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觸控鄉愁:百餘件藏品展南京秦淮新河“前身今世”

觸控鄉愁:百餘件藏品展南京秦淮新河“前身今世”

中新網南京7月6日電 (徐珊珊)透著歲月年輪的老照片、記錄世紀工程的檔案檔案……6日,位於南京市西善橋街道的秦淮新河史料圖片展展廳內觀眾絡繹不絕,人們或凝視,或記錄,或分享著眼前難得一見的文字與圖片。

展覽現場以時間為序,分為風雨舊秦淮、愚公移山志、讚歌頌英雄、奮進新時代、飛虹架新橋、十朝雨花情六大主題,系統回顧了建造南京秦淮新河的原因、過程、成就,以及伴隨城市化程序展現出的時代新圖景。

“秦淮河的上游是溧水河與句容河,兩源在江寧區西北村匯合為幹流,至河定橋時又分為兩支。一支是從三汊河入長江的外秦淮河,另一支就是從魚嘴入江的秦淮新河。”南京市秦淮河河道管理處主任陳忠介紹,秦淮新河工程是一條集洩洪、抗旱、灌溉、航運等為一體的人工河。

在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所著的《南京秦淮新河流域文化遺產研究》中,有這樣一段關於秦淮新河的描述:丘陵地帶的南京連巒山脈並不多見,東西流向的秦淮新河南眺牛首山、祖堂山、韓府山,北臨雨花臺、菊花臺,加上其河道沿岸原先就有大小不等的河流存在,且分佈著豐富的歷史人文遺蹟和文化景觀,可謂是一條自然與人文、傳統與現代、實用與美麗有機交融的景觀生態廊道,構成了南京南郊重要的旅遊休閒線路。

“秦淮新河開鑿完成後,不僅根治了秦淮老河千年來的洪水災害,也為秦淮老河沿岸的開發利用帶來了生機。從歷史上看,每一次新的秦淮河道的開鑿,都標誌著南京城市南部邊界的變遷。”提及這條人工河,賀雲翱表示,秦淮新河承擔行洪、航運等職責,是南京城市邊界再次向南擴充套件的標誌,給眾多市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深遠影響。

西善橋街道影視文旅中心負責人鄭磊認為,如今當地依舊有不少秦淮新河工程建設的親歷者與觀察者。雖然城市在變化,但人們心底的那份鄉愁卻一直在。舉辦這樣一場展覽,除賡續奮鬥精神、感受城市發展外,也為人們提供一個呈現身邊事的視窗。

“緊鄰秦淮新河的西善橋歷史文化深厚、山水城林自然優勢明顯。以發展‘兩橋’產業發展高地、產城融合示範而謀劃的文旅產業結合秦淮新河風光帶建設恰逢其時。”鄭磊表示,以此次史料圖片展為契機,街道正計劃建設秦淮新河歷史博物館。它將和圍繞礦坑關停實施生態治理建設的草博館、發展影視產業建設的影博館、展現歷史文化建設的碑刻館一起,構成當地文旅產業展館矩陣。(完)

作者/來源:北青網

觸控鄉愁:百餘件藏品展南京秦淮新河“前身今世”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