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女子以為得了“壞毛病”,一查竟是因為平常這個習慣!很多人都在這樣做…

多吃粗糧、臨睡前喝水,這樣看似健康的“養生”習慣,也有可能會帶來身體的不適!

王女士和張女士最近都

覺得自己怕是得了什麼“不好”的病,治來治去也不見好,

於是戰戰兢兢地先後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消化內科。

“我已經好幾個月了,肚子脹得難受,大便也拉不出,還總覺得沒胃口。”王女士說。

“我胸前這裡一直隱隱發痛,像在燒一樣,喉嚨也感覺卡了什麼,還咳嗽。”張女士說。

檢查加詢問後,林言主任醫師一盒藥都沒開。她告訴王女士,“最近少吃粗糧雜糧”;對張女士說的是,“把睡前那杯水戒了”。

沒過兩天,張女士興沖沖地跑來:“林醫生,

我回去按你說的做了,症狀立馬就消失了!太神奇了!

”王女士來複查時,也說症狀沒了。

女子以為得了“壞毛病”,一查竟是因為平常這個習慣!很多人都在這樣做…

女子以為得了“壞毛病”,一查竟是因為平常這個習慣!很多人都在這樣做…

林言主任醫師

粗糧雖好,不可貪吃

王女士剛來門診時,林醫生透過詢問病史和生活習慣,發現她是個

狂熱的粗雜糧愛好者。

“我已經好幾年沒吃過大米了,每天三餐主食就吃番薯、玉米、黑米粥、小米粥,或者雜糧一鍋燉,營養很全的!養生節目不是都說吃粗糧、雜糧好嘛!”

聽到這裡,林醫生心裡已經大概“有數”了,但為了把“猜想”實錘,還是讓王女士做了胃鏡等用來排除胃癌、胃潰瘍等器質性疾病的檢查。果然,她的胃健康得很。林醫生這才開出了“最近少吃粗糧雜糧”這個“方子”。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包圖網

林醫生解釋道,粗糧、雜糧中往往富含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有益成分,能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排便、降低腸息肉的發病風險等。多數消化功能正常、消化道強度正常、沒有做過特別的胃腸手術的正常人都適合吃,也很有必要吃,但一定不可過量。

過量的纖維素反而會導致胃腸蠕動異常,出現產氣量增加、腹脹等適得其反的情況。

一般一週吃一兩餐粗雜糧,足夠了

;如果一定要每天吃,像番薯,就切成幾片,一餐一兩片,少量一些。”林醫生說,“每個人腸胃功能不一樣,吃多吃少的反應也不一樣,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調節,不要過分迷信粗雜糧。”

喝水不躺平,躺平不喝水

張女士信奉的,是

每逢睡前一杯水”

的養生教條,“我看‘專家’都說,睡前喝一大杯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

“假的!”

林醫生說,“這是醫學研究已經推翻的一個養生誤區,但還有很多人持之以恆在做。”結果問題就來了。

有些人食管和胃介面的地方比較松,

喝了一大杯水後躺平睡覺,水就容易帶著胃酸發生反流,刺激食管和咽部。

這就是為什麼張女士會在劍突處感到燒灼樣疼痛並且咽部不適。同理,愛在睡前喝牛奶助眠或者愛在喝完飲料、吃完流食後躺平的人,也很有可能遇到這一問題。

女子以為得了“壞毛病”,一查竟是因為平常這個習慣!很多人都在這樣做…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包圖網

林醫生提醒道:“有些年輕人可能本身食管和胃介面處鬆緊度正常,但一些飲品自帶放鬆肌肉的作用,比如茶和咖啡,飲用後躺平仍可能發生食管反流;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加,‘介面’會逐漸鬆弛,因此有這類習慣的人,可能年輕時並無不適,但年長後就會出現問題。”

因此,她建議,

睡前喝水儘量小口,牛奶可以放到早上喝,飲用液體或吃流食後不要立刻躺平。

既然要養生,不該排斥這一檢查

林醫生說,隨著大家養生意識的增強,平時出現在自己門診裡的“王女士”“張女士”們還真不少,都以為自己日養夜養,還是一不小心得了“壞毛病”,最後一查,就是“過度養生”惹的禍。

因為“過度養生”來到林醫生門診的人,大多集中在五六十歲以上、八九十歲以下的中老年人群,女性要多於男性。

“但很奇怪,大家這麼注重養生,對胃鏡的接受度也有明顯提升,卻對腸鏡這個能在身體發出報警前就篩查腫瘤、阻斷癌症轉變路徑的檢查,依舊很排斥。”林醫生對此感到苦惱。

醫生提醒,腸鏡的目的就是提前篩查,即使沒有任何症狀,

普通人也應該從50歲開始接受第一次腸鏡檢查;

如果有家族病史的,可以提前到40歲;有條件的、沒有家族病史的,都可以從40歲開始給自己安排,

“定期接受腸鏡檢查真的比過度養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