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藏身淤泥中,血液有毒,卻是不用去內臟就能吃的魚,可惜野生難覓

摘要:藏身淤泥中,血液有毒,卻是不用去內臟就能吃的魚,可惜野生難覓

春天就要來了,農民又要開始為春耕忙碌了。

而春天萬物復甦,不光是花草樹木變了樣,而且好些動物也開始活躍起來了。

其中在水稻田、魚塘和河流裡面,好些動物就變得多見了。

像這個時候,有些地方又要開始翻耕農田了,運氣好就能在泥巴中見到泥鰍、黃鱔等魚類。

藏身淤泥中,血液有毒,卻是不用去內臟就能吃的魚,可惜野生難覓

而今天小毛要和大家說的不是別的,就是藏在淤泥裡面的黃鱔。那你對於黃鱔這種長相怪異的魚,瞭解又有多少呢?

愛藏身淤泥,血液還有毒

黃鱔這種生物,是真的有點奇怪,它怎麼看都不像是魚,反而有點像蛇,可是它卻被稱之為“鱔魚”。

並且和多數的魚類還不同,黃鱔它們喜歡藏身在淤泥中。尤其是在一些比較肥沃,且深厚的淤泥中,黃鱔的數量是最多的。

像農村以前有一些會挖黃鱔的高手,就專門去一些河邊的淤泥、稻田中多淤泥的地方挖黃鱔,運氣好的能挖到一些幾斤重的大黃鱔。

其實別看黃鱔細長的,甚至還有點萌。可是它卻是一種肉食性的動物,主要是以底棲動物性食物為主,比如水中的蚯蚓、蝌蚪、小型的魚蝦還有螺蚌等,當然了有時候也會吃一些腐屑和藻類、瓜菜等。

藏身淤泥中,血液有毒,卻是不用去內臟就能吃的魚,可惜野生難覓

而且有一點特別的與眾不同,那就是黃鱔的繁殖方式很特別。它具有特有的“性逆轉”的現象。

每一條黃鱔剛剛出來的時候都是雌性的,等到它性成熟,繁殖了一次以後,就會全部變成了雄性了。

也就是說每條黃鱔都是先當媽,然後再當爹,是不是很神奇呢?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比較大的黃鱔,普遍都是雄性的原因所在。

另外黃鱔雖然好吃,可是要需要注意,那就是黃鱔的血液都是有毒的。尤其是個頭越大的黃鱔,它的血清中的毒性就更強。

如果直接食用的話,會對我們的口腔、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還會損害我們的神經系統,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迴圈功能衰竭而死亡。

所以一般多數人在烹飪黃鱔的時候,都是先給它放血,也就是不吃它的血液。

藏身淤泥中,血液有毒,卻是不用去內臟就能吃的魚,可惜野生難覓

但是黃鱔血清中的毒素也有缺點,就是不耐熱。只要是煮熟了,即便是吃了以後也無大礙,因為加熱破壞了它的毒素,並且還會被胃液消化掉了。

為數不多連內臟都不用去就能吃的魚

我國食用鱔魚的歷史非常的悠久,這一點在古代的很多著作中都有記載,並且它不光是可以食用,而且還有醫藥用的價值。

這個在古代的《本草拾遺》、《本草衍義》、《本草求原》和《本草綱目》等醫學制作中都有記載的。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的魚類在烹飪之前,都是需要對其進行清除內臟處理的,這樣才不會影響到食用。

可是黃鱔雖然愛在淤泥中活動,血液也有小毒,但是它卻是為數不多連內臟都不用處理,就可以直接烹飪,並且食用的魚類。

藏身淤泥中,血液有毒,卻是不用去內臟就能吃的魚,可惜野生難覓

像小毛的家鄉衡陽這邊,有一道名菜——盤龍黃鱔,就是把黃鱔清洗乾淨以後,然後就直接熱鍋下油,倒入黃鱔,然後在根據口味加入辣椒、醬油、食鹽等佐料。

這樣簡單粗暴的方法做出來的黃鱔,卻是非常美味可口的下酒菜。

價格年年漲,可野生卻難覓了!

春節期間,去市場上看到有人售賣黃鱔,售價要70多元錢一斤,他說是自己在水田裡挖的。

但是我的朋友告訴我說,這些都是人工養殖的冒充的野生黃鱔,如果是真的野生黃鱔,根本不用拿到集市,都是直接到家裡去購買。

想起小時候,到了夏季的時候去水稻田裡抓黃鱔,一晚上最多能抓到十來斤。在當時的黃鱔一斤也就是六七塊錢,可是現在卻足足漲了十倍,並且還一魚難求。

藏身淤泥中,血液有毒,卻是不用去內臟就能吃的魚,可惜野生難覓

的確,現在市面上所見到的黃鱔,基本都是養殖的,但它們的售價也不便宜,大部分地區的售價都在四五十元一斤。

如果是野生的,那麼價格就更貴了。

只是非常可惜,現在野生的黃鱔都快要絕種了,好些地方都已經見不到了。

各位網友們,你們的家鄉野生的黃鱔還多嗎?喜歡吃盤龍黃鱔嗎?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