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年之計在於春丨春日裡的豐收季――海南端穩熱帶“菜籃子”“果盤子”

新華社海口4月2日電 題:春日裡的豐收季――海南端穩熱帶“菜籃子”“果盤子”

新華社記者羅江、黎多江

春光正當時,耕耘與收穫在海南同時上演。早稻播種、管理之外,冬季瓜菜、熱帶水果批次上市。每天上千車、兩萬多噸瓜果菜跨海北上,為各地消費者“菜籃子”“果盤子”上新。

在海南省東方市西方村,近3000畝田野綠意盎然,農民穿梭其間,嫻熟地採收毛豆。以前的撂荒地修起灌溉工程,村集體與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種植毛豆新品種,每畝地為村民增收2000元。

“我們採收完就改種高產水稻,為種子企業制種。”西方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平斌介紹,村民種植的毛豆、辣椒、芒果等迎來豐收,填補季節性供應缺口賣出了好價錢。

依託優越的氣候條件,冬季瓜菜、熱帶水果成為海南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海南逐漸擺脫單純依靠反季節優勢的發展模式,在生產管理、產業化組織模式、產銷對接等方面全鏈條發力,推動“南菜北運”提質升級。

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涵蓋生產環境監測、生產過程智慧管理的數字農業基地加快湧現,為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賦能。海南昌江兆恆農業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裡,技術負責人趙仁泰拿出手機檢視土壤墒情、肥力,到田間稍作觀察後,在手機上啟動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系統。

傳統管理模式下,這片2000畝的基地得20多個工人幹一周才能完成灌溉,如今趙仁泰一個人一天就能搞定。他說,藉助土壤監測系統和智慧灌溉裝置精準施肥,不僅提高產量,每年還能節省人力成本50萬元以上,節約30%用水量、5%水溶肥用量。

創新組織模式提高規模化、專業化水平,海南加快推廣涵蓋企業、合作社、致富能人、家庭農場、共享農莊、園區的“六帶動全覆蓋”聯農帶農機制。透過股份合作、訂單生產等,各類經營主體與農民形成關聯緊密、分工明確、利益共享的產業聯合體,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發展“快車”。

在臨高縣,頭泗村的鳳梨基地碩果累累,農民採摘、分揀、包裝後,裝上發往各地的貨車。去年11月就簽下訂單、收到訂金,這批鳳梨早被預訂一空。“這幾年公司的鳳梨供不應求,主要供應高階品牌水果連鎖店,價格超過進口產品。”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詠梅說。

該公司正在推廣“熱帶水果專業合作社”模式,與村集體、農戶共同出資建基地並共享收益,公司提供種苗、標準、技術,引入惠農貸款和農業保險,農戶只需專注於種植。得益於此,公司水果產量連年提升,也為農民創造穩定增收渠道。公司還計劃建設果漿、果乾加工廠,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次品利用的產業鏈閉環。

優質瓜果菜出島規模逐年擴大,品牌效應與日俱增。截至今年2月,海南本季冬季瓜果菜出島量達206。15萬噸,同比增長91。3%。眼下,全島各地田間地頭、交易市場一派繁忙,約3萬名收購商在海南開展瓜果菜島外運銷。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農業部門對銷地市場各瓜果菜品種價格、銷量實時監測,並組織種植企業、合作社赴銷地市場調研。積極發揮各銷地市場流動辦事處的作用,幫助企業、合作社對接大型農批市場和採購商,建立穩定的瓜果菜供應機制。

傳統銷售渠道之外,線上銷售同樣亮眼。海南縣、鄉、村三級寄遞物流體系不斷完善,為農產品觸網打通渠道。據海南省郵政管理局統計,今年1至2月,農村地區快遞業務投遞量同比增長226%。郵政、快遞創新冷鏈保障、售後保障等服務,與合作社、農業企業合作,靈活設定收投點,將海南農產品廣銷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