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聽,那冬雨

□錢江

冬雨來了。也許只有臥躺病床上,閉目靜養,你才能細細聆聽、分辨雨花的迥異。撩撥窗簾,露出丁點玻璃,屋外的雨便滴答滴答浮現我眼前了。

那是翩躚之雨啊!雨滴子映過鎂光燈,如摩擦金屬一樣亮一樣明,從玻璃旁轉瞬劃過,不時有黑夜繁星般光閃。雨速緩如山澗溪水,不急不趕。說起來也蠻有趣,人常將四季喻作人生,而雨聲也好似虔誠延續了修飾,春雨如新生嬰兒,纖細而浸潤;夏雨如壯年,急躁而粒大;秋雨如中年,勢大而低沉;冬雨則如晚年之人,緩慢而蹣跚。是的,冬雨的聲音不再清脆響亮,也不再跟隨鬧鐘噠噠噠規律放聲,只是緩緩落地或入土之時,發出細微告別之聲,彷彿時令簽到,表明已漫遊世界一遭了。但我在另外一個空間遐想,若樹上有葉,葉旁有花,花後有果,果下有草,草叢泛綠,冬雨之音或未必如此單薄而悲涼吧。但這樣的猜測也僅能限於假設而已,因為雨滴若真如人之情,冬雨早已沒了活力和健壯,僅存有長者的智慧和資歷了。

早期閱覽詩文,我始終存有不解之處,雨是一年四季都會飄逸的,然唯有冬雨詩文存書留墨寥寥無幾。你看,昌黎先生的“天街小雨潤如酥”,一個“酥”字,即把春天新生般的心疼勁形象表達了出來,春雨貴如油,情深深雨濛濛,沾衣欲溼杏花雨,春雨如煙如霧,潤澤臉上像小貓伸舌舔著臉頰,那是叫人多麼得愛不忍釋。而東坡居士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則不小心將夏雨不守規矩的脾性暴露無遺,夏雨噪而奇,令我們欣喜而生氣,我們常說“夏天雨,娃娃臉”,喜怒本無常,但卻喜泡於夏雨中,感受那暴躁外表之內的善意和肅靜。李商隱遠在川蜀,凝思給長安的愛妻寫詩,提醒妻子照顧好自己,纏綿悱惻的愛意也便瞬間漲滿一池;於是,那句有名的 “巴山夜雨漲秋池”,也順著寄託之情平平仄仄傳誦了下來。簡單的“漲”字,秋雨那種大如秋天玉米粒的氣勢也就出來了。翻閱詩詞典籍,唯獨冬雨佳句少之又少,尚不能舉例。

或許,這有特殊的一面。進入冬季,北方落雪、南方落雨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到了北方的冬季,詩人們正吟唱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詩韻,文人們正忙著書寫飛雪連天射白鹿的豪情,哪管得著雨天的詩意呢 !偶來得雨,也無心遐想。南方多雨,依常理兒,正是詩人才子們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上佳時節,可為何也杳無音信了?是沒有唐伯虎的桃花,抑或缺了溫庭筠的青衫,還是冬季的肅殺和枯燥讓靈感無法傾瀉出來 劉勰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顯然,匱乏了意境,或多或少能影響到才子們的發揮,但意境從何而來?感染因子最大的,恐怕莫過於五味雜陳的哀傷心理作用了。

農耕文明時代,碩果累累之時往往在秋季,金秋的“金”字儼然佐證季節的分量。諺雲“是騾子是馬,出來遛遛”,一年收成是否頗豐,業績是否成功,秋天可見分曉。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詩人見秋即悲,除了滄桑而悲涼的季節渲染哀歌外,或許傷感源自碌碌無為的感慨……這些給後人造成秋天是蒼涼而悲之季感覺。然則,即便秋季狀況再糟,距離年關還有數月,奮力一搏後,也能載歌載舞過大年。已經盆滿缽滿的,可以賞雪煮酒論英雄,勝利易讓人沉湎喜悅之中,冬雨當然也會被淡忘。為生計而奔波,往往忘乎所以,別說冬雨稀少,即便寒雨兩江夜入吳,誰還能濃情四溢而書寫?這也難怪冬天下雨無人關注了。冬季無雪,雨可唱主調,但古之冬雨鮮有詩文,或當其解!

實際上,冬雨最大美感和韻味在於它的細無聲,在於它的哲理。冬雨來時腳步匆匆而輕柔,離去匆忙擲地而有聲,生命真是太短暫了,短暫得來不及點燃一支菸,可這樣的自然微變,提醒給我們的是事物和物理的細微變化。只有細膩感知細微變化,才能駕馭全域性。然而,我們時刻察覺微變又有多少次,察覺到了又會及時調整更改嗎?冥冥之中,原來冬雨飽含的是哲思而富態的美,錯過了冬雨的美,實則錯失心靈上難得縝密沉思的機緣。

思索至今,我方才恍然大悟,如獲玄機。冬雨經典詩句少之甚少,但實際上稀少、單薄本身就是一種深厚的意蘊。這好比無字天書,裡面的奧妙只能靠慧根感悟。這又好比身處低谷、一無所有,看似命運的不公,實則蘊藏著革新圖變的大智慧,即將催生開啟勵志奮發之路。

聽聽那冬雨,心情嫻靜而沉思,養得一份難得的靜心,盤點一年得失;聽聽那冬雨,聽聽它人生的智慧和哲思;聽聽那冬雨,總結黯然失色之原、折戟沉沙之因,只等來年萬紫千紅;聽聽那冬雨,理順思緒方好整裝上路。

冬雨傾盡力量,將樹上殘留的枝葉一網打盡,留給萬物的,便是那新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