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邁向五千集的隱憂——《外來媳婦本地郎》恐成為粵語電視劇的掘墓人

近日,網上傳出訊息,號稱“中國最長壽電視劇”的粵語情景短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即將邁向五千集,而且,在邁向五千集的過程中將有不少“劇情亮點”。例如,黃菲中年生子、婉玲生三胎迴歸、戴安娜再次迴歸等等。這又把《外來媳婦本地郎》重新帶入了觀眾的話題之中。

2022年,《外》劇的播出進入到第22個年頭,回想起這一部劇,廣東人對其可謂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外劇》承載了一代廣東人的童年記憶,但另一方面,近年偏離主題、越拍越差的劇情在不斷地破壞著《外劇》這個生招牌。一些觀眾甚至直接說“早日大結局便是對我們最好的交代”。

邁向五千集的隱憂——《外來媳婦本地郎》恐成為粵語電視劇的掘墓人

《外劇》為什麼越拍越差這個問題,很多觀眾都有過討論,有說“外來媳婦”這個主題早已不合時宜的,有說一直拍了四千多集,才思早已枯竭等。除了這些客觀因素之外,我認為重要的是主創人員的態度問題。他們對待這部劇的態度從原來的嚴謹變得越來越敷衍了事。為什麼會這樣說?其實這個問題在《春暖花開》系列已是暴露無遺。《春暖花開》系列,本身而言,題材不錯,以第三代主角康天庥的感情為主線,且又配有異國戀原素,開頭整體的設計還是不錯。怎奈一部喜劇後來竟成了“閃婚閃離”外加三角戀的奇怪劇情,後期的劇情既沒有邏輯觀感又十分差。而且“閃婚閃離”的劇情設定對於本身就對婚姻不太熱心的90後而言,更是有著消極的導向。本是一個好的題材,一手“好牌”硬生生就被這樣“是是旦旦”的態度拖垮。令《春暖花開》變得虎頭蛇尾(康天庥莫名其妙地離了一次婚)。若說“光宗耀祖”一代的“離婚”多少是因為不得已而為之的話,康天庥的離婚後結婚就坐實了編劇人員的價值觀極其有問題,視婚姻大事如同兒戲,嚴重背離廣東人的傳統婚姻價值觀。

邁向五千集的隱憂——《外來媳婦本地郎》恐成為粵語電視劇的掘墓人

《外劇》的質量每況愈下,除了破壞了情懷之外,還有引發一個更加讓人擔憂的後果。《外劇》播出多年,早已成為廣東文化的一個標誌。而如果《外劇》的質量一直變差而又不願轉變思維,製作新劇的話,若干年後,觀眾必將流失殆盡。那時,在粵語逐漸式微的背景下,可能會有相當的觀眾或者電視臺領導會認為《外劇》的失去市場正正是粵語劇乃至廣府文化衰敗的標誌。既然粵語劇已無市場,那麼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以普通話劇集取代粵語劇乃至取消粵語頻道都是“大勢所趨”,這將會造成無法想象的嚴重後果。

邁向五千集的隱憂——《外來媳婦本地郎》恐成為粵語電視劇的掘墓人

筆者在此,並非想陰謀論地說《外劇》團隊想將粵語頻道推入深淵,而是非常擔憂《外劇》團隊的安於現狀、墨守成規、做事得過且過的態度會在無意間令一套曾帶給廣東人無數美好回憶的電視劇成為粵語劇乃至廣府文化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