四點安全帶可以保護車手身體不飛出車外,漢斯系統就是保證車手的頸部,畢竟頸部斷裂這種傷是致命的。

Halo系統與單體殼結構

Halo系統俗稱“人字拖”,看起來更像是類似防護網類的裝置,發生碰撞時車身的零件會像爆炸一樣四處飛濺,尤其是F1賽車的車輪,Halo系統的配備時間並不算長,但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能承受住12噸的重量,而且在持續施壓5秒鐘都不會有明顯變形,這樣的能力已經足可以救人一命。

當然Halo系統的加入也給設計師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最明顯的就是重量和空氣動力學方面,所以Halo系統的造型都會有些不同,但並不會有太大出入,可拓展範圍較小,所以各廠家也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案,歸根結底現在的比賽更注重車手安全。

再有就是單體殼車身設計,從這次格羅斯讓出現的事故來看,車輛已經成解體狀態,而單體殼車身依舊保持良好狀態,保持輕量化的同時也保住了車手的性命。

結語:

如果今日的安全裝備早些出現的話,車神塞納可能走的更遠,1994年伊莫拉賽道,當時由於機械故障,在彎道處塞納的車輛因轉向失靈而衝出賽道,車輛一側撞毀,說實話,從紀錄片來看車輛並沒有解體,如果那塊致命的懸掛碎片能夠被Halo系統擋住、如果漢斯系統保護了他的頸部,現在塞納應該可以安詳的度過晚年了。

(圖/文 網通社 尚震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