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黏土“冰墩墩”、麥稈“雪容融”,慈溪大小朋友與“頂流”一起鬧元宵!

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加深對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獲得感和認同感,昨天下午,慈溪市周巷鎮萬安莊村“復興少年宮”裡,一場民俗主題的元宵活動正鬧猛開展,仿若一個“文化集市”“民俗串燒”。五六十名小朋友、大朋友在這裡過了一個不一樣的元宵佳節。

黏土“冰墩墩”、麥稈“雪容融”,慈溪大小朋友與“頂流”一起鬧元宵!

難得的晴天,久違的陽光碟機趕寒冷,讓人暖意融融。原本的活動場地也從室內搬到了室外。下午1時許,萬安莊村文化禮堂外已是十分熱鬧。“花燈鋪”“漫畫鋪”“黏土鋪”,還有創意民俗“麥稈畫鋪”都一一排開,20多個孩子圍桌而坐,專心致志搞起創作來。

黏土“冰墩墩”、麥稈“雪容融”,慈溪大小朋友與“頂流”一起鬧元宵!

小小黏土,揉出創意。“來來來,孩子們!大家跟著我一起揉起來,捏起來,先搓一個小圓球……”來自一家“七彩慈”藝術學校的幾位美術老師正為孩子們展示超輕黏土版“冰墩墩”及民俗小虎玩偶。來自慈溪市周巷鎮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嚴家樂小朋友,平時就酷愛手工,在老師指導下,她不一會兒就捏出一個可愛的“冰墩墩”,用自己的雙手實現“冰墩墩自由”。

黏土“冰墩墩”、麥稈“雪容融”,慈溪大小朋友與“頂流”一起鬧元宵!

麥稈作畫,點草成金。麥稈畫非遺傳承人盧建松老師正帶領他的四名學員,向大家展示手藝,一度成為現場最“吸粉”的人。“其實麥稈畫有點兒像剪貼畫,我們事先要把麥稈在水裡泡軟,用鑷子剪開,再熨平,染上顏色之後,貼上在複製紙上定型,最後製作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拼貼成一個個圖案……”盧建松同時還是慈溪市周巷鎮天元小學的老師,他一邊介紹,一邊手中的鑷子不停。很快,一個“雪容融”雛形初顯,一條條麥稈也在他手底下變廢為寶。慈溪市周巷鎮天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茅夢伊學習麥稈畫製作2年多了,從一開始的好奇到如今的“沉迷”,她說“看到一幅幅好看的麥稈畫在自己手裡誕生,太有成就感啦!製作過程也讓人沉浸其中,特別享受。”

黏土“冰墩墩”、麥稈“雪容融”,慈溪大小朋友與“頂流”一起鬧元宵!

巧手花燈,喜迎元宵。現場,“花燈鋪”吸引了不少幼兒階段的孩子。不少家長、大朋友也忍不住一起加入製作花燈。家住慈溪周巷的姚女士還拿起手機拍個不停,“我大女兒11歲,說今天一定要來捏個‘冰墩墩’;小女兒7歲,她喜歡花燈;還有大女兒的同學,今天也一起來參加。”姚女士說,得知這裡有元宵節民俗體驗活動,孩子們可勁兒叨嘮要來,並早早“鎖定”了自己的興趣點,一下車就鑽進活動場地裡。“相比在家裡吃湯圓,這樣的現場體驗活動很特別,在‘復興少年宮’這個場地,孩子們能感受傳統民俗,也讓他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元宵。”她還動情地說:“感覺回到了我們小時候。”

黏土“冰墩墩”、麥稈“雪容融”,慈溪大小朋友與“頂流”一起鬧元宵!

“扎花燈、捏黏土、麥稈畫,在寓教於樂中加深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感受傳統節日的美好。”慈溪市周巷鎮宣傳委員孫麗娜向記者表示,下步,該鎮將繼續以鄉村復興少年宮為依託,匯聚各方資源,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鄉村文化教育、關愛未成年人等工作緊密結合新路徑,為青少年兒童搭建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平臺。

同時記者還了解到,“雙減”後首個寒假,慈溪各個鄉村“復興少年宮”紛紛為孩子們開創獨具特色的“第二課堂”,內容涵蓋年俗文化體驗、花樣跳繩、農民畫創作、園藝植綠活動等等,開展寒假特色活動近20場次,吸引青少年兒童近萬人參與。

藍媒聯盟·慈溪市融媒體中心 馮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