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名公主傳:王昭君選自宮女冒名遠嫁,後世名聲卻大於任何公主

史話導讀:王昭君原名叫王檣,字昭君。她出生在今湖北省興山縣,香溪河畔,此地今天已稱昭君村。《後漢書.南匈奴傳》中首次出現“王嬙”的名字,誤用此名兩千年。而《漢書·元帝紀》中寫的是王牆。皇朝與邊疆遊牧民族和親,皇帝又捨不得讓自己的女兒遠嫁,就從宮如中選人冒充公主出塞遠嫁。

名公主傳:王昭君選自宮女冒名遠嫁,後世名聲卻大於任何公主

漢元帝竟寧元年(前33),匈奴王呼韓邪向漢元帝提出了願為漢家之婿的請求。漢元帝沒有讓自己的親生女兒遠嫁,也沒有選擇皇室貴族的女兒嫁給單于,而是別出心裁地在自己的上萬宮女中選擇五人遠嫁。這樣一來不得罪皇親國戚,二來滿足了呼韓邪和親的請求。

漢元帝一愛音樂,二愛美女。他遍採天下美色入宮,又懶得逐一面見,寵幸宮女完全憑藉畫像。引得各位宮女紛紛賄賂畫工,多者十萬,少則五萬錢。其中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王昭君。

名公主傳:王昭君選自宮女冒名遠嫁,後世名聲卻大於任何公主

漢宮后妃等級元帝時有“昭儀、婕妤、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無”等十四級,入宮的昭君並無職號,身處十四級之外,僅僅是一位“掖庭待詔”—隨時“候選”的普通宮女。

加上昭君自感天姿過人,不肯賄賂宮廷畫師,結果被畫師毛延壽在畫像上做了手腳,本應點在眼睛上的丹青被點在了面頰上,因而入宮之後一直未能見上元帝一面。

就人格而言,昭君維護了做人的尊嚴;就美貌而言,昭君確有自負的本錢;就環境而言,昭君認定皇宮絕不會永遠暗無天日。就這樣,她開始孤傲地與流俗對抗著,高高在上的皇帝仍舊“以畫取人”。按照宮中慣例,她在皇帝死後將面臨被“夷滅”和“流放”的悲慘命運。

名公主傳:王昭君選自宮女冒名遠嫁,後世名聲卻大於任何公主

元帝下詔選擇宮女與匈奴和親,陪伴孤燈冷月三年之久的昭君同其他四位宮女應詔前往。貌若天仙的昭君被呼韓邪一眼選中。很快,漢元帝下達詔書“收昭君為公主遠嫁”。昭君的侄子王歙也被封為和親侯陪姑姑出塞。

漢元帝賞給昭君大量錦帛棉絮黃金美玉,並“破例”送出長安十餘里,其實皇帝萬分後悔,沒想到昭君美貌超出所有他眼中的女人,但也成命難收。

然而昭君沒有後悔。既然選擇了出塞,就註定選擇了堅強,選擇了責任。“陽關萬里遙,不見一人歸,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她從此與眾不同,不只為落雁,傳說她的美貌和一曲琵琶使雁落平沙,更為奉獻之心。

名公主傳:王昭君選自宮女冒名遠嫁,後世名聲卻大於任何公主

昭君出塞後,被呼韓邪封為寧胡闕氏。漢匈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奇特景觀,燃燒了一個世紀的烽火熄滅了,出現在邊境線上的是和平居民的裊裊炊煙。

就這樣,一個纖弱女子撐起了漢匈和好一片天,有了“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的佳話,有了“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的美譽。

昭君出塞後,漢元帝同樣心有不甘。他沒有反思“以畫取人”的弊端,卻把毛延壽殺掉以解心頭之恨。殺了毛延壽,元帝餘怒未消,又將當時著名的畫家陳敞、劉白、龔寬、陽刻、樊育等一併殺掉。

名公主傳:王昭君選自宮女冒名遠嫁,後世名聲卻大於任何公主

因為一個人得罪了自己,而把與仇家職業相同的人一起殺掉,在中外歷史上絕無僅有。清人劉獻廷感嘆道:漢主曾聞殺畫師,畫師何足定美醜。

元帝對昭君遠嫁仍舊耿耿於懷,因此抑鬱成疾,當年夏天便含恨而逝,年僅41歲。

昭君再無遺憾。從此,她像所有牧女一樣去愛與被愛,全身心融入了奶茶一般熱滾濃醇的生活。她與呼韓邪生有一男(後為右日逐王),與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生有二女。

在之後的漫長歲月裡,她的女兒、女婿、外孫一直為漢匈和平奔走呼號。昭君於漢成帝劉驁鴻嘉二年(前19)含笑而去,此時的她只有33歲,一樹美麗的芙蓉才剛剛盛開。

名公主傳:王昭君選自宮女冒名遠嫁,後世名聲卻大於任何公主

長眠後的昭君被安葬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大黑河南岸的沖積平原上。令人欣慰的是,在草木凋零的秋冬,唯有昭君墓旁草青木蔥。而且因為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詩句,昭君墓又被詩意地稱為“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