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有書君說

在童話裡,灰姑娘嫁給王子後,故事往往戛然而止。

因為作者想留給讀者最美好的遐想。

縱觀中華歷史,類似灰姑娘與王子的故事亦然有之。

比如明朝末代貴妃田秀英,她就和崇禎皇帝演繹了一段情深意濃的愛情佳話。

只奈何天道無常,田秀英贏得了人生,卻輸給了命運。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田家有女初長成

17世紀初期的大明王朝,南北兩地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光景。

蕭索的京城陰雲密佈,風流與奢華的秦淮之地卻處處流淌著才子佳人的故事。

章臺瓊樓上,顧橫波柳如是們正款款展示著自身的絕代風華。

春風十里中,無數掮客與豪強也在拼命物色才貌非凡的女子,希望透過她們跟皇家貴族建立聯絡。

這群處心積慮的人裡面,有一位名叫田弘遇的人。

此人常在江湖上走動,三教九流都有接觸,社會關係網路極其龐大。

按照常理,他定然認識很多形貌非凡,才華橫溢的女子,但他最後選定的物件卻不是她們,而是自己的親生女兒田秀英。

根據《明史》記載,田秀英“生而纖妍,性寡言,多才藝”。

也就是說,此女生來就是雪膚花貌,纖細嬌豔的美人胚子,而且才華橫溢,不善言談。放到現代語境下,妥妥的高冷女神範。

若以田弘遇江湖豪俠的氣質,不大可能培養出這樣的女兒,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我說,這一切得歸功於他的妻子吳氏。

吳夫人本身就是個精通音律和書法的才女,加上女兒像同時代的葉紈紈那樣聰慧過人,所以只需稍加點撥,女兒便會飛速成長。

等到十二三歲時,田秀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才女。每每提筆成文,都是傳誦一時的精品。

眼見自家有女初長成,田弘遇終於開啟了計劃的最後一步:將女兒送往皇宮。

在他眼裡,錢謙益龔鼎孽這些文人士大夫都不值得攀附,他要的是那至高無上的榮光。

1627年,田秀英被選進信王府。

同年,天啟皇帝駕崩,信王朱由檢臨危受命,成為明思宗。次年,明思宗正式改年號為“崇禎”。

至此,田秀英成了那個“一朝選在君王側”的女人。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至尊佳偶似天賜

儘管和楊玉環的前期“劇本”類似,但田秀英和朱由檢的關係,卻跟楊玉環和李隆基大有不同。

李隆基得遇楊玉環之時,已經是個飽經世事的中年人;

而田秀英和朱由檢都處在青春洋溢的二八年華,一個才貌俱佳,風姿綽約,一個少年天子,睥睨眾生,頗有公主和王子的浪漫色彩。

於朱由檢而言,兄長猝然駕崩,朝中權臣秉政,關外強敵虎視,國內暗流湧動,這條風雲激盪的帝王之路必然遍佈荊棘。

但田秀英的出現,讓他總能在心力交瘁之時擁有片刻的寧靜和喘息。

田秀英好音律,吹得一首好管笛,多少個夜晚,朱由檢和她攜手宮中,聽她緩緩吹奏的樂曲,不禁感嘆:

“真有穿雲裂石之力。”

對朱由檢而言,波詭雲譎的紫禁城就是強敵環伺的戰場。

他忐忑不安的心臟上,永遠裹著一層不敢卸下的鎧甲。

但和田秀英在一起,他卻能從容面對真實的自我,盡享年華的美好。

相處日久,朱由檢發覺田秀英不僅才華橫溢,還有一身騎馬和蹴鞠的好功夫。

每逢宮中的宴飲娛樂,田秀英總能技壓群芳,力拔頭籌。

旁邊計程車兵看見田貴妃輕盈迅捷的身姿,不禁紛紛感嘆:

“貴妃若馳騁疆場,定然巾幗不讓鬚眉。”

懷抱這樣一個天賜佳人,朱由檢自然是萬分珍惜。

他登基第二年,就把田秀英從禮妃擢升為貴妃,並把永寧宮更名為承乾宮,以便田秀英居住。

從字面上看,田秀英實現了由禮及貴的轉變。

但這一切絕非偶然,恰好跟她知書識禮,善解人意的賢妻特質密不可分。

想做王的女人,不僅要能夠給予皇帝情感上的撫慰,更要在生活中為他排憂解難。

當時魏忠賢一黨權勢滔天,朱由檢不得不付出大量精力處理政務。周邊的瑣事,自然得有一個人替他分憂。

宮中有一條露天的夾道,無論炎夏烈日、嚴冬風雪,朱由檢一行往來必須支開黃蓋,很不方便。

見此情景,田秀英便說:

“大夥兒一起加把勁,把竹架打在這條夾道上面,然後蓋上粽葉。這樣以後就能遮風避雨,不僅皇上來往方便,大家也能在此休息。”

除此之外,田秀英還在很多地方展現了她的體貼和善意。

不久後,這些事情統統傳到朱由檢耳朵裡,他不禁感嘆:

