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幾乎都有!出現3種症狀最危險

本文轉自:生命時報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動脈會逐漸老化、硬化,在血管壁上不斷形成增厚的凸起,這就是斑塊自然形成的過程。

全身的動脈血管都可能“長斑”,其中頸動脈斑塊(又稱作動脈粥樣硬化)危害最大:半數以上的中風都跟它有關。

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幾乎都有!出現3種症狀最危險

頸動脈,常被作為反映全身血管情況的一個視窗。

《北京市2020年度體檢統計報告》顯示,我國年齡40歲以上的人群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超過40。0%,而60歲以上的人群中完全無斑塊的幾乎沒有。

《生命時報》

(微信內搜尋“LT0385”即可關注)

採訪專家解讀,如何讓斑塊縮小和減少。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李劍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特需醫療科主任 黃高忠

頸動脈斑塊,頭暈中風都跟它有關

頸動脈斑塊,尤其是不穩定斑塊,會增加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機構聯合研究發現,中國有1/3的成年人存在頸動脈斑塊,其中三類人最容易被頸動脈斑塊盯上:老年人、吸菸者、高血壓患者。

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幾乎都有!出現3種症狀最危險

從左至右分別為:正常動脈、脂紋/纖維斑塊、粥樣斑塊、斑塊破裂、血栓形成

血管變窄:可能頭暈

血管內長斑,會造成流過的血液變少,大腦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因而產生腦供血不足的症狀。

有些人可能沒有症狀,一部分人有眩暈、昏昏沉沉的症狀。

區域性缺血:引發小中風

區域性腦缺血,可導致突發短暫的、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又叫小中風。

一般表現為一過性肢體無力、說話吐字不清、看東西有重影等,通常持續幾分鐘或1小時左右可自行緩解。需要注意的是,小中風之後往往緊跟著中風。

頸動脈斑塊最怕一個動作

猛回頭、猛然轉身

這樣的動作,容易導致斑塊脫落。一旦頸動脈內不穩定的斑塊受到刺激脫落,可能阻塞腦部血管,造成缺血或梗塞。

有頸椎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等疾病的老年人,快速轉頭還可能導致身體失衡,進而跌倒。

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幾乎都有!出現3種症狀最危險

轉身、回頭時都應慢一些,避免幅度過大,最好是整個身子都轉過來,這樣說話也方便,還能避免傷到脖子。

避免劇烈打噴嚏。如果打噴嚏與突然扭頭外力相加,椎動脈便會受到明顯牽拉,可能導致動脈夾層分離,誘發腦卒中。

在運動上不宜做突然發力的運動,比如打羽毛球、籃球及突然性起床等。

3個症狀可能是“危險斑塊”

穩定性是判定斑塊危險等級的重要指標。通常來講,外表不光滑,形狀不規則處在血管分支部的易損斑塊,可能引發心腦血管事件。

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幾乎都有!出現3種症狀最危險

頸動脈斑塊會引起什麼臨床後果?輕度狹窄一般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如果出現這3個症狀,說明你的斑塊可能是危險斑塊,最好在兩週之內到醫院進行相應治療:

症狀1:一過性視野黑

單眼或雙眼視物模糊或失明。

症狀2:運動功能出現障礙

單側身體、面部或肢體運動障礙,刺痛或麻木,突發行走困難、步態不穩。

症狀3:短暫的失語

突發眩暈或意識障礙,失語,記憶障礙或吞嚥困難等。

建議

55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頸動脈超聲

,如果合併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其他高危因素,如肥胖、吸菸、飲酒等,則要縮短篩查間隔,一旦發現不穩定性斑塊,建議每3~6個月複查一次。

5招讓斑塊縮小和減少

斑塊的出現與遺傳因素、吸菸、肥胖、缺乏運動、高脂飲食、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有關係。

其實多數斑塊都是可以逆轉的。所謂“逆轉”不是完全消失,而是透過強化降膽固醇治療並積極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將斑塊體積縮小,甚至忽略不計。

頸動脈斑塊60歲以上幾乎都有!出現3種症狀最危險

逆轉斑塊的治療策略主要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

01

積極調整飲食

減少過多熱量攝入和特定的飲食結構。研究顯示,單一飲食干預在斑塊消退方面的作用有限。

堅持低油、低鹽、低糖,多吃蔬菜、海鮮、豆類、堅果、穀類、橄欖油等健康食品,少吃紅肉及其製品,控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限制精製碳水,適量多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

02

主動運動

運動是心血管事件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中的有效干預措施。

上下班走路不算,最好是每週能進行150分鐘左右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等。

研究發現,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者與每天步行不到7000步者相比,斑塊逆轉更明顯,但不建議進行強競技類運動,如馬拉松等,過量的運動反而會損傷血管。

03

戒菸戒酒

吸菸是缺血事件、亞臨床動脈硬化和冠狀動脈鈣化的危險因素,動脈粥樣硬化指數會隨戒菸時間延長而降低。

04

控制體重

肥胖者多伴有內分泌紊亂,且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發生動脈硬化。

體重指數(體重÷身高的平方)應控制在24以下,老年人可適當放寬,控制在26以下。

05

藥物治療

他汀類藥物、依折麥布、PCSK9抑制劑、二十碳五烯酸、降低脂蛋白(a)和甘油三酯的藥物、降壓藥、抗血小板藥物、口服降糖藥物。

患者用藥方案需結合血管狹窄程度、患者具體情況和症狀、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綜合考慮,一般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嚴格控制在1。8毫摩爾/升甚至1。4毫摩爾/升以下,斑塊就可能逆轉。

最後要注意的是,斑塊逆轉是一個動態過程,長期維持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否則還會反彈或惡化。▲

本期編輯:劉雲瑽

等等,右下角

在看

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