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到晚年,一地雞毛”:60歲後,目光長遠的人,會找到4條生路

“人到晚年,一地雞毛”:60歲後,目光長遠的人,會找到4條生路

有道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論你是誰有著怎樣的本事都需要直面生活的風險以及挑戰。盲目樂觀甚至盲目消極都是要不得的做法。

當人們依舊年輕的時候那他們可以碰一碰釘子這是很正常的事兒。因為年輕人輸得起也有重新再來的資本。

當人已然到了中年甚至晚年的時候那他們就不能碰釘子了更不能出現什麼大的問題而是要安安穩穩步步為營為未來做好準備。因為你我都輸不起。

特別是老年人已然沒有轉彎的餘地了有可能他們的一個錯誤就能令他們萬劫不復。

在如今這個複雜到極致的社會當中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先會到來。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不如自己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所謂“人到晚年一地雞毛。”

養老的矛盾在加劇孩子養不起父母也成為了事實。如此我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在60歲後有遠見的人往往會留下這4條退路。

“人到晚年,一地雞毛”:60歲後,目光長遠的人,會找到4條生路

01

營造家風做好榜樣。

如何才能更好地應對晚年的風險呢一個人的能力還是差了一點。而我們終究需要透過家庭的團結去應對生活的諸多問題。

如何才能讓家庭變得團結起來呢最好的做法便是營造良好的家風同時也要為兒孫後代做好榜樣。

有一位情感諮詢師說過應對不孝子最好的做法便是把不孝子出現的苗頭給熄滅。

在家風不錯的家庭相信孩子的觀念以及品德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反之如果家庭風氣太差相信孩子的觀念以及品德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而且父母能夠做好榜樣言傳身教地教育孩子那我們的子孫後輩只會越來越好。不要求他們可以大富大貴至少他們懂得孝順父母。

“孝順”二字關鍵不是看孩子而是要看我們自己。

我們是孝順的人那我們的孩子也都會特別孝順。可是如果他不是孝順的人卻希望孩子可以孝順那才是痴人說夢。

“人到晚年,一地雞毛”:60歲後,目光長遠的人,會找到4條生路

02

不管閒事半糊塗半精明。

唐代宗跟郭子儀說過不痴不聾不做阿家翁。

人老了如果做不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是過分錙銖必較就容易挑起家庭的矛盾影響家庭的和諧以及團結。

對於普通的老人來說要是他希望家庭可以和諧生活可以安穩那他就得做到“半糊塗半精明”。

有些小事能夠不計較就不要計較了放寬心點就好。而對於關鍵的事兒我們則需要把握好它的脈絡千萬不能出什麼差錯。

這種“半糊塗半精明”的做人方式我們稱之為“中庸之道”。

何為中庸之道呢那就是不偏不倚不走極端在保持做人原則的同時把關鍵的事兒解決別讓瑣事雜事纏身。

對此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要對小事糊塗呢

試想如果我們總是為了小事兒計較總為了某些問題而干擾家庭的和諧那才是因小失大不懂大局的做法。

“人到晚年,一地雞毛”:60歲後,目光長遠的人,會找到4條生路

03

勞逸結合穩中圖進。

有道是“鬧市賺錢靜處安身來如風雨去似微塵。”

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在嘈雜的都市中賺錢這是每個人的經歷。年老的時候我們需要回到安靜的處所生活那是人最好的選擇。

做人沒必要讓自己過分勞累也沒必要讓自己過分懶惰。拿捏好勞動以及休息的“度”相信我們的生活質量能越來越高。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

如果能夠繼續賺錢那就選擇繼續賺錢。但是在繼續賺錢的過程中我們要懂得保養身體。這才是勞逸結合的智慧。

如果不需要賺錢了那我們不妨找點事兒做不能讓自己空閒下來。一來可以消磨晚年的時間二來可以提升生活的品質三來可以讓自己活得充實一點。

勞逸結合這四個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現代人都做不到。這才是最為悲哀的地方。

“人到晚年,一地雞毛”:60歲後,目光長遠的人,會找到4條生路

04

保養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營養師認為最好的養生方式便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說一日三餐按時吃千萬不能餓肚子。又比如說按時鍛鍊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從來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

人到晚年拼的不僅是錢財更是一個人生活的習慣。

有些人習慣不好那他就算再有錢吃再多的保健品也改變不了晚年臥病在床的結果。

有些人習慣很好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有一定的積蓄那他只要安安穩穩地活下去那自然就會安穩到老。

還是那句話富貴和貧窮之間只隔了一張病床的距離。

特別是家境一般的老年人如果他的健康出現了什麼問題相信整個家庭就會一夜衰落。

所以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我們自己還關係到我們的子孫後代。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