“貴妃真是體貼識禮,善解人意的佳人啊。”

嫁入皇室而不驕縱,養尊宮中卻不侍寵,田秀英似乎活出了平民王妃的最高境界。

但她並未想到,專屬於她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庭院深深禍端起

同田秀英一同進入皇宮的顯貴女性,還有周氏和袁氏。

由於對田秀英愛得過於深沉,起初朱由檢一門心思要立她為皇后,但他的嫂子張嫣卻執意要求立周氏為後。

出於對嫂子情面的照顧,朱由檢只得妥協。

但和田秀英與袁妃相比,這位周皇后確實顯得有些相形見絀。

《舊京遺事》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句話:

“毅廟東宮袁娘娘騎馬射箭,西宮田娘娘能書鼓琴,中宮周娘娘質厚少文,以恭儉起關雎之化,宮中翕然從風。”

簡而言之,就是說袁妃和田秀英都有自己的傑出才藝,唯獨周皇后是一個老實的好人。

可畢竟三個女人一臺戲,明裡暗裡免不了各種比較。

伴隨著田秀英不斷散發自己的出眾魅力,周皇后也不斷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尤其是一些偶然的遭遇,更是讓周皇后尷尬難堪。

有一次宮廷聚會,朱由檢聽曲正酣,突然向周皇后發問:

“田貴妃如此能歌善舞,為何偏偏你這個皇后不諳此道?”

他這一問,原本歡樂的空氣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周皇后也冷靜地回答說:

“皇上,臣妾本來是儒家女子,只懂養蠶織布的技術,所以我真的不明白:某些貴妃的音律本事是誰教的?”

她這一說,反倒讓朱由檢起了疑心,於是便問田秀英怎麼回事。

田秀英微微一笑,說:

“回皇上,臣妾自幼得蒙母親教誨,日夜勤習,方有今日之功。”

直到朱由檢召見吳夫人入宮,眾人才知道田秀英所言屬實。

但如此一來,周皇后對田秀英更是恨之入骨。

1640年正月元旦,宮中嬪妃照例都需向皇后朝賀。

可就在這次例行朝賀中,周皇后一邊熱情接待了袁貴妃,一邊讓田秀英在殿外吹了半天冷風才讓她進殿。

事後,田秀英便哭哭啼啼地跑去給朱由檢訴苦。

朱由檢聽了,頓時勃然大怒。因為在他心裡,田秀英從來都不是普通的貴妃。

為了替田秀英討個說法,朱由檢跟周皇后起了爭執,甚至一把將周皇后推倒在地。

待雙方冷靜後,朱由檢感覺對不住周皇后,於是便想了一個折中的計策:把田秀英貶到啟祥宮居住,否則周皇后的顏面不保。

本以為自己是皇帝心中最愛的人,就可以免除一切禍端,誰知田秀英並未想到,朱由檢並不是為了愛可以完全無視禮數法度的人。

他畢竟是萬乘之尊,畢竟要平衡各方勢力和各種關係。

更何況在婚姻關係中,貴妃再受寵也只是妃子,跟皇后依然存在本質區別。

帶著一絲悵恨,一絲不滿,一絲幽怨,田秀英搬到了啟祥宮。

在她心裡,還是默默等待著美好的轉機,可她哪裡知道,命運的死神已經悄然靠攏。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一個家庭的幸福,取決於丈夫對妻子的態度!

來生續緣共纏綿

上天給予了田秀英所有的稟賦與才能,卻唯獨不給她享受天倫之樂的可能性。

田秀英總共給朱由檢生了四個孩子,但除了永王朱慈炤,其他統統夭折。

當最小的兒子也英年早逝的時候,田秀英對塵世的眷戀頓時跌到冰點。

1642年,正值盛年的田秀英病倒了。同一年,三十二歲的她撒手人寰。

因為她的死,朱由檢整整三日沒有上朝。

承乾宮裡,佳人的倩影似乎歷歷在目,天籟般的音律彷彿縈繞耳畔。

不久後,朱由檢追贈田秀英為恭淑端惠靜懷皇貴妃,葬於昌平。

兩年之後,李自成的大順軍攻破北京,周皇后自盡於宮內,朱由檢縊死於煤山。

後來,李自成下令開啟田秀英的墓穴,把朱由檢、周皇后跟田秀英合葬在一起,從此就構成了一幅千古絕景:帝、後、妃三人合葬於一墓。

彌留之際,田秀英心中既有痛失愛子的傷心欲絕,又有失寵於帝的無限悵恨。

但不得不說,年輕的她走在了王朝崩潰的前夜,不用親眼目睹山河破敗的悲憤衰頹。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世界留給了她一個美好的暢想:皇帝會為她而流淚,矛盾會因此而化解。

那些與崇禎皇帝共度的良辰美景,統統化作她嘴角最後一抹悽然的微笑,從此凝固在大明王朝的最後回憶中……

參考文獻:

1。《明史·后妃傳二》

2。《舊京遺事》

3。《崇禎朝野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