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對於漢中之戰來說,始於公元217年,由劉備一方發起。公元219年五月,漢中之戰正式結束。對於漢中之戰,可謂是三國時期名將最為豪華的一場大戰。根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值得注意的是,劉備不僅贏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而且還獲得了一位曹魏將領的歸降,此人就是王平。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人,籍貫益州。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在漢中之戰爆發時,劉備一方只有一個益州和半個荊州,而就曹操來說,則坐擁涼州、雍州、豫州、青州、幽州、幷州、冀州、徐州等眾多州郡。從這一角度來看,王平投靠劉備的舉動,自然是難以理解的。那麼,問題來了,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

首先,《三國志·王平傳》: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養外家何氏,後複姓王。

王平是巴西郡宕渠縣人,因為小時候養在外祖父何氏家,所以又叫何平,後來才改回本來的王姓。對於巴西郡來說,意為“巴郡以西”,與同時期的巴郡、巴東郡合稱“三巴”,但實際上巴西郡位置大致在巴郡以北,巴東郡以西。在漢末三國時期,巴西郡是益州下轄的一個郡。因此,王平是益州本地人士。而這,無疑是王平歸降劉備的原因之一。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公元211年,因為劉璋的邀請,劉備率領大軍來到了益州。一年後,劉備和劉璋正式決裂,從而爆發了益州之戰。到了公元214年,劉璋放棄了抵抗,這促使劉備獲得了益州之地。一年後,曹操西征張魯,搶在劉備之前,奪取了漢中之地。值得注意的是,曹操不僅奪取了漢中,還派遣張郃、夏侯淵等人遷移益州巴西郡的百姓。

在此背景下,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巴西郡七姓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舉巴夷、賨(cóng)民依附曹操,王平隨杜濩、樸胡等被遷往洛陽(因此王平或為漢化賨人),被任命為一名代理校尉。由此,雖然出自益州,但是,王平卻來到了曹操麾下,擔任了代理校尉這一官職。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校尉,是古代歷史上的常見武將官職,始於戰國末期。漢朝時期,校尉得到了廣泛設立,其地位僅次於各將軍。比如偏將軍、雜號將軍等官職,都要高於王平擔任的代理校尉。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曹操並沒有重用王平這位將領。在此基礎上,王平因為不受重用,所以選擇離開曹魏,自然也就容易理解了。比如在東漢末年,郭嘉和荀彧這兩位謀士,都曾是袁紹的部下。但是,因為袁紹麾下人才濟濟,這促使郭嘉和荀彧都沒有獲得重用。所以,他們離開了袁紹,來到了當時實力遠遠不如袁紹的曹操。而在曹操麾下,郭嘉和荀彧都獲得了重用,從而大放異彩,成為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同時,對於王平來說,很可能也是因為曹操一方吃到了敗仗,從而被劉備一方俘獲了。在此背景下,王平也就順勢歸降了。

《三國志·王平傳》中記載:從曹公徵漢中,因降先主,拜牙門將、裨將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手下黃忠於定軍山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王平隨曹操率領大軍來爭漢中,卻被劉備擊敗,王平得以投降劉備,被劉備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其中,裨將軍初指副將,相對主將而言,是地位較低的武將官職。誠然,裨將軍的地位不是太高。但是,和王平之前擔任的代理校尉比起來,裨將軍促使王平成為一位正式的武將,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跨越了。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自漢中之戰後,王平在蜀漢得到了成長,乃至於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三國志·王平傳》中記載: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在街亭之戰後,王平的表現獲得了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認可,從而晉升為討寇將軍,並獲得了亭侯的爵位。對於討寇將軍來說,屬於雜號將軍的範圍。在漢末三國時期,雜號將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關羽擔任的蕩寇將軍,也是一個雜號將軍。並且,關羽的爵位是漢壽亭侯,這和王平一樣,都屬於一個亭侯的檔次。凡此種種,都意味著王平獲得了蜀漢的重用。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三國志·王平傳》: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在公元228年的街亭之戰中,王平眼睜睜看著馬謖被張郃擊敗。現在,到了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圍祁山,別遣王平駐守南圍。司馬懿率領大軍攻諸葛亮,遣張郃進攻王平,王平堅守不動,張郃不能取得勝利。

最後,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王平被後主劉禪晉升為後典軍、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懿駐守漢中,兼任漢中太守。建興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進封安漢侯,代替吳懿督漢中。由此,對於王平來說,成為蜀漢第三任漢中都督。眾所周知,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和咽喉。漢中一旦有失的話,益州自然會有被攻佔的風險。現在,儘管王平曾跟隨過曹操,不過,蜀漢上下卻對王平沒有任何的懷疑,而是將漢中這一兵家必爭之地交給王平來鎮守。

王平為何離開強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漢?原因很簡單!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將軍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有人說:“我們的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魏軍進入漢中以後,涪城的援軍一到,就可以將陽平關搶回來。”但是,王平卻主張搶佔險要的地勢,以此來防禦曹魏大軍。不久之後,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曹爽率領的10多萬大軍被擊敗,也即王平取得了興勢之戰的全面勝利。

在蜀漢中後期,馬忠在南中,鎮守漢中;鄧芝駐守永安,防備東吳;王平在漢中,防備曹魏;三人各守一方,保障蜀漢疆域的平安,平安三侯威名始於此時。到了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他的兒子王訓繼承了爵位